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目前高校设备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对于提高高校设备使用效率,节约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在高校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与利用普遍落后,造成设备使用效率极其低下,非常不利益于高校的发展。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闲置、效率低下
由于没有进行周到的论证以及调研工作,使某些设备的购置只为一时所需或者某一项目所需,一旦项目结束或者研究方向改变,某些特别而专一的设备几乎就被打入冷宫闲置不用。由于有些院系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对资金资源的竞争或者为了使用方便以及追求系统的全面,而没有考虑实际需要,便出现了学校范围内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有些设备甚至从购进的那一时刻起便无人问津,由于在购买时选型不当,贪求高精尖全,形成过度建设。购进后,由于缺乏相关的维修技术,耗材昂贵或者发生故障时配件获取难度大,以及相关的运行费用缺乏等原因,于是一些贵重的仪器束之高阁。
1.2 设备私有化、缺乏共享
由于高校以及单位之间的频繁合并变更以及改革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权混乱,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被部门单位甚至个别老师拥有,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的情况下,大多数设备拥有者不愿意将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提供给其它单位使用。由于设备开放的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 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故缺乏共享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最终某些设备也只落得个富在深山无人识的局面。由于长期形成的设备资源分散状态,自给自足的设备使用方式,人们的共享意识淡薄形成了物不尽其用的局面。
1.3设备滥用化维护较差
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原本负责验收安装培训操作维护等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的离职调动退休出国等,却没有一个完善的交接手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便后继无人。由于有些使用者不负责任,缺乏应有的培训,爱护公物意识淡薄,由于其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及时,设备性能便容易老化,零部件甚至整机發生损坏,却无人负责。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工程师,以及没有相应的定期标定维修和记录等长期有效的保养体制,有些人员甚至为一己之需而随意拆卸零部件致使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
2.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填报统计报表,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做到账、物、卡相符。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统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保证设备质量。
2.3创新管理方式,实行计算机管理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统一编号,将其输入计算机,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统一管理,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加强网络建设。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是,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及时进行计划调整,避免设备重复购置。
2.4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效益
资源共享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发挥设备效益,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是建设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事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和发明、制作和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二是做好校内调剂。各个实验室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下,加强交流,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学校对内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不收费,科研使用的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三是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应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实现高校之间设备共享。按有关规定收取使用补偿费,实施有偿使用;四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交流,为高端科研部门提供精密仪器设备,共享设备,实施有偿服务。所收经费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有关规定返还实验室使用。
2.5提高设备管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掌握设备采购技巧,合同签订方法,涉外税务知识,财税账务处理,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汝杰.现代设备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赵涛.设备维护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在高校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与利用普遍落后,造成设备使用效率极其低下,非常不利益于高校的发展。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闲置、效率低下
由于没有进行周到的论证以及调研工作,使某些设备的购置只为一时所需或者某一项目所需,一旦项目结束或者研究方向改变,某些特别而专一的设备几乎就被打入冷宫闲置不用。由于有些院系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对资金资源的竞争或者为了使用方便以及追求系统的全面,而没有考虑实际需要,便出现了学校范围内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有些设备甚至从购进的那一时刻起便无人问津,由于在购买时选型不当,贪求高精尖全,形成过度建设。购进后,由于缺乏相关的维修技术,耗材昂贵或者发生故障时配件获取难度大,以及相关的运行费用缺乏等原因,于是一些贵重的仪器束之高阁。
1.2 设备私有化、缺乏共享
由于高校以及单位之间的频繁合并变更以及改革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权混乱,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被部门单位甚至个别老师拥有,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的情况下,大多数设备拥有者不愿意将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提供给其它单位使用。由于设备开放的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 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故缺乏共享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最终某些设备也只落得个富在深山无人识的局面。由于长期形成的设备资源分散状态,自给自足的设备使用方式,人们的共享意识淡薄形成了物不尽其用的局面。
1.3设备滥用化维护较差
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原本负责验收安装培训操作维护等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的离职调动退休出国等,却没有一个完善的交接手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便后继无人。由于有些使用者不负责任,缺乏应有的培训,爱护公物意识淡薄,由于其操作不规范,维护不及时,设备性能便容易老化,零部件甚至整机發生损坏,却无人负责。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工程师,以及没有相应的定期标定维修和记录等长期有效的保养体制,有些人员甚至为一己之需而随意拆卸零部件致使一些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
2.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填报统计报表,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做到账、物、卡相符。
2.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统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保证设备质量。
2.3创新管理方式,实行计算机管理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统一编号,将其输入计算机,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统一管理,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加强网络建设。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是,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及时进行计划调整,避免设备重复购置。
2.4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效益
资源共享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发挥设备效益,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是建设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事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和发明、制作和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二是做好校内调剂。各个实验室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下,加强交流,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学校对内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不收费,科研使用的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三是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应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实现高校之间设备共享。按有关规定收取使用补偿费,实施有偿使用;四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交流,为高端科研部门提供精密仪器设备,共享设备,实施有偿服务。所收经费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按有关规定返还实验室使用。
2.5提高设备管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掌握设备采购技巧,合同签订方法,涉外税务知识,财税账务处理,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汝杰.现代设备管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赵涛.设备维护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