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匀淋雨条件下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直流电压闪络特性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ru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均匀淋雨是直流穿墙套管在雨天由于阀厅墙壁遮挡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运行工况,不均匀淋雨会显著降低直流穿墙套管的外绝缘强度,不均匀淋雨导致的外绝缘闪络是影响直流穿墙套管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利用±100kV、±400 kV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产品开展了不均匀淋雨直流电压闪络试验,记录了试品的不均匀淋雨闪络电压值,监测了试品从施加电压到闪络过程中的电弧发展、电晕和泄漏电流变化情况,获得了典型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在不同外绝缘干湿区比例和雨水电导率条件下的直流电压闪络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雨水电导率为1 500μS/cm时,±400 kV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在外绝缘干区和湿区长度比为1∶4时直流闪络电压出现最低值623kV,较全湿条件下的直流闪络电压低9.0%;干区和湿区长度比保持1∶4时,±400kVSF6绝缘直流穿墙套管在雨水电导率为1 500 μS/cm条件下的直流闪络电压较雨水电导率为200 μS/cm时的直流闪络电压低16.2%.研究结果可为直流穿墙套管外绝缘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为直流输电工程中穿墙套管不均匀淋雨闪络问题的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由于3D打印技术层叠制造的特点,成型件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对应用于绝缘领域的打印绝缘件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产生影响.3D打印绝缘由于自身层状结构的非匀质性,在高电压作用下会展现出与匀质绝缘件不同的性能.为了明确层状绝缘件较匀质绝缘件的电场分布变化,制备了打印方向垂直与平行电场方向的两种尼龙12样品,主要研究了两者的相对介电常数、体积电阻率和交流击穿场强,结合层状结构的串并联关系推导出不同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体积电阻率,实验表明层状结构垂直电场方向时样品体击穿强度更高,进一步研究了该结构层状绝缘子和匀质绝缘子的
为了研究雷击高塔时多导体架空配电线路感应过电压特征,基于高塔传输线模型建立了2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计算雷击高塔时产生的空间电磁场,并结合Agrawal耦合模型计算了2种典型结构(水平和垂直结构)多导体架空配电线上的感应过电压.算法精度通过与相关文献结果的对比得以验证,利用该算法对比分析了雷击地面和雷击高塔时的感应过电压,并讨论了水平距离、塔高、电导率和屏蔽线等因素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雷击平坦地面相比,雷击高塔时2种结构的线路感应过电压波形产生了明显振荡,幅值也显著变大;对于2种结构的线路感应过电压,其幅
海岛复合绝缘子运行在盐含量高、湿度高、日照辐射强烈的环境,其老化状态是令人关心的问题,开展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特征评价对于掌握硅橡胶老化状态十分重要.为此选取了在海南岛运行的39支不同电压等级、运行年限和生产厂家的复合绝缘子开展了伞裙力学性能和破损特征的测试评价,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伞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了运行不同年限绝缘子伞裙的力学性能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复合绝缘子不同部位伞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基本一致,不同部位处的差异不影响对伞裙力学性能的判别.外观破损伞裙与未破损伞裙力学性能
特高压GIL短路故障条件下在管廊空间产生较大磁场,威胁管廊内监测和通讯设备的正常工作.为此,基于GIL短路电流传导和磁场耦合过程分析,建立了苏通特高压GIL综合管廊的空间磁场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管廊端口区磁场最大(可达10 mT),并朝管廊内部迅速衰减消失,进而将GIL管廊磁场划分为端口区、衰减区和近似零场区.根据计算结果,管廊端口区GIL支撑钢构和管壳导体表面的磁场超过了GB/T 17626.8的规定1~3 s短时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值,因此建议监测、通讯等弱电设备布置应远离管廊端口区,特别是靠近管壳的位置
为了研究大型发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在不同电老化阶段的老化机理,利用热刺激电流(thermally stimulated current,TSC)法对少胶真空压力浸渍(vacuum pressure impregnating,VPI)定子线棒绝缘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VPI绝缘TSC峰的形成机理,计算了不同TSC峰的特征参数,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了绝缘材料含有的胶黏剂的基团变化,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
铝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金属丝电爆炸是高效批量生产铝纳米颗粒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铝纳米颗粒的制备效率和产量,研究了更高初始质量铝丝(长度7~15 cm、直径0.1~0.4 mm)在电压20~30 kV、气压100~300 kPa下的电爆炸特性及其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特性,获得了铝丝长度、丝直径、充电电压、氩气气压对电爆炸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和金属丝沉积能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沉积能量及过热系数与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铝丝长度和直径,电爆炸丝中的单位体积沉积能量减小,纳米颗粒的
有机硅凝胶作为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灌封的绝缘材料,其自身的绝缘性能直接决定着IGBT器件的耐压可靠性.为此,针对高压大功率IGBT器件封装用有机硅凝胶内局部放电产生的电树枝发展规律及局部放电特性开展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针一板电极结构,实时记录了交流电压下有机硅凝胶内电树枝的发展规律以及局部放电特征参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及工频电压作用下,有机硅凝胶内的电树枝主要由气道与气泡构成,电树枝的生长速度与树枝长度无关,依据有机硅凝胶材料的高分子主链结构分析了电树枝通道的不导电性或弱导电性,此外,实验观测到有机硅
电晕放电在实际工况下的放电特性与周围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为得到不同电极结构下负直流电晕脉冲特性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机理与规律,建立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分别对针-板结构与棒-板结构的负电晕放电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特里切尔脉冲序列、电场强度、电子数密度、脉冲峰值、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频率等物理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被系统地研究.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棒-板结构模型的起晕电压较低,电晕脉冲的持续时间更长.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不同结构负电晕放电形成的脉冲峰值、脉冲持续时间和脉冲频率均会随之变大,且放电空间内电场强
随着分层接入800 kV特高压换流变网侧电压等级从750 kV上升到1000 kV,特高压换流站对网侧设备的绝缘要求也随之升高,网侧1000 kV空气间隙的优化,对控制阀厅长度、确保换流站安全可靠运行、降低换流站占地和减少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换流站低端阀厅网侧1000 kV换流变区域内各种带电导体之间的空气间隙在长波前操作冲击电压进行了放电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应空气间隙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试验曲线.根据换流站不同类型下的交流侧1000 kV操作过电压计算结果,分析了相应情况下交流侧1000 kV换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overhead ground wires,OPGWs)雷电损伤的测试评估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包含机械拉紧机构的雷击测试系统,研究OPGW在引发雷电流B分量与连续电流C分量组成的两重连续时序雷电流作用下的雷电损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OPGW雷击损伤形态观察及损伤产生机制分析,对OPGW雷击损伤模式开展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极材料、转移电荷量及负荷拉力对OPGW雷电损伤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发现,OPGW雷电损伤模式包括电弧扫掠损伤、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