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很重要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五的上午,克里斯去市中心拜访客户。办完公事后,克里斯路过一家餐厅。他看到靠窗的一位顾客正在津津有味地享用牛排,餐盘里的牛排看上去肥美多汁。克里斯正好感觉肚子也有些饿了,就走进这家餐厅,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点了牛排和薯条。
  不一会儿,服务生就端来了沙朗牛排。这牛排看上去好大一块,分量十足。克里斯迫不及待地拿起刀叉吃了起来。一面吃,一面感慨,这么滑嫩可口又足量的牛排已经好多年没吃到过了。
  用餐完毕,克里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还特意记下了这家餐厅的名字。
  回到公司后,克里斯向同事们炫耀自己今天吃到了超级美味的牛排。有几个同事觉得克里斯在吹牛,决定周六和克里斯一起光顾这家餐厅,看看那里的牛排是否像克里斯说得那么大、那么美味。
  第二天中午,克里斯开车带着同事来到了这家餐厅。因为是午餐时间,餐厅里坐满了人,克里斯和同事最后在餐厅后面找了张桌子坐下。大家看了看菜单,都点了沙朗牛排和薯条。每个人都充满期待,饥肠辘辘地等待着鲜嫩肥美的牛排端上桌。
  终于,牛排上桌了。令大伙儿失望的是,服务生端来的牛排小得可憐,和克里斯描述得相差甚远。克里斯傻眼了,这是怎么回事?他叫来了大堂经理。
  “我真是不明白,”他气愤地对经理说,“昨天我才来你们这儿吃过牛排,你们给我的牛排又大又多汁。今天我特意带了朋友们来,可你瞧瞧这些牛排,还有比这更小的牛排吗?”
  “是的,先生,我知道,”经理回答,“可昨天您是坐在靠窗的位置啊。”
  选自《讽刺与幽默》
其他文献
上世纪20年代末的一天,川南一大镇逢集,牲口贩子孙三忙碌期间,买进卖出,帮人算账,忙得不亦乐乎。  突然,有人在孙三肩上拍了一下,孙三一看,是个陌生的中年人,一身富商打扮,身后有两个年轻跟班儿。  这人问:“你是孙三?”孙三点点头。  “请你帮我算一笔账。”中年人没等孙三同意,便说了起来,“小猪中猪大猪各三头,小猪每斤一角八分,一头二十三斤四两……牛十七头,每斤一角九分……”中年人一口气说完一大堆
期刊
正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这天夹皮沟村外远远地来了一支部队。放哨的游击队战士手搭凉棚一看,是咱八路军,顿时高兴起来,赶紧跑回来把喜讯告诉游击队董队长。董队长一听就跳起来了,手一挥,说:“走,迎接亲人队伍去!”  大伙儿兴高采烈地往外走,刚走了两步,董队长突然一摆手,大声叫道:“停下,不要走了!”大伙儿一愣,急忙止住脚步,再看董队长一脸的凝重,沉吟着说:“我突然想起来了,上次我到区里开会,首长说,
期刊
灵岩山在灵岩县的西南部,是灵岩县与外地往来的门户,可附近人出门都绕远路,没有人敢靠近它。原来这座山在十多年前被一伙山贼占据,并迅速壮大,成了匪患。  朝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摸透了这伙山贼下山抢粮的规律,提前好几天进行周密的部署,才将匪首绳之以法。可还没高兴多久,那山贼头头的儿子不知在哪里学得一身好武艺,重整了人马,修整了山寨。那少寨主心机极重,为了围剿他们,朝廷已经连续派出了近万人马,可还
期刊
鹿臣是市电视台《小鹿帮你忙》栏目的记者,这天早上他刚上班,就有热心观众告诉他,市人民医院有一对母女想找他帮忙。一听有爆料,鹿臣不敢耽搁,开车直奔医院而去,按照热心观众的指点,他很快找到了那对母女。  母亲杨大妈五十多岁,是市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女儿罗晓晓是一名中学教师。母女俩见鹿臣亲自找到医院,都非常激动。杨大妈脚上打着石膏,还一个劲儿地想坐起来,鹿臣赶紧上前,说:“大妈,不着急,有话慢慢说。”
期刊
那一年的7月初,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三营的四五个连队约一千多人,从孙吴县奉命调到刚刚组建的抚远县六师六十八团(后改为前哨农场)。其中部分人员被分配到黑龙江众多支流之一的别拉洪河岸边新建立的十一连,这是一片长满了一丛丛原始白桦林和沙柳棵子的广袤荒原,它位于著名的三江平原东部。  我们当年就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开荒点上陆续盖起了几十间茅草房,开始了一种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期刊
瞅着桌上厚厚一沓失窃报案单,武所长眉头不由紧蹙起来。  怪事,失窃的物品都是手机,时间也差不多集中在这几天,约一个星期的样子。  人称“手机村”的孙庄,顿时像开了锅的热水沸沸扬扬。虽说率先富起来的孙庄人腰包鼓了,手中有钱了,这千八百元钱的手机丢了也就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情。问题是手机丢失的过程太蹊跷,作为保一方平安的派出所便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据报案者描述:当时手机或搁在床头,或放在茶几、
期刊
就在这个寒风肆意横行的下午,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女孩来到了小镇上。她来自哪里谁也不知道,如果她不是傻乎乎地笑,没人会注意到她。她傻笑的样子给小镇上的人们增添了乐趣。平日里,小镇的人们在这个季节是难得走出门的,她的出现让整个镇中心大街一下子有了生气。见到她的人无不走出门来看个究竟,还有人好奇地问:“哪里来的傻妮?以前怎么没有见过?”无论谁怎么问,问什么,女孩就知道傻傻地笑。这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纷纷议论。 
期刊
一  包工头李金银领着他组建的工程队承包了一项野外作业的工程,用了天南海北的人,其中有几年来一直跟着他干的,也有临时从各处招的。大家虽然口音习俗不相同,但总的来说还算过得去,都是干粗活儿的大老爷们儿,手粗心也粗,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彼此间没有出现过太大的矛盾。  这天一大早,饭还没有吃,胡三多就来跟包工头李金银辞职,说他家里有急事,要结清工资回老家。李金银早就对胡三多有意见了,有好几次他在工地上检查
期刊
七丫村的首富是裘震球。  初八那天,裘震球的宝贝儿子裘清华到了天黑还没回家,裘震球与妻子开始一家家找,夫妻俩一边找一边还在埋怨儿子:“这孩子,又玩疯了,天黑了还不想回家。”  但问来问去,都说今天没跟清华玩过,没见过他人影。再一查,村里哪家的孩子都在,独独缺了他家清华,裘震球开始着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泛上他心头。  天完全黑了,裘清华依然人影儿不见,裘震球忙用手机报了警。  110很快来了。  据
期刊
约翰对刚刚下车的哥哥说:“您回来就好了,父亲的健忘症比以前更厉害了。”  “老年人大都健忘。当初爷爷有这种病,现在父亲又有这种病,这好像是咱们的家族病了。”哥哥对以前的事了如指掌,却不了解父亲的近况,顺便问了句,“父亲多大年纪了?”  约翰说:“八十三岁了,比哥哥您大二十二岁,比我大……噢,昨天在电话里您就问起过,这个礼拜我向您汇报了父亲的十次病情,这个问题您也问过十次了。”  “噢,想不起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