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的传播途径分析

来源 :中国兽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在给奶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影响原料奶的品质,关系着人类健康.无乳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典型的强传染性病原菌.2019年7月北方地区某奶牛场暴发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乳房炎月度发病率约4%,无乳链球菌占比56%.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该牧场奶牛乳房内、外多个位点的无乳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阐明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的传播途径.本试验共采集多个位点样品667份,共鉴定出无乳链球菌102株,其中奶样中的检出率为13.1%(26/198),粪便样品中的检出率为25.0%(5/20),垫料样品中的检出率为0(0/30),口腔样品中的检出率为26.2%(11/42),乳头末端皮肤样品中的检出率为2.6%(4/156),奶衬内壁拭子样品中的检出率为1.9%(2/104),正常奶厅挤奶员手臂拭子样品中的检出率为13.6%(3/22),洗手液、泡杯液样品中的检出率为0(0/30).结果显示,该奶牛场主要存在的无乳链球菌传播途径有两条:挤奶厅接触传播(以挤奶工人的手臂传播为主)和粪—口—乳房传播.该奶牛场应着重针对这两条传播途径进行相应防控,形成综合性管控方案.本试验通过对无乳链球菌检出率进行综合分析,为该奶牛场制定乳房炎防控、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鉴定某黑山羊养殖场坏死性肠炎的病原菌,无菌采集某坏死性肠炎死亡羊回肠内容物并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将厌氧培养获得的1株疑似致病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16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PCR试验.结果显示,经细菌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和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PCR试验均证实,该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小鼠致病性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致死量为5×107~5 x108CFU;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较强耐药性.本试验为后续产气荚
HP基因编码蛋白是本实验室近期发现的一种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外分泌蛋白.本试验旨在构建重组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EGFP-HP,将其转染至细胞内,以此来分析HP基因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第2代裂殖子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克隆至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EGFP,构建重组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EGFP-HP,将其转染至鸡巨噬细胞(HD11),4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宿主细胞凋亡情况.菌液PCR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HP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pEGFP-
利用PCR技术对9个斑马源蛔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nad5基因部分序列(pnad5)进行扩增与测序,并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和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线粒体pcox1和pnad5序列长度分别为420 bp和528 bp,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100.0%(8个可变位点)和98.1%~99.5%(14个可变位点),检测到单倍型分别为6个和8个,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1.834和4.07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9个斑马源蛔虫分离株与已知马副蛔虫和Parascaris univa
为探究治疗驴沙门菌病的新方法,以驴源马流产沙门菌为宿主菌,利用双层平板法进行沙门菌烈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离到1株长尾噬菌体vB-SabS-Sds2,对3株驴源马流产沙门菌裂解率为100%,对17株鸡白痢沙门菌裂解率为6%.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 1,噬菌体效价达3.23×109 PFU/mL.该噬菌体潜伏期为10 min,爆发期为30 min,爆发量为8.6 PFU/cell,对氯仿不敏感,对紫外线较为敏感,在高温及pH 3~13环境中均有较高活性.结果表明噬菌体vB-SabS-S
为研究壳聚糖硒拮抗玉米赤霉烯酮对仔猪肝肾抗氧化功能、血清雌二醇(E2)含量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的影响,本试验将24头断奶仔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玉米赤霉烯酮攻毒组(ZEA组)饲喂基础日粮+2.0 mg/(kg·bw)ZEA;壳聚糖硒解毒组(ZEA-Se组)饲喂基础日粮+2.0 mg/(kg·bw)ZEA+0.3 mg/(kg·bw)壳聚糖硒(以硒计);壳聚糖硒组(Se组)饲喂基础日粮+0.3 mg/(kg·bw)壳聚糖硒(以硒计),42 d后测定每头仔猪的肝
为了评价目前市面流通的部分ELISA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牛血清的检测效果,本试验采集了不同地区的牛血清样品300份,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及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了布病抗体阴阳性确诊后,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盒开展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4种iELISA布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敏感性在97.9%~100.0%,特异性介于18.2%~27.3%,总体符合率在74.3%~77.1%,两两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的Kappa值分布在0.707~0.916.5种cELISA布病抗体检测试
为了了解近6年国内鸡传染性鼻炎的流行情况,为临床防控该病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采用汇总分析方法,对本中心2014-2019年鉴定的127例鸡传染性鼻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发病数量、发病季节、发病日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及血清型鉴定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该病检出阳性率从2014年的3.8%增长到2019年的13.1%,呈逐年递增趋势;一年四季均发,冬春季多发;初产鸡及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其次是青年鸡,61~360日龄段病例占总病例的85%;47株分离菌对药敏试验的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对丁胺卡那霉
为了解白羽肉鸡大型笼养鸡舍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布规律与耐药性,在山西“农谷”内随机选取单栋饲养量为40 000只的肉鸡舍一栋,采集鸡舍内空气、饲料、饮水、粪便和病死鸡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34份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到11株致病力高低不等的大肠杆菌,粪源株与鸡源株同源性最高为97.8%~99.2%.分离菌株对新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药物高敏;对18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林可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较高为54.55%~90.91%.结果表明“
为开展鹅群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本试验对临床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继而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沙门菌属特异性invA基因PCR扩增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CTX-M-9的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到10株鹅源鼠伤寒沙门菌分离株,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3株对阿莫西林、美洛西林耐药,2株含有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CTX-M-9.
为明确云南地区部分养鸡场住白细胞虫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巢式PCR方法对970份鸡血样扩增住白细胞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结果显示:34份样本为住白细胞虫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51%(34/970);同源性分析表明,阳性样本均为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对阳性样本进行不同性别、日龄、品种和地区等因素比对分析,发现地理区域、日龄、品种间的阳性率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01),而性别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云南养鸡场住白细胞虫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