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悟诗 评中品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儿童手脑“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让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多一点幻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片段
  师:读一读,想一想,如果根据诗句的意思作一幅画,画面上要画些什么?
  (生先沉思,稍后活跃)
  生:要画篱笆。
  生:要把这个篱笆画得稀一点。因为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疏疏”就是稀疏的意思。
  师(板示简笔画):应该就是这样的,对吗?(生若有所悟,点头赞同)
  生:(高举左手)老师,我想篱笆旁边还要画一条小路。
  生:(附和)一条又细又长的小路!因为诗中说“一径深”。
  生:我同意!“径”这里指小路,“深”是指小路伸向远方。
  生:对了!它一定是弯弯曲曲的!
  (生纷纷点头)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也随你们走进了诗的境界——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那么宁静,那么和谐……
  生:(突然站起)老师,画面上可以添一些小小的叶子吗?
  (其他学生被唤醒,先是一愣)
  生:(自信地)那么就再画上一棵树,树下最好再画些落花。
  (师故显疑惑之色)
  生:因为诗中有“树头花落未成阴”。
  (大家笑了,几人举手)
  生:我想,书上说树头的花已经落了,而树阴还没有形成,这大概是在春天快要结束了,夏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吧!
  生:(情不自禁)对!
  师:(激动地)你真聪明,善于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老师为你鼓掌!
  (其他学生也纷纷鼓掌)
  生:(胆怯地举起左手,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下站了起来)我想图上还应有几位小朋友,对吗?
  生:(不等老师说话,抢答道)我们可以画一些小朋友穿着古时候的衣裳,拿着扇子在追蝴蝶。
  生:(急忙打断)不要画蝴蝶!诗中不是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嘛!
  (这一瞬间教室里格外安静,生满怀疑惑地注视着教师)
  师:(故意避而不答。稍后,微笑着引读)儿童急走追——
  生:(接读)“黄蝶”。
  (师用彩笔标注“黄蝶”)
  生:(恍然大悟)哦!
  生:原来“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而蝴蝶也是黄的,根本分辨不清哪儿是黄蝶,哪儿是菜花,所以还是要画蝴蝶,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
  生:(点头赞许)黄色的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身体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样才能表现出“飞入菜花无处寻”中“入”的意思。
  (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说得太妙了!
  生:(突然高举左手)老师,我觉得不可能!生活中难道全是黄色蝴蝶,没有其他颜色的蝴蝶了吗?飞在一处的蝴蝶全是黄的,这太难得了吧!(个别学生点头)
  生:(急忙补充)那么不如把“黄蝶”改成“蝴蝶”!
  生:我不同意!诗中“黄蝶”用得好,正好与下文的“菜花”相呼应。
  (大部分学生都说“对”)
  生:(充满自信)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在画面上画上黄蝶,然后在周围画上一些彩色,各式各样的蝴蝶。因为我们可以在诗的基础之上展开联想,这样画面就更美了!(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师:好!想得好,说得更好!你真是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好孩子!刚才呀,我们大家都开动了脑筋没,想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周全。想不想赶快把我们所想到的一切甚至更多都变成美丽的画面呢?
  生:(兴奋地、跃跃欲试地)想!
  师:让我们动手画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学生面对的这首古诗是一个文本,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注定其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善于思考,富于想象。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本课例采用了根据诗意在想象中作画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了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通过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来理解课文,即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信息,联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图画,让学生学得既“实”又“活”。
  2.“导而弗牵”。教师放弃了传统的“以牵为主”的教学模式,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主宰课堂,教师只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这实际是训练了学生积极用脑分析、整理、发表独特见解的能力,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3.师生讨论。本片段教学的途径是讨论,有师生之间的,也有生生之间的。这样的讨论能使双方达到互动融合,更重要的是容易引起意识和情感的共鸣,同时这也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4.“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每当学生处于“愤”“悱”之情境时,教师抓住时机,轻轻一点,使学生产生了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进而迅速将语言文字内化,再与脑中有关信息整合,折射出智慧的霞光,从而使学生具备了创新的内在源泉。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思维自主翱翔;要创设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努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中,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在讨论的撞击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理解词语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词语作为表情达意的基本元素,只有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它描述形象、凸显意义、表达情感的价值:随着课改
伏龙肝又称灶心土、灶中黄土,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本草便读》载:“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由此可见
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热是人们所熟悉的,它是有形之火。而中医理论中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火",它是无形之火。识别这种无形之火是需要从人体所表现出的一些症状来判断的。
产生未老先衰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常吃一些易导致人早衰的物质是其重要原因。含铅食品———铅会使脑内去钾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明显降低,造成神经质传导阻滞
近几年来,天津一中年逾古稀的老校友,每季度按固定日期聚会一次。这些次聚会,人员有减无增,有的因病不能参加,有的驾鹤西去。大家感叹生命短暂,品咂人生况味,仿佛那达摩克拉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情境的创设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诸多“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情境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呢?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境创设之路。    一、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错位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仅仅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
小语姓“小”,语文姓“语”。作为中国儿童的母语文化启蒙课程,小学语文理当立足儿童视角,基于儿童的审美趣味来学习语言和文字,重在为儿童打好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本文仅从语趣的角度例谈小学语文教材的几个解读策略。  一、浅吟低唱,感受音乐趣味  汉字的音节是简单的,而汉字的音调却清晰地划定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阶,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如,五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提倡“以瘦为美”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遵循语文学科规律的前提下冷静思考,深入探究课堂教学“瘦身”之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追求自然情境,不做刻意雕琢修饰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中国大江南北的茫茫原野上,生长着一种气味芳香的草本植物。古时民间多用它医治霍乱。它的叶子如同豆叶,古人称豆叶为“藿”,加之它那浓烈的香气,文人便把这种野草叫作“藿香”
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十分重要,不但能降低服药剂量,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还能控制轻度的血压升高。那么,如何饮食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