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当这些名字留存在我们记忆里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被传播开来。而在九十多年前,也曾经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给世界留下了更为深远的记忆,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骄傲。他就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有多红
  
  如果说梅兰芳是空前绝后的“天王巨星”,你肯定不信,那不妨看看梅兰芳当年有多红,你就会明白了。当年,梅兰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丹桂戏院购买了数期当地报纸的版面,只写着‘梅兰芳’三个大字,连着登了几天,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演出场场爆满,后来他的出场费高达十根金条,身价绝不逊于当今的各路明星。
  你知道吗,梅兰芳还是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位中国艺人。1930年春,应美国邀请,梅兰芳率领梅兰芳剧团赴美国演出,历时72天,引起巨大轰动。当时梅兰芳先生“男唱女角”的中国男旦艺术特色,深受美国观众好评。《天女散花》将中国传统的长绸舞引入京剧,舞台上彰显出白云飘逸,花从天上飘落的美妙意境,令美国人如痴如醉。其实,梅兰芳赴美演出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原以为最多在纽约演3场,卖出一半票就不错了。没想到,两个星期的票都被一抢而光。
  梅兰芳还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戏剧博士的演员。1919年,他首次率团出访日本,随后又访问过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及比利时等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他的出访不仅把中国的京剧介绍给了广大外国朋友,同时也向其他国家学习了他们的表演技艺,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
  1957年夏天,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专程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奖章。他是全球获得这一荣誉的第十四人。
  
  超豪华的粉丝团
  
  梅兰芳当年也有自己的粉丝团,可以说是开“粉丝”之先河,当时梅先生的挚友和粉丝被统称为“梅党”。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梅党”成员吧。美国的演出结束后,美国文艺界的大腕和政界精英联合为其举行高规格招待宴会。就在大家开怀畅饮时,一位穿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清洁工”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冲进了宴会厅,一把握住了梅先生的手大呼:“我终于见到你了!”后来大家才得知,这位“清洁工”竟是著名笑星卓别林!当时卓别林正在拍摄影片《城市之光》,他饰演一位清洁工。得知梅先生到美国后,他匆匆从拍摄现场赶来,以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与自己的“偶像”见面。
   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给梅兰芳写信,祝贺他演出成功,并说自己因公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十分遗憾,希望梅先生再来华盛顿演出。在同时代的世界艺术大师中,文学家泰戈尔、高尔基,剧作家萧伯纳,舞蹈家乌兰诺娃等,都与梅兰芳有交往。怎么样,他的“粉丝团”够豪华吧!
  
  爱国轶事,更显男儿本色
  
  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留居在香港的梅兰芳蓄起了胡须。他年幼的儿子梅绍武好奇地问:“爸爸,您怎么不刮胡子了?” 梅兰芳回答:“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不久,他回到上海,闭门谢客,时常在书房里作画。由于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梅兰芳的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的生活顿时举步维艰。上海的几家戏院老板,见他生活日渐窘迫,争相邀他出来演戏,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和夫人商量后决定卖画度日。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二十多幅画便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举办画展。征得他的同意后,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这天在上海展览馆展出他的画作,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剪刀,刺向一幅幅画作。“哗!哗!哗!”几分钟内,所有的画作顿时成为碎片。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了整个上海,也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地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都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凛然的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持,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雁了!”
  
  ★相关链接★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8岁学戏,10岁登台,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大量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被誉为“美神”。他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同时,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其他文献
我喜欢幽蓝的大海,碧蓝纯净的天空。我热衷于在蓝的童话里编织自己的梦想。
期刊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又一次碰壁后,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他感到心灰意冷。  他在海边坐了很久。突然,有一位老人来到他的身边,问他为什么愁眉不展。他说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随意地扔在了沙滩上,他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
期刊
亚洲的原始丛林,古木参天,阳光斑驳。在林中的灌木丛中,生长着一种闻名遐迩但又很少见的食肉植物——猪笼草。猪笼草长得非常漂亮,而许多小昆虫天生就喜欢美艳的花朵,它们见到猪笼草的美貌,就不假思索地自投罗网。这种“吃肉”的猪笼草长了一个如同花朵一样的器官,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猪笼草用来引诱昆虫的一种类似“嘴”的东西。猪笼草就是靠那些冒冒失失飞进美艳“花朵”的小昆虫过活的,因而,只要有小昆虫来拜访它,
期刊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的故事使我们对美丽的天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同时也折射出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懈追求。2008年9月26日,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太空漫步的第三个国家。太空中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航天员在太空中又是怎样生活的呢?现在,大家就跟随“太空号”航天器去看看吧。Let’s go!    恶劣的太空环境
期刊
* 我有一个邻居兼同学,他经常在别人面前说我坏话,甚至连我父母吵架这种事情,如果被他知道了,他也会讲给别人听。这种人太坏了,我要跟他绝交!  * 上回选举班干部,我们班几个平时和我关系很不错的同学居然在别人面前大曝我的隐私,还怂恿大家不要投我的票,想到这些我就很生气!  * 有一次我没有参加大扫除,卫生委员把这事儿报告了老师,我被罚扫教室一个星期,可卫生委员却主动帮我打扫。他的真诚解开了我心里的疙
期刊
传说,19世纪中叶在俄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的秋末,俄国军队一位军需官到军服仓库检查冬令军大衣的准备工作,当士兵从中抽出两套大衣给军需官检查时,发现大衣上银光闪亮的锡制纽扣全都变成了一堆酥松的粉末。再检查了几套,全都如此一般。奇怪,一两套大衣忘记钉上纽扣的事情是常有的事,但是,所有大衣都没有钉纽扣,这决不是一个疏忽,而是一次事故。于是,军需官把这件事情呈报了沙皇。  沙皇怒气冲冲地把负责监制军
期刊
在别人面前,我极少提到她。甚至,当别人问起我有几个兄弟姐妹时,我总是支吾着把话题引开。实在没办法,就说还有一个妹妹。如果他们继续问关于我妹妹的事,我会轻轻咳一声,然后说在家,不再作任何解释。   我妹妹3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从此以后只能靠轮椅走动。我长成170厘米高的婷婷玉立的少女之后,想到的不是妹妹的悲哀,反而因为她的残疾感到一种莫名的自卑。  很明显,父母以我为骄傲。从小到大,我不仅学习好,
期刊
在中日建交30周年之际,两国首脑通过郑重会谈,将2008年定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 2008年10月,一群幸运的和平小使者代表我们国家出访日本。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美好的祝愿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友谊桥”。  来到这个樱花烂漫的国度,我们的小使者们充满了惊奇、感动、新鲜、乐趣。太多太多的感触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兰州市田家炳中学,一起来聆听同学们“日本之行”的感慨。
期刊
王维,字摩诘,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自幼十分聪颖,九岁时就能作诗写文章了。而且,他还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才华横溢的他,也不免有些恃才傲物的轻狂。据说,王维曾经遇到过一个小女子,其聪明才智让他很是佩服。  王维在终南山隐读的时候,有一天,他偶患小病,便去一家药店买药。他看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素雅的年轻女子,眉宇间透着一股子灵气。小女子很温婉地对他微笑着。王维一时
期刊
话说唐僧师徒自西天取经归来,已是功成名就。然而,习惯了打打杀杀的生活,一旦停下来,整天晃悠,无聊透顶。于是,四人商量,娶个媳妇回家,也好传宗接代嘛。  次日,他们在网上向适龄少女发出了十万部《西游记》,想让她们更了解自己。唐僧、孙悟空、沙和尚都信心十足:唐僧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通情达礼,还心地善良,多少人想找这样的人呢;沙和尚虽相貌平平,但吃苦耐劳,忠实厚道;孙悟空就更不用说了,《西游记》中最风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