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肝性脊髓病(HM)的危险因素,并观察TIPS术后HM与患者长期生存情况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接受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术后1、3、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随访截止于患者死亡或2015年9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HM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纳入肝硬化经TIPS成功治疗者1 101例,分为HM组80例和非HM组1 02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4.77月(2.87月~129.80月)。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危险比为2.825,95%CI 1.454~5.179)、TIPS术前脾切除史(危险比为1.829,95%CI1.024~3.265)和TIPS术后肝性脑病(危险比为5.057,95%CI 2.824~9.055)是HM发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HM组和非HM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93月和58.43月,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HM组和非HM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3%、73.3%、61.1%和81.4%、64.3%、49.1%。

结论

男性肝硬化脾切除后患者施行TIPS治疗,HM风险增加。为降低HM风险,应积极预防TIPS术后肝性脑病。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IBD合并自身免疫病(AD)患者与单纯IBD患者病变部位、病理、疾病严重程度、肠外表现,以及药物治疗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IBD合并AD患者与同期住院的74例单纯IBD患者临床资料。按IBD病种及是否合并AD分为CD+AD组16例,CD组26例,UC+AD组38例,UC组48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合并与未合并AD的IB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临界闪烁频率(CFF)、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和Stroop测验诊断隐匿性肝性脑病(CH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1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54例无肝病的对照者,以PHES<-4分作为CHE的参考阈值,分析得出CFF和Stroop测验的测试时间诊断CHE的阈值。以PHES、CFF、Stroop测验中至少2项阳性作为诊断CHE的"金标准",评价这3种方法诊断CHE的价值。统计学方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联合24 h食管pH监测,探讨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具有反酸、胃灼热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RD的患者。根据GERD患者是否合并吞咽困难,进一步分析GERD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管动力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194例患者经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G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