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C村农民思想状况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文以C村为研究区域,对农民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C村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距离高速匝道口约1公里,交通便利。目前共有两个村民小组,人口 532 人,全部为汉族,张姓占 90%以上,另有 5户王姓、3 户黄姓、1 户高姓,耕地 692 亩,人均耕地 1.3 亩,目前所在村民 406人,男性 230 人,占 56.7%,女性 176 人,占 43.3%。在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的帮助下,访谈随机进行,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发放,共发放问卷72 份,收回70份。
二 C村农民思想状况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当前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了解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为正确引导农民思想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归纳回收问卷,大致梳理出C村农民的思想状况。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复杂化
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民相比,改革开放后的农民自主性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普遍重视财富,甚至有金钱至上的倾向,在回答“衡量人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什么?”时,60%的人选择了金钱、26%的人选择地位,14%的人选择文化程度,70%人赞成金钱万能的说法;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有所动摇,有30%的人对此产生怀疑,这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以及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有关;在回答对社会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还是领导者时,90%的人选择领导者,可见农民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缺乏主体意识;同时有8%受访者信仰宗教(天主教),有一些农民家里供奉着菩萨;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不相信共同富裕,自己生活好才最重要,认为自己对社会没有什么责任;相当的人认为吃喝享受很重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另外农民缺乏主见,观点易变,普遍有跟风意识;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则成为一部分人践履的信条,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政治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整体认同感比较高,但与基层政府的合作不够,民主意识在增强,但参政水平不高。农民普遍很赞同支持党和政府的政策,特别是合作医疗政策;与对中央的高认同相比,对基层党和政府的认同不够,认为基层在落实政策不到位,例如调查显示:农民对国家主席和总理、县委书记和县长、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认知程度呈递减趋势,这固然与媒体的报道关注程度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基层领导没能切实深入群众,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水平不高,76%的人不知道四民主、差额选举的具体含义,同时一定程度的存在政治冷漠,不关心村事务,对参加村委会选举兴趣不高,认为选举对自己影响不大。
(三)法制观念增强,但应用相对滞后
农民法制意识不要断增强,但对法律的应用还有所顾虑。90%以上的受访者赞同“依法治国”理念,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但我们必要看到,权大于法的观念在农民心目中还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农民敬畏权贵。例如在回答“假如你遇到纠纷,你会诉诸法律途径解决吗?”时,相当的农民选择不一定,认为没有关系一般不会打官司,花费大还不一定能讨回公道,这也说明法律实施还存在种种问题。
三 提高农民思想状况的建议
(一)教育主体要提高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
首先教育主体要在思想上明确农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农民既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是中国现代化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和价值需要。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必须促进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当前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統筹城乡发展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其自身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让农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其次教育主体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只有教育主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教育对象——农民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教育教育主体,特别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三种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利用外部资源。教育主体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争取本村的在外发展的事业有成者和当地企业在政治上给予支持和在资金上给予帮助。
第二,利用好村庄内部资源。一是要利用好农民中的精英分子和老党员老红军这一宝贵资源,与乡镇村“两委”干部相比,他们的特殊身份有着更大的工作优势。二是丰富载体,组建农民自己的群体组织。农民中不乏一些民间特长者,发掘农民自身的资源。成立自己的棋画社、读书会、普法小组、锣鼓队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实现更好的效果。就沈岗村而言还要利用好文化茶馆这个场所。
第三,利用好媒体资源。收集“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曲苑杂坛”、“科学探索”、“梨园春”等栏目的录像资料,定期组织农民观看,在娱乐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利用好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文化牌。就淮阳县C村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唢呐、锣鼓、说书等有群众基础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资源。
(三)塑造乡镇和村“两委”的软权威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在农村的政治整合能力下降。乡镇和村“两委”作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者,树立一定的权威是是必要的,也是其进行宣传教育、政治动员、组织规划的政治保证。国家权力转化为权威的过程,包括三种主要途径:一条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另一条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再一条是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乡镇和村“两委”与农民间的经济纽带被割裂,权威下降。乡镇和村“两委”必须转变角色,由索取者向给予者转变,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完善的服务、民主的作风、清廉的正气、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作树立一种农民从意识上主动认同和服从的持久的权威,即软权威,从而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有效。
(四)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
调查中农民的思想状况和当前农村的发展形势,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正积极推进,各种思想观念错综交织,各种问题集中凸现。因此,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特征和潮流,突出重点。主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区责任意识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科学素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塑造农民的社区责任感、民主科学素养、环保节约意识、市场开拓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农民明辨是非、开拓进取、自强民主、合作进步、关心集体和心里承受能力,从而以现代化的农民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潘逸阳.农民主体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赵渭荣.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敏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赵树凯.农民的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06 页。
本文以C村为研究区域,对农民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C村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距离高速匝道口约1公里,交通便利。目前共有两个村民小组,人口 532 人,全部为汉族,张姓占 90%以上,另有 5户王姓、3 户黄姓、1 户高姓,耕地 692 亩,人均耕地 1.3 亩,目前所在村民 406人,男性 230 人,占 56.7%,女性 176 人,占 43.3%。在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的帮助下,访谈随机进行,调查问卷以户为单位发放,共发放问卷72 份,收回70份。
二 C村农民思想状况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当前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了解当前农民的思想状况,为正确引导农民思想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归纳回收问卷,大致梳理出C村农民的思想状况。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化、复杂化
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民相比,改革开放后的农民自主性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深入人心,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普遍重视财富,甚至有金钱至上的倾向,在回答“衡量人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什么?”时,60%的人选择了金钱、26%的人选择地位,14%的人选择文化程度,70%人赞成金钱万能的说法;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有所动摇,有30%的人对此产生怀疑,这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以及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有关;在回答对社会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还是领导者时,90%的人选择领导者,可见农民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缺乏主体意识;同时有8%受访者信仰宗教(天主教),有一些农民家里供奉着菩萨;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农民不相信共同富裕,自己生活好才最重要,认为自己对社会没有什么责任;相当的人认为吃喝享受很重要,“今朝有酒今朝醉”,另外农民缺乏主见,观点易变,普遍有跟风意识;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则成为一部分人践履的信条,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政治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整体认同感比较高,但与基层政府的合作不够,民主意识在增强,但参政水平不高。农民普遍很赞同支持党和政府的政策,特别是合作医疗政策;与对中央的高认同相比,对基层党和政府的认同不够,认为基层在落实政策不到位,例如调查显示:农民对国家主席和总理、县委书记和县长、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认知程度呈递减趋势,这固然与媒体的报道关注程度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基层领导没能切实深入群众,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增强,但政治参与水平不高,76%的人不知道四民主、差额选举的具体含义,同时一定程度的存在政治冷漠,不关心村事务,对参加村委会选举兴趣不高,认为选举对自己影响不大。
(三)法制观念增强,但应用相对滞后
农民法制意识不要断增强,但对法律的应用还有所顾虑。90%以上的受访者赞同“依法治国”理念,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手段,但我们必要看到,权大于法的观念在农民心目中还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农民敬畏权贵。例如在回答“假如你遇到纠纷,你会诉诸法律途径解决吗?”时,相当的农民选择不一定,认为没有关系一般不会打官司,花费大还不一定能讨回公道,这也说明法律实施还存在种种问题。
三 提高农民思想状况的建议
(一)教育主体要提高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
首先教育主体要在思想上明确农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农民既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历史的重要创造者,是中国现代化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和价值需要。加快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必须促进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当前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統筹城乡发展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加速其自身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让农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其次教育主体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只有教育主体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教育对象——农民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教育教育主体,特别提高村两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利用三种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第一,利用外部资源。教育主体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争取本村的在外发展的事业有成者和当地企业在政治上给予支持和在资金上给予帮助。
第二,利用好村庄内部资源。一是要利用好农民中的精英分子和老党员老红军这一宝贵资源,与乡镇村“两委”干部相比,他们的特殊身份有着更大的工作优势。二是丰富载体,组建农民自己的群体组织。农民中不乏一些民间特长者,发掘农民自身的资源。成立自己的棋画社、读书会、普法小组、锣鼓队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实现更好的效果。就沈岗村而言还要利用好文化茶馆这个场所。
第三,利用好媒体资源。收集“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曲苑杂坛”、“科学探索”、“梨园春”等栏目的录像资料,定期组织农民观看,在娱乐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利用好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文化牌。就淮阳县C村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唢呐、锣鼓、说书等有群众基础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资源。
(三)塑造乡镇和村“两委”的软权威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国家在农村的政治整合能力下降。乡镇和村“两委”作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者,树立一定的权威是是必要的,也是其进行宣传教育、政治动员、组织规划的政治保证。国家权力转化为权威的过程,包括三种主要途径:一条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另一条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再一条是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乡镇和村“两委”与农民间的经济纽带被割裂,权威下降。乡镇和村“两委”必须转变角色,由索取者向给予者转变,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完善的服务、民主的作风、清廉的正气、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作树立一种农民从意识上主动认同和服从的持久的权威,即软权威,从而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有效。
(四)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
调查中农民的思想状况和当前农村的发展形势,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农村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时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正积极推进,各种思想观念错综交织,各种问题集中凸现。因此,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特征和潮流,突出重点。主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区责任意识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合作精神教育、科学素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塑造农民的社区责任感、民主科学素养、环保节约意识、市场开拓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农民明辨是非、开拓进取、自强民主、合作进步、关心集体和心里承受能力,从而以现代化的农民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潘逸阳.农民主体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赵渭荣.中国政治社会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吴敏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赵树凯.农民的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0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