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伦理学为视角,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关于“意志”概念的界定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至古希腊哲学起,就有了伦理学的先声,以苏格拉底关于“德性”与“善生”的讨论为起源,早期哲学家们对于德性、意志概念的探讨源远流长,本文选取了以亚里斯多德、奥古斯丁、休谟、哈奇森为代表的德性论者关于“意志”本性的探讨,通过对“意志”概念的追溯,对道德问题的探讨,进而理性地寻找其内在、本质的普遍性,寻求内在的真正伦理德性,追求真理、真知,关心灵魂。
  关键词:理论伦理学 早期哲学家 “意志”概念
  一、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德性论者对“意志”本性的探讨
  关于西方伦理学的体系,大致成熟于以“理性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尤其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主义伦理学,其主要探讨德性是什么、德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善或幸福的生活。被誉为西方伦理学之父的苏格拉底,最先进行德性的思考。他宣扬“理性主义德性论”;认为所谓知识即德性。因此,对德性的探讨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探讨在于理性地寻找其内在、本质的普遍性。在他看来,我们应该超越外在的经验对象,寻求内在的真正德性,追求真理、真知,关心灵魂。柏拉图关于德性问题的讨论主要体现在善理念上。在他看来,万物之德皆因自身内在的善;如马之德在于让人骑,眼睛之德在于看、视觉良好。除此之外,柏拉图认为还有一个总体的善理念;他以日喻加以说明,即太阳既赋予了万物以光和热,促进了生长,同时还赋予了眼睛以看得见的光芒;即为善之善理念。但是,柏拉图认为善理念是最高、最为神圣的,普通人类望尘莫及,只有去除肉体的纯粹灵魂才能触及。因此,他关于德性的思考是断层的,不具有对人人都适用的普遍有效性。亚里斯多德伦理学的出发点是对于人的特有实践活动的性质的思考,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在他看来,伦理学的研究一定是理性与经验相结合的。关于“意志”本性的探讨主要体现在亚里斯多德关于“意愿”与“选择”概念的诠释上。亚里斯多德认为幸福或善是我们此生追求的目的,每个理性存在都力求过这种善的生活。而意愿行为本身从属于意志的;即“既然违反意愿的行为是被迫的或出于无知的,那么出于意愿的行为是行动的始因在了解行为的具体环境的当事者自身中的行为。” ①而这个行为动机源于意志对自身行动的召唤。在亚里斯多德看来,意愿行为是善的、好的,而违背意愿的行为则往往出于无知或无奈。正是基于此,意愿行为与意志密不可分;即只有善良意志才能促使善的意愿行为发生。正如苏格拉底所认为的那样,人人生而求善,无人故意作恶。一种行为或实践活动实现得好,往往是出于行为者善的目的,或者是善意的动机;意愿行为的始因往往在于了解行动所处具体环境中行为者自身的准则,而这个行为的始因本质上是意志对自身行动的不断纠正;或者可以说意愿行为听从意志的号召,意志支配意愿的行为。此外,亚里斯多德还将“选择”纳入了德性的讨论范畴之下;在他看来,选择同意愿本质无差异,也是与好的、善的事情相关,即选择避恶扬善。但无论是意愿,还是选择行为都来自同一个意志属性;寓于同一实践活动中。因此,亚里斯多德关于意志本性的探讨主要是从具体的实践行为、道德活动中来探析的;亚里斯多德没有明确提出“意志”概念,但从其伦理学、政治学以及逻辑推演中不难发现,他认为意志在本质上是善的;但仅仅验证了意志的本质并不是亚里斯多德所愿的,还需要应用于具体的德性实践活动,最后通过意志协同理智德性、配以完成道德实践;这样,就构成了幸福与善生活的充分条件。但亚里斯多德关于意志的探讨是潜在的,并没有单独、系统地加以论证,旨在关注如何治理好城邦及公民道德修养,更多地在探讨理智德性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关于意志的功能、划分等本质性的概述并未涉及;因此,关于“意志”本性的探讨是不足的。
  二、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基督教神学论对“意志自由”的界定
  “奥古斯丁被看作第一个意愿哲学家,正是他原创性地构建了意愿概念,从而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哲学后继者,从早期经院哲学一直到叔本华和尼采。” ②2奥古斯丁关于“意志”的探讨立足于上帝与神的诫命,围绕善、恶本源问题进而界定的。在《论自由决断》一书中,对于善、恶起源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奥古斯丁认为,恶的行为源于意志的自由决断,而善理念是上帝赋予的。奥古斯丁以“神正论”为背景论述自由意志,他对于意志的探讨以及对意志根据的追问具有神秘主义的宗教色彩。奥古斯丁认为,意志的根据问题主要是对意志的自由决断可以可能的追问;因此,他并非单纯地讨论意志本性的问题,而是更多地在诠释意志存在论问题。奥古斯丁对意志概念的追寻,不仅体现在《论自由决断》一书中,而且大量地存在于以道德与教义为主体的《论公教道德和摩尼教道德》《论恩典与自由决断》中;特别是在探析特定教义的三位一体中,关于意志问题作了详细的阐释;即主要是人的意志与上帝、诸神之间的对话,围绕心灵与上帝三位一体进行的。在奥古斯丁看来,意志、理解、记忆是心灵的三種能力。而意志作为一种能力的根据是上帝;只有认清这一点才是完成了对上帝证明的关键一步。显然,奥古斯丁所谓的意志观念异于康德在讨论道德领域的意志;但他也强调纯粹意志、善良意志,但这种意志的获得是基于上帝的恩赐;亦即世俗之人必须彻底破除对上帝无止境的归责,以使恶人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罪责,以免无休止地推卸自己的责任。我们必须意识到,奥古斯丁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对意志本性的承担;而这种责任的担当恰恰是作为理性存在生存的基本使命。因此,在奥古斯丁看来,意志的任务仅仅在于联系或分离感官和可感对象、感觉与记忆,以此获得或避免一定的心灵图像。而意志的功能则被他诠释为心灵的意向或者是“注意”。奥古斯丁关于意志的探讨始终站在上帝的立场,未能客观地区分意志的功能,而是更多地将其归于心灵的感觉;他以善、恶为出发点,认为意志本源于恶,通过上帝的拯救,使其主体人能够反思自身的罪责,从归于善。除此,奥古斯丁是将意志作为逻辑起点贯穿于上帝、人、心灵三位一体之中,使得意志概念披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他还将意志看作是能够赞成或反对事情的能力,表面上看是对意志能动性的写照,实则是为了指向上帝这一终极实体。奥古斯丁主要将意志的写照与意愿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他认为“一方面,意愿(uoluntas)在奥古斯丁的哲学心理学中代表一种独立的和基础性的心理官能(faculty),另一方面,意愿的自由决断(liberum uoluntatis arbitrium)在他的道德哲学中又充当着道德主体性的根基。” ②9因此,总的来说,奥古斯丁关于意志的界定始终无法摆脱宗教神与上帝这一时代背景,故对意志本性的探讨具有神学的色彩以及历史的局限性。   三、以休谟、哈奇森为代表的道德情感主义者对“意志”探讨的不足
  大卫·休谟认为,意志本性和特质是用来诠释直接情感,如欲望、喜悦、恐惧、希望等;或者是直接由福、祸、乐、苦所发生的印象。“我所谓的意志只是指我们自觉地发动自己身体的任何一种新的运动,或自己心灵的任何一个新的知觉时、所感觉到和所意识到的那个内在印象。” ③在休谟看来,意志虽不包含在情感之列,却在苦、乐的一切直接结果中最为凸显。因此,他为了说明这些情感起见,首先对意志本性与特质要有特定的见解;意志的产生是为了更好地探讨人性与道德、情感的。此外,休谟还指出意志是一种待发觉活动的工具;即意志的功能在于思维行动的方向,判断与指引实践的步伐,在休谟这里,意志被视为一种内在性的工具,表现为与心灵、感觉、印象相关;他认为意志就是用来说明情感动向的。因此,他关于意志本性的探讨并未深入、甚至没有过多的笔墨进行叙述;而是将意志的性质、功能作用停留在对情感、印象的诠释之中;因而休谟关于意志的界定更多地用来阐述人性的本质。弗兰西斯·哈奇森对意志的探讨同样存在不足。在他看来,意志的行为或者是自私的,抑或是仁慈的;“由于一种意志追求自己的利益,并拒绝相反的事情,另一种意志去追求其他人的利益,并拒绝那些威胁其他人利益的罪恶,所以可以再次将意志的行为划分为两种类型。前者我们可以成为自私(selfish),后者我们可以称为仁慈(benevolent)。”哈奇森同休谟一样,将意志纳入行为活动中来考察,他将意志活动分为四种一般类型,即欲求、厌恶、欢乐与悲哀。并且他认为意志的行为如果不是同时考察这四种类型的相关性,而是单独地考量一种或另一种类型的意志的这些变化与活动,就不能达到最终所期望的目标。哈奇森认为意志的所有始因是出自于同一个源头的,没有人能够否认我们经常具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未加掩饰地希望他人幸福的愿景;他认为这些愿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罢了。同样,哈奇森也考察了意志的特性,即冷静的天赋决断;他认为对于人们自身的最高完善和最大幸福的追求的不可改变的冲动,这种本能在大多数人身上的作用是非常含混的;由于大多数人不反思或者不关心他们自身的行为和享受的构造与能力。但无论是谁,只要他进行过这样的反思,他将发现我们对自身所有活动的完善,对我们最高享受的完善有一种沉稳的、根深蒂固的欲望。此外,哈奇森还将众多特征的激情和欲望纳入到“意志”中来,他认为这些激情和欲望在适当的场合就会自然地产生;部分是自然的,部分是自私自利的;部分是仁慈的,部分有可能二者兼備。除此之外,哈奇森还将自发活动的能力归结为“意志”;他认为之所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分就如我们所倾向的那样活动,正是因为我们愿意从事这样的活动。因此,无论是休谟还是哈奇森,更多地是在探讨意志的功能、意志间接能动性;如休谟认为对于意志的证明是为了更好地探讨人性、道德情感活动的,亦即意志就是一种待发掘活动的工具。同样,哈奇森认为意志的特质仅在于冷静的、天赋的决断,人类自身的情感、欲望均出自于它。
  注释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克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64.
  ② (中)吴天岳,著.意愿与自由[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2.
  ③ (英)休谟,著.关文云,译.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2006:399.
其他文献
农业税的取消,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彻底地结束了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使农民彻底地从土地上解放。它在极大地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也使得以农业税为主要保障的乡镇财政陷入困境。如何脱困成为乡镇一级财政首要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主要论述了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困境,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笔者由乡镇财政面临的困境展开论述,并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同程度的存有心理障碍 .分析了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以便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集体谈判权是调节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其存在有其现实必要性与法理基础,而权利要得到实现需要完善的保护机制。本文以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规定》等立法现状,并从谈判主体、
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角度,针对大学生毕业后,体育间断的现象,论述了目前高校体育存在的弊端.提出了高校体育在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上应重视延伸性教育的必要性.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针对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缺陷 ,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对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作了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职业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要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入手,对我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策略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在梳理关于民粹的主流理论基础上,结合后现代语境,建立了一个整合性的描述民粹内涵的框架模型,并且通过分析总结民粹之风再次席卷全球的原因和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粹 内涵 原因 影响 应对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批媒体、政客和学者认为,“英国脱欧”“特朗普竞选成功”等事件有力地证明了民粹势力正当其道。欧洲各国的最新大选结果也显示了“极负民粹色彩”的党派取得了显著
日前,由北京震寰石油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熊猫电子集团公司卫星通信事业部总承,采用熊猫牌 5003型 MCPC数字卫星通信设备租用印度洋上空的亚太-RⅡ通信卫星成功地建成了一
本次加息会对银行股产生正面影响,相关的银行类转债将进一步走强。 The rate hike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banking stocks, the related bank bonds will be furth
建院5年来,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在规章制度、管理队伍及实行机制等5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为此要抓好特色教育、特色管理与特色文化,做好学生的教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