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46岁.因右腿部皮下无痛性肿块6个多月,进行性增大1月,于1987年6月首次入院.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6岁.因右腿部皮下无痛性肿块6个多月,进行性增大1月,于1987年6月首次入院.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用类OKT6,抗HLA-DR单克隆抗体及抗S100蛋白抗体以ABC法染色,分别观察了表皮和毛囊内的郎格罕细胞(LC).发现斑秃毛囊中LC变化主要是T6+DR-的LC增多,而T6+DR+的LC增多显然低于前者.毛球中的LC与斑秃发病及病情活动程度有一定关系.
患者女,52岁,1985年4月因左侧鼻孔下方疣赘不痛已两个月。病前一月左侧鼻孔下方曾突然起三簇小水疱,潮红,自觉胀痛,经涂用“紫药水”后干燥结痂,不久脱痂痊愈。
患者男,23岁.因胸部、双肩背部和四肢伸侧起白色皮疹瘙痒6月,双手背、前臂内侧、足背和踝周起皮疹瘙痒2周于1989年9月住院.
患者男,50岁.6天前因牙痛服生草鱼(重5~6斤)胆1个,6小时后即感头昏,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继之腹泻水样便5次.
我们于1989年5-8月应用噻康唑(Tiaconazole)治疗119例皮肤股,体癣病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胆碱能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和家族性冷性荨麻疹(以下分别简称胆荨、压荨和家族冷荨)是比较少见的物理性荨麻疹.
采用细胞分光光度术对银屑病病人皮损区和非皮损区的单个表皮墓底细胞中钙调素(CaM)进行了测定.发现皮损区总CaM和活化型CaM均高于正常人,非皮损区总CaM高于正常人而活化型CaM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通过复染DNA,可见随着细胞的G1-S-G2M周期的变化,CaM呈递增的趋势.
本文报告应用单克隆杭体OKT3,OKT4和OKT8按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9例白癫风患者与5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进行了检测,发现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的失衡,表现为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显著增高,OKT4+OKT8+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当病期超过3年、或皮损播散、或血清含自身抗体时,这种失衡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白癫风患者的免疫系统和(或)免疫应答调节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