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聆听茶的絮语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正在阅读的你,会不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每天穿梭于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看着周围的钢筋森林与斑斓的霓虹,心底却泛出莫名的寂寞。忙碌的工作、激烈的竞争、奔波的生活,慢慢地吞噬着我们的热情。真的需要一份来自自然的温暖关怀了;品茶,无疑是都市人最方便的“补心鸡汤”,暖润的茶汤洗涤的不仅是日积月累的浮躁,还让逐渐冰凉的心得到片刻的温存。
  
  都市边缘的茶人花园
  
  和高桥登山队一同出游,总会被他们的欢乐所感染,尽管旅程往往短的惊人,也就是城郊周围的小山小溪,但是并不妨碍他们体验旅行的快乐。简单的茶聚、欢笑间的有氧运动,让每一个周末都变成了期待。
  说起高桥登山队的形成倒是很有趣,领队高桥阳光本身就是爱好户外运动的茶友,有一次在同城网上晒了用自己登山打回来的泉水泡茶的照片,竟然吸引了不少的点击率,有心仪他的茶。有问他泉水取自何处,有说要和他斗茶……于是,高桥阳光便邀请几位茶友周末一同登山品茶。原以为只是几个新朋友的聚会,没想到相约地点一看,呵,竟然成了一次联欢。“当时我没想到是这样,只带了两泡茶和一套旅行茶具,心想这怎么够啊,不是出糗了吗。”回想起第一次,高桥阳光还是止不住的乐。“真觉得好笑,都不是年轻人了,怎么也会这么冲动?”初次相遇的队友们还是有点抹不开面的拘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大家就闷头爬山没有什么交流。到达泉水边的时候,高桥阳光便拿出茶具准备泡茶,心里还有点紧张要怎么招呼这群并不熟悉的朋友,但是当馥郁的茶香飘起的时候,话题也随之打开了。都是好茶的朋友,话题自然也围绕着茶,从品茶论茶到工作生活,再到最后的天马行空,彼此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当时有好几个队友也带了茶,不过茶具准备不充分啊,好多人都没有杯子,有的人就将竹叶洗干净,折成一个简易的茶杯,这到后来成了我们队的生态标志呢。大家嘻嘻哈哈的仿佛是多年的朋友似的,下山的时候就自然约了下一次聚会的时间。”
  几次活动下来,登上队的成员基本就固定了,从单纯的登山健身变成了都市“寻茶记”。带着自己珍藏的茶品把城市周围的大小山林和溪水都变成了他们的秘密花园,再把每一次“探秘”发现的美通过网络传播出去。很多人看了他们的登山日记都很惊喜,原来自己周边竟然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他们的宗旨很简单,但又让人感动:用最朴实的方式发现身边的美。小队“经纪人”娜娜说得好:“或许我们的行为很普通,但是因为茶缘的牵引让我们这群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我们爱的城市,所以我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告诉身边的人它的美丽。”
  这帮茶友都来自网络,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正是所谓“承上启下”的年纪。由于生活工作的关系,他们组织远途出游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亲近自然的向往,都市周边的山山水水都是他们的“都市后花园”。相约在晴朗的夏夜或是空气清新的周末清晨,手捧着青茶,俯瞰每日忙碌其间的都市,有一种别样的惬意在心间滋生。
  
  打起背包走向茶的世界
  
  如果说,高桥登山队算是忙里偷闲的“游击队”,那80后背包客WOW的队伍可算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大大的背包里装着驴友必须的探险装备,还有一个很神秘的塑料小箱。打开一看,你会很惊喜,成套的户外品茶11件物品都错落有序地摆放在这里。只要有水,随时都可以烧水煮茶了。
  问起年轻的他们为什么喜欢户外品茶?他们给了我一个很意外的答案:因为在茶乡山林里,我们才能真正感受茶的真谛。自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赏心悦目的风景,还有风雨阻挠。通过征服心中的目标,我们能感受到最真实的世界。领队小强说道。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在工作中饮茶往往只是健康的需求或是交际的手段,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品茶。“在都市里,你真的很难用心去品味一泡茶,心里总是会记挂着这样或是那样的事,就算在环境优美的茶馆里,你和朋友相约也是谈论着别的事情,茶往往陪以末座。”队友余翰对于品茶似乎也有自己的心得。
  谈起背包游茶乡,wow感受最深的就是初次到云南茶区——南糯山的旅程。当他们看见一座座连绵的原始茶山,一棵棵参天古茶树耸立在眼前时,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让他们异常兴奋。“眼前的一切与之前走过的江南整齐的茶园完全不同,是一种原生态的世界。那时刚好是春天,嫩绿的茶芽就在枝头随着风一摆一摆的,采下一片嫩叶好像就能嚼出茶香来。”说起这段旅程,兴奋之情还是溢于言表。或许是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几个傻小子竟然忘记请向导,就这么背着背囊登上了茶山。开始还顺着茶山的小路慢行,后来因为忙着给茶树拍照,就忘了路。发现自己迷了路,大家不禁有点慌。“在那种地方,什么GPS导航定位都没用,我都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在哪里。”领队小强笑言道。“后来也累了,大家就想先煮点茶慰劳下自己,还好背包里有宿营的设备,我们都准备在山里过夜了。神奇的是我们刚刚煮好茶,就有茶农老伯出现了。他先是很惊慌,以为我们在山里生火,后来他们看见我们的设备竟然很喜欢,把我们领回了寨里,还给我们尝了刚做的茶。最神奇的是,我们的语言不通,双方就这么比手划脚竞交流成功了。”作为本次旅行的纪念,他们把户外品茶的装备送了一套给多衣寨的老伯,老伯则安排他的小儿子陪他们走访了南糯的古茶园。
  说笑间,WOW又计划着今年从四川顺着老茶马古道走去西藏。领略藏茶的神秘魅力。或许对他们而言,沉沉的背囊装载着不仅仅是旅程的装备和收获,还有青春的热情。因为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茶,所以喜欢在闲暇之时探寻茶的故里,在古老的传说里寻找自然的智慧,体会事物本真的含义。
  或许是与茶的相约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真实的渴望,越来越多的茶友们选择了背起行囊走进自然的怀抱。他们或是小隐于市,游走在繁华和宁静之间,享受在宁静处看繁华那种抽离的片刻;或是大隐于世,走出日常的环境,回归到山林水畔呼吸不一样的空气。但无论是以哪种心态“走向自然”,他们都不忘身边带着茶。因为它不仅是这段旅行的“发起人”,还是这段旅程的“向导”。你听,它又在耳边呢喃咯。
其他文献
描述火锅的文字总是诱人的。南宋林洪所撰《山家清供》中有一段:游武夷六曲访至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枇,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侯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此段说的便是林洪在武夷山吃野兔火锅的诱人经历。火锅看似制作简单,炉上放个加水的汤锅,将食材切片,涮熟之后蘸味碟里的料吃即可,但火锅要美味可口,食材的优劣、汤底的烹制
期刊
雪山垭口、扎尕尔措、龙尕沟、良美叶实神山、雪线、帐篷、牧道、河曲马、藏袍、龙达。这是一幅横亘在四川与青海交界处的壮美画卷。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这样一块河山的时候,而多数的人们是带着猎奇的眼光而来。人们看见的是迥异于祖国内地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安多藏区这块地域的人们,在人们的眼光中,和生养他们的土地一道,成为风景,成为传奇。当这种图片见诸于旅游杂志,各种鸡汤见诸于各种自媒体的时候,人们还是普遍觉得
期刊
不知不觉,2018年已过了3/4。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非遗”、“技艺”、“工匠”、“大师”等关键词,一直都是茶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而围绕制茶技艺展开的各项茶事也是叫人眼花缭乱。  的确,评大师,拼技艺,可以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并推动代表性制茶工艺的传习推广与科学创新。但是,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品质”二字上。  茶之品质应由“品”与“质”组成,“品”是茶之形、色、香、味等固有的风味风格,“质
期刊
2014年,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国文化院院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在致辞中提出,为了中华文化普及和走出去,我们提出了“一体两翼”的传播观念。“体”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而“翼”是让“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这“两翼”一为中国医学,一为中国茶文化。  为什么中国茶文化有如此大的能量?用许嘉璐的话说就是“在中华文化无数形态中,茶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地反映了
期刊
一、“第三世界”的丰富内涵  英布草心新著《第三世界》,书名很新颖。“第三世界”,是指向整个中国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讲的。中国西南边陲高寒山区,彝族先民聚居的地方,对应于同一时间递进的强大的宋朝和西夏而言,是属于鲜为人知的“第三世界”。在空间意义上和社会发展进程上,《第三世界》的视觉叙述,可以分为大视觉的叙述与小视觉的叙述,具体来说,是大视觉下的宋朝历史与小视觉下的大凉山彝族的历史并存着、并进着。大
期刊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茶产业在继承和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呈现出旺盛的生機与活力。茶产量、茶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预计到201 8年底福建将率先实现茶业综合产值千亿元。福建茶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品牌多而强,这是闽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站得住、叫得响的重要原因。回望40年,我们循着这些龙头企业走过的轨迹,也能窥见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他是一位爱拼会赢的企业家,面对一穷二白的境况,不服
期刊
茶产业,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会展业,一个新兴且朝阳的产业。传统行业“联姻”朝阳产业,为农业尤其是茶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茶业链上来看,展会形式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整个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对于茶人茶企而言都是一个获取信息和交流的绝佳平台;从供需环节来看。展会形式能够在同一时间、地点汇聚大量品牌、茶品,给采购商提供很大的选择空间;从地域上来看,茶博会之热加强了各大名茶产区间、茶叶产区与销区之间的交流及
期刊
关于中国茶与奢侈品的“瓜葛”,众说纷纭,很难理得清孰是孰非。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已经有一些茶企开始有意识地尝试走奢侈品的路线,尽管它们的产品是否是奢侈品仍然存在分歧。例如,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推出的“论道竹叶青”屡屡在国内外奢侈品展中亮相,广东百聪茶业的“金颂顶茶金骏眉”出现在第五届广州国际奢侈品展TOP LUXURY上,还有安溪的八马、华祥苑、中闽魏氏、三和、坪山等5家茶企抱团进军欧洲奢侈
期刊
陶艺书画装饰出大家    据说最早的紫砂刻字是元末孙高士的紫砂罐上“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但此据尚待考证:一来未见实物,二来记载此事的《寄园丛话》尚待确认。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紫砂书画刻绘最晚也是始于明末,发展于清前期而盛于嘉庆以后。很多知名艺术家都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作画。当然。紫砂书画刻绘也有个发展过程,早先时大彬等人不过是在壶底题款而已,甚至有的人不加款识,仅以朱书为号。其后,书法装饰
期刊
今年5月1 8日,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曾在杭州表示,201 8年,福建茶产业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产值超干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2017年,福建毛茶产量45.2万吨、产值235亿元人民币,茶产业综合产值937亿元人民币,均居全国第一位。好山好水是茶产业持续向好的重要保证。福建依山傍海,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水、大气和生态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清新福建”为生产好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