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SEPR模型到LCP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模型)的发展史可知,1916年路易斯提出的“原子立方体”假设为VSEPR模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40年西德威克和鲍威尔的假设进一步促进了VSEPR模型的形成.1957年吉莱斯皮和尼霍尔姆拓展了西德威克和鲍威尔的假设,并于1963年正式提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概念.至1988年,吉莱斯皮提出配体紧密堆积模型(LCP模型)弥补了VSEPR模型的不足.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分子结构的理论,它的提出开启了化学家定性研究分子结构的历程.
其他文献
系统观念是把握复杂性现象的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系统观念并将其贯穿至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以整体性思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变化,包括国内外“两个大局”和
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实验步骤则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中学教学中通常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添加顺序对实验没有影响,但是由于盐效应,经
从学生视角简要介绍了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QQ群等多个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基于2020年第一学期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实践,通过对化学及相关专业
“活化分子”作为国内化学教育领域广为人知的科学概念,在各类相关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然而在国外多种经典化学教材中却完全没有“活化分子”的概念,反映出国内外化学教育领
将学科热点之一催化不对称合成策略引入实验教学中,通过CBS还原制备手性醇.实验以苯乙酮为原料,还原得到粗产物手性1-苯乙醇,经制备色谱仪分离提纯,气相色谱和自动旋光仪表征
相似相溶原理在中学教学实践中的相关内涵与应用细节不够明确,使用较为笼统.总结了“相溶”和“相似”2个术语的部分内涵,解释了相似相溶原理在中学化学中的部分应用疑惑.
应用分部评分模型从双层面、单维度视角分析了上海市某区高考一模试题质量.通过3864个样本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测试卷信度和区分度良好(试题信度为1.00、区分度为26.20);试题
基于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2014-2019年间化学奥赛国家集训队入选名单的行政数据,以及针对8名化学奥赛金牌得主的访谈,实证分析了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化学奥赛金牌得主的大学录
科学论证教学因致力于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和关键能力培养,在国际理科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以“电离理论的产生”主题为例,较为细致地介绍了模型-证据链(MEL)这一新颖的科学论证
《化学教育》系我国化学教育领域的最高层次刊物,对其自创刊以来的载文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化学教育的研究历程及趋势.rn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rn本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