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6.35%,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药。消化系统损伤是不良反应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34.79%。结论:应谨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近年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的贯彻实施,医院领导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呈良好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寻求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本文对我院收集的41 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所有资料来源于2006年我院药剂科收集并呈报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41例。
  1.2 方法
  2006年度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按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
  在 41例的报告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1.277 8∶1)。在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中,年龄最小为31岁,最大为92岁。
  2.2 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
  按照药品的作用、用途分类,对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表1)。
  
  2.3 不良反应涉及的抗微生物药品种类
  从表1可以看出,许多药物都会引起不良反应,其中以抗微生物药病例报告居多,占总报告数的46.35%。对不良反应涉及的抗微生物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进行的分类统计见表2。
  
  注:由于有些病例报告同时涉及两个药品,故大于总数19
  2.4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见表3。
  
  *有些病例的药品不良反应同时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所以总计例数为46例
  
  2.5 不同给药途径引起不良反应的例数及其构成比
  各种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如下:静脉滴注14例(34.15%);口服26例(63.42%);肌内注射1例(2.44%)。
  2.6 药品不良反应的结果
  不良反应的结果有治愈、好转、后遗症及死亡等情况。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病例在停用可疑药品并接受对症治疗后会有好转或治愈,只有极少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后遗症甚至死亡。对本组41例报告结果进行的统计分析见表4。
  
  3 讨论 
  3.1 性别、年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从统计数据来看,4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高于男性。因为我院为老年护理医院,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品代谢速率慢、血浆蛋白含量低等,同时还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增多。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较高,而且一旦发生,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再加上原患疾病的影响,往往使病程延长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考虑年龄因素对不良反应的影响,加强对老年病人的用药监护。
  3.2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在41例不良反应中,14例是由静脉滴注引起(占34.15%),26例由口服引起(占63.42%),1例由肌注引起。这可能与老年人用药习惯有关。尽管口服占的比例比静脉滴注高,但是不应忽视静脉滴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因为静脉给药可使药品直接进入人体,且静脉给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因此在临床上应引起充分重视[1]。
  3.3 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
  在4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有19例,占总数的46.3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过敏反应、高热、头痛等全身性损害,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损害,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损害,还有肝酶升高等。抗微生物药品的多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与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1]。41例不良反应病例涉及抗微生物药品以喹诺酮类、抗结核病药、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为主。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的使用频率高、剂量大有关。大量使用抗菌药品,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在此提醒广大的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避免无明显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联合用药、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情况出现。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晓琰,崔敏,邓维,等.抗感染药物171例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7,2(1):67~69.
  
  (收稿日期:2007-06-2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0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6)11—0499—03  尽管医药行业被认为是一个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大多数医药企业对信息化的实施比较谨慎。相对于GMP认证等强制性行为来说,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更多的是一种自发行为。大型的医药企业对信息化比较积极主动,而中小型企业对信息化就显得不那么迫切,仅仅是维持现状。尽管不同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悬殊,但整个医药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镜活检并有病理结果的2 79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本组巴氏涂片分级越高,CIN和癌的检出率也高。涂片Ⅲ~Ⅴ级的891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和CIN者392例,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11.5%。在涂片Ⅰ~Ⅱ级的1 767例中,假阴性率为22%。(2)利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可明显提高宫颈疾病的诊断率,特别是CIN和癌的检出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6)11—0502—03  我国虽然在药品生产企业强制实施了GMP,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本文将介绍国际药品监察合作计划(PIC/S),希望通过与其合作,提高我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促使我国GMP与国际通行的GMP接轨,促进药品国际贸易。
期刊
摘要: 有机聚合物手性催化剂是一种将手性催化剂固载在成型聚合物上或者直接共聚成聚合物所形成的高聚物催化剂.由于其制备简易、性质多样和容易回收再利用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简要的总结了由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所形成聚合物手性催化剂,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聚合物; 手性催化剂; 固载; 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 TQ
期刊
摘要:围绕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因素分析和近期高校重大体育伤害事故案例解析,指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不足以及在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从高校体育教师培养视角探讨预防高校体育课伤害事故的策略:(1) 通过自我提升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意识;(2) 通过专题讲座加强运动保健相关知识的普及;(3)通过模拟演练提高体育教师运动损伤处理和急救技能;(4) 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5)
期刊
对于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通过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认证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周期,而这种局面有望得到改变。  美国药典委员会(USP)目前已在上海张江设立了在华分支机构,并为中国原料药企业提供认证。这将为中国原料药出口通过FDA认证提供捷径。  USP认证是一个被FDA认可、非官方的独立第三方认证。USP同时也是FDA审批美国当地药品上市时的标准制定复核部门,该标准已被全球130多个
期刊
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6)11—0485—03  2006年上半年,受药品降价以及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及运输价格普遍上涨的影响,整个医药行业利润出现大滑坡,其增长率从2005年年底的18.25%下降到7.65%,下降了10.6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化学药物制剂、中成药和生物生化制品等分行业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整个医药行业的亏损面达
期刊
摘要: 采用简单、快捷的药物配体自识别的方式制备了青蒿琥酯(ATS) -转铁蛋白(Tf) 复合物(ATS-Tf).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pH=7.4)下,ATS与Tf 易自组装形成稳定的ATS-Tf复合物(结合常数Kf为3.4×105 L/mol);而在酸性条件(pH=5.5)下,结合能力相对变弱(Kf=1.7×104 L/mol),ATS易与Tf分离,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同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9-0389-05    我国新版GMP几经讨论、修订,已趋成熟,从收到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通则》及附录(2007年4月修订)已可清楚地看出,起草人想努力打造与现行中国GMP(1998年版)截然不同的全新中国GMP版本。现就新版中国GMP的性质、内容及编写方式提出几点看法。    1 关于新版中国GMP的定位
期刊
摘要: 分别用葡萄糖、甲醇和邻苯二甲酸氢钾3种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实验.分别在C/N比为4和10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N比为4时,初始浓度为60 mg/L的反硝化速率在葡萄糖为碳源时为最大,其次是甲醇,而邻苯二甲酸氢钾速率最慢.而当C/N比为10时,所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时反硝化速率则基本相同.随着浓度的升高,同样在C/N比为4或者10时,以葡萄糖和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