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制定综合标准化的目的、作用;接下来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主导综合标准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且设计出相应的主导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模式路径设计和步骤;最后,总结了这种主导综合标准化的模式能为我国标准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但是这种模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
【关键字】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综合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综合标准化建设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市场经济的过度,此过程中政府管理职能和各种经济关系也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标准化管理体制还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标准制定速度慢,水平低和标准化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论文从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主导制定综合标准化入手进行分析。
一、制定综合标准化的目的、作用分析
标准化最基本的目的是赚取利润。具体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等。综合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综合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综合标准相当于行业产品质量的最低标准,提高产品最低标准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促进贸易,国际标准化能够统一全世界商品口径,口径和测量工具都是统一,消除了贸易壁垒,则有利于出口和进口等。
二、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主导制定综合标准的模式设计
(一)采用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模式的动因分析
综合标准化制定依靠市场单方面完成,会出现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市场自行解决问题变得很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即行业龙头企业不可能能掌握市场上本行业的所有参与者的一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行业龙头制定出的标准,很可能出现标准不能符合本行业的实际需要的现象。行业龙头企业为了防止标准产生外部效应。制定国家标准为国家主导,政府出资,其制定标准速度缓慢,经常出现新制定出来的标准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市场变化。鉴于此,综合标准化需要市场参与,市场能够为标准化专家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提供各种原始数据等。由上可知,只有政府和市场结合才能制定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满足行业需求的标准。
(二)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模式设计
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是介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之间的一种模式。政府出资,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行业标准市场需求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优点是制定出来的标准具有更强的使用性,更能符合市场变化和技术的动态变化且制定出的标准风险更小;另外统一标准有利于规模经济,成本不变、減少或增加极少的情况下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数量,能够迅速建立标准的本国用户基数。缺点是行业其他企业产于程度不够,可能会造成标准的优势趋向性,趋向于行业龙头企业;标准是由国家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完成,可能会造成标准门槛过高,会淘汰一些本应能给社会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
三、路径设计
(一)综合标准化联盟主体间关系
综合标准化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本论文认为,制定综合标准化应该由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称为联盟标准。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联盟模式如图3.1,两者联盟生成一个联盟标准化机构。
图3.1 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联盟模式
(二)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职责分析
我国标准化事业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美国相对我国而言比较完善,其标准大多企业自行制定而不是政府主导,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幼年时期,根本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和企业制定标准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国家、行业、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就必须担负起制定、推广、应用、测试盒认证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行业龙头企业职责分析
目前我国的各级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全国的各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这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本上覆盖了各个领域的标准化。行业龙头企业应该广泛收集并且将与起草标准化有关的材料提供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此行业国外的发展状况,达到的水平;国内本行业的发展水平,生产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外该行业内某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相关数据、样机和产品说明书等。
(四)科研单位职责分析
科研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制定综合标准化的过程中,科研单位一方面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为制定综合标准提供科技成果,最后科研单位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沟通。
(五) 联盟内标准化机构职责分析
在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化的过程中设立的联盟机构。是政府联盟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标准的研究基地。联盟内部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本我国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达国家本行业的综合标准化现状,技术水平和相关政策、战略等。及时掌握国家标准化最新动态。把收集到的信息提供给我国主导标准化部门。联盟内部的标准化机构应积极提高自身在技术领域的地位,从而可以保证标准化研究的先进性和专业标准化研究机构的沟通合作技术。联盟内部的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其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快速掌握行业变化趋势的能力为综合标准化制定部门提供权威性和及时信息。
四、 政府和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化步骤分析
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化的步骤为: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和出版阶段。
预阶段主要工作:此阶段根据市场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计划项目建议,联盟内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立项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必要性论证。在此基础上全国标准化专家根据联盟内标准化机构提供的信息进行标准草案等研究。立项阶段: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上报的标准新项目建设统一汇总、审查、协调、确认直至下达。起草阶段:此阶段主要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成立综合标准起草小组;拟定工作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安排试验验证项目;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阶段:标准起草后将征求意见稿发给有关单位或企业进行意见征求,将意见收集、整理回函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阶段:组织会审或函审,编制标准报批稿。批准阶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审核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标准审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标准报批稿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完善。由国家制定的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结论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制定综合标准的重要性,所以本论文从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入手,分析了两者有效联合可以规避了单方面制定标准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联合制定综合标准的步骤模型。由于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制定企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从政治角度影响企业发展,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国综合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春田.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 第七章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J]. 中国标准导报. 2011(07)
[2] 李春田.综合标准化的现实意义[J].品牌与标准化,2012(01)
[3]张锡纯主编.标准化系统工程[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2
[4] 李春田.重提综合标准化——兼论企业标准化的历史性转变(二)[J]. 中国标准化. 2009(02)
【作者简介】杨涛(1970-),男,汉,北京西城区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高级会计师,国际财务管理师,工商管理硕士。
【关键字】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综合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综合标准化建设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市场经济的过度,此过程中政府管理职能和各种经济关系也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标准化管理体制还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标准制定速度慢,水平低和标准化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论文从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主导制定综合标准化入手进行分析。
一、制定综合标准化的目的、作用分析
标准化最基本的目的是赚取利润。具体表现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等。综合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综合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综合标准相当于行业产品质量的最低标准,提高产品最低标准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促进贸易,国际标准化能够统一全世界商品口径,口径和测量工具都是统一,消除了贸易壁垒,则有利于出口和进口等。
二、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主导制定综合标准的模式设计
(一)采用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模式的动因分析
综合标准化制定依靠市场单方面完成,会出现一些客观原因导致市场自行解决问题变得很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即行业龙头企业不可能能掌握市场上本行业的所有参与者的一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行业龙头制定出的标准,很可能出现标准不能符合本行业的实际需要的现象。行业龙头企业为了防止标准产生外部效应。制定国家标准为国家主导,政府出资,其制定标准速度缓慢,经常出现新制定出来的标准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市场变化。鉴于此,综合标准化需要市场参与,市场能够为标准化专家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信息,提供各种原始数据等。由上可知,只有政府和市场结合才能制定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满足行业需求的标准。
(二)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模式设计
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是介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之间的一种模式。政府出资,行业龙头企业提供行业标准市场需求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优点是制定出来的标准具有更强的使用性,更能符合市场变化和技术的动态变化且制定出的标准风险更小;另外统一标准有利于规模经济,成本不变、減少或增加极少的情况下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数量,能够迅速建立标准的本国用户基数。缺点是行业其他企业产于程度不够,可能会造成标准的优势趋向性,趋向于行业龙头企业;标准是由国家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完成,可能会造成标准门槛过高,会淘汰一些本应能给社会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
三、路径设计
(一)综合标准化联盟主体间关系
综合标准化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本论文认为,制定综合标准化应该由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称为联盟标准。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联盟模式如图3.1,两者联盟生成一个联盟标准化机构。
图3.1 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联盟模式
(二)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职责分析
我国标准化事业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美国相对我国而言比较完善,其标准大多企业自行制定而不是政府主导,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幼年时期,根本没有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和企业制定标准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国家、行业、地区和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就必须担负起制定、推广、应用、测试盒认证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行业龙头企业职责分析
目前我国的各级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全国的各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这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本上覆盖了各个领域的标准化。行业龙头企业应该广泛收集并且将与起草标准化有关的材料提供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此行业国外的发展状况,达到的水平;国内本行业的发展水平,生产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外该行业内某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相关数据、样机和产品说明书等。
(四)科研单位职责分析
科研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制定综合标准化的过程中,科研单位一方面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人才,另一方面为制定综合标准提供科技成果,最后科研单位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沟通。
(五) 联盟内标准化机构职责分析
在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化的过程中设立的联盟机构。是政府联盟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和专业标准的研究基地。联盟内部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本我国本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达国家本行业的综合标准化现状,技术水平和相关政策、战略等。及时掌握国家标准化最新动态。把收集到的信息提供给我国主导标准化部门。联盟内部的标准化机构应积极提高自身在技术领域的地位,从而可以保证标准化研究的先进性和专业标准化研究机构的沟通合作技术。联盟内部的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其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快速掌握行业变化趋势的能力为综合标准化制定部门提供权威性和及时信息。
四、 政府和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化步骤分析
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化的步骤为:预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和出版阶段。
预阶段主要工作:此阶段根据市场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计划项目建议,联盟内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立项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必要性论证。在此基础上全国标准化专家根据联盟内标准化机构提供的信息进行标准草案等研究。立项阶段: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上报的标准新项目建设统一汇总、审查、协调、确认直至下达。起草阶段:此阶段主要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成立综合标准起草小组;拟定工作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安排试验验证项目;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阶段:标准起草后将征求意见稿发给有关单位或企业进行意见征求,将意见收集、整理回函给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阶段:组织会审或函审,编制标准报批稿。批准阶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技术归口单位审核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标准审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标准报批稿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完善。由国家制定的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结论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制定综合标准的重要性,所以本论文从政府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综合标准入手,分析了两者有效联合可以规避了单方面制定标准的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联合制定综合标准的步骤模型。由于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制定企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从政治角度影响企业发展,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国综合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
[1] 李春田.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 第七章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J]. 中国标准导报. 2011(07)
[2] 李春田.综合标准化的现实意义[J].品牌与标准化,2012(01)
[3]张锡纯主编.标准化系统工程[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2
[4] 李春田.重提综合标准化——兼论企业标准化的历史性转变(二)[J]. 中国标准化. 2009(02)
【作者简介】杨涛(1970-),男,汉,北京西城区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高级会计师,国际财务管理师,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