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真菌感染发病机理的研究――免疫缺损并内脏真菌感染的危险指数(Ⅰ)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对免疫缺损患者是否有并发内脏真菌感染的可能性提供更好的诊断指标,作者以周围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以及白细胞&lt;3000/mm3的持续天数分别按指数计算,即自细胞&lt;4000为1、&lt;3000为2、&lt;2000为4、&lt;1000为6、&lt;500为8;中性粒细胞&lt;3000为1、&lt;2000为2、&lt;1500为4、&lt;1000为6、&lt;500为8;淋巴细胞<1000为1、<750为2、<500为4、<250为6、<125为8,白细胞低于3000/mm3的持续天数:0~2天为1、3-6天为2、7-12天为3、>12天为4。

其他文献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LG)是一种以炎性及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组织学上以血管及血管周围的多形性细胞浸润,并破坏血管为特征;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作者报告了2例首先表现为皮损的病例。
本文是为了确定非恶性的、与皮肤相关的辅助性T细胞是否也具有不规则的核、以及这些T细胞是否代表着与MF和Sézary综合征(SS)中恶性肿瘤细胞相关的正常细胞。作者收集了10例良性淋巴样细胞浸润性皮损,以4mm环钻在皮损相邻部位分别取活检。
期刊
丹麦Aarhus大学皮肤科小组将1972~1986年15年内诊断为红皮症的204例患者分为4组。第1组为银屑病恶化患者,占全部病例的25%;第2组为异位性皮炎恶化患者,占13%;第3组为因药物过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内脏恶性肿瘤而发病的患者,占43%,第4组为病因不明患者,占19%,将其称为Red man综合征。
期刊
异位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作者检测了15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的异位性湿渗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的浓度,并将其浓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作了比较。
肌红蛋白尿是一种暗色尿,对血液试剂带试验呈阳性反应。作者报告3例皮肌炎(一种有特征性皮损的多发性肌炎的亚型)患者明显地出现了这种情况。
作者将逆转录酶产生的麻风杆菌的16SrRNA中的1170个核苷酸(占整个16SrRNA的79%)与各种分支杆菌及相关分类群的同源区进行了比较。这些菌株包括:结核分支杆菌H37Rv,牛分支杆菌Valle,鸟分支杆菌,瘰疠分支杆菌,草分支杆菌,偶遇分支杆菌及来自棒状杆菌属、奴卡菌属,红色球菌属的代表株。
期刊
作者报告了美国莱姆(Lyme)病地方性流行区的2例病人,皆以萎缩性慢性肢端皮炎(ACA)作为伯氏包柔氏螺旋体感染的主要表现.例1.女,24岁.双足背、左上臂内侧慢性皮损4年.双手和双膝出现晨僵持续近1小时,伴双侧髋关节痛和双上肢弥散性感觉异常.最近有指(趾)苍白和紫绀发作.否认蜱叮咬史.
本文报告2例头颅筋膜炎,对其临床、X线、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作了观察。对该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描述尚属首次。头颅筋膜炎为发生于儿童头皮、以迅速生长的肿块为特征的疾病。
期刊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一种骨髓移植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导致皮肤硬皮病样改变伴慢性复发性皮肤溃疡。作者报道了1例慢性GVHD患者表现为足底溃疡的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女,20岁。因左足底溃疡保守治疗9个月未愈而住院治疗。局部无外伤史,溃疡面细菌培养为假单胞菌类。患者13年前因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接受骨髓移植。因急性GVHD用氨甲喋呤治疗,4个月后发生进行性硬度病样改变伴有足趾挛缩和复发性皮肤
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对基础病理学研究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十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免疫介导的皮肤病(包括大疱病及胶原血管疾病),而且已扩展到许多非免疫性疾病,尤其是肿瘤诊断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