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经验与地方品质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曾几何时,“地方”被看作是乡土经验的一种体现,而“先锋文学”则是纯精神的探索,“先锋无涉地方”。其实这还是比较直观也较为“初级”的“地方”概念。地方作为具体某一乡土经验的聚合,我们固然可能如实地概括、描述,但是作为一种对自我精神原乡的难以摆脱的说明记忆,却是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无法否定的事实。它不一定都是“故乡的山水与人情”,但一定深埋着自己的最原初的生命的感觉,这个意义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地方作为方法”的思维的意义。因此,地方经验无分先锋与常态。本期推出的先锋诗歌的研讨就是这样。另外,李劼人和巴金都以成都为“地方”,但性质有差异,对于李劼人而言,成都就是他念兹在兹的乡土,而巴金在一开始就是把成都当作中国,是借助成都看中国,那么,对于此时此刻的巴金,成都还是不是他的“地方”呢?后来的事实证明是的,青年巴金竭力走出成都,而中年巴金则发现走不出成都,这是一种奇异的“地方的召唤”,青年巴金走进中年巴金,再一次证实了“地方作为方法”的深刻意义。
  —— 李 怡
  摘要:“现代性经验”与“地方品质”的融合、制约和相互成就,构成了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歌的独特样貌,也为其铺设了与众不同的诗学路径。所处地域的边缘化,使得诗人的创作具有“延时性”和包藏长久创新精神的“延宕性”;“草原”地域文化的给养,帮助诗人完成了由“我观物”到“我观我”,由外物通达内心的自省;作为“边缘”和“异域”的“草原”,提醒诗人对现代性潮流持有审慎的态度,诗歌创作呈现出形式节制与意蕴深刻的理性写作范式。兼具地方性与现代性的内蒙古“诗歌地方”,在填充“诗歌中国”诗意多样性的同时,更为后者反观其自身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经验。
  关键词: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歌;现代性;地方性
  当代内蒙古诗歌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个体意识、创新意识和文体意识的先锋诗人。他们既受到当代文化大潮流的熏染,又始终葆有地方品质与鲜明个性;他们既继承本地老一辈诗人的写作传统,又勇于打破既定的思维、写作、语言以及观照世界的范式,且将探索和创新精神保留至今。但是由于所处地域的边缘、语言的限制,再加上“草原”与“少数民族”的惯常定位,这些诗人的意义和价值尚有待深入挖掘。抛开事先设定的中国当代先锋诗歌范型,以非预设的眼光重新打量它们就会发现,新时期以降的内蒙古诗歌,从外形到内质,从写作技艺到诗歌精神,同样具有鲜明的先锋性。所不同的是,这种先锋性具有非典型性,或曰以“草原经验”为显在特色的“异质性”,因而形成了内蒙古当代先锋诗歌的独特样貌。
  本文所论及的内蒙古先锋诗歌,主要是指1978年以降,在内蒙古涌现出的、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写作技艺、思想蕴含、观照世界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诗歌不同,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某些观念和写作方法,同时又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的诗人及其诗作,包括擅长汉语创作、蒙古语创作在内的多民族诗人。他们或“在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上大胆革新,将内蒙古诗歌引领至全新的发展境地”①,或“致力于蒙古文诗歌的现代化探索,实现了蒙古文诗歌与世界现代诗的融合”②。
  在作家构成上,新时期内蒙古先锋诗人主要包括1980年代受“新诗潮”“后新诗潮”影响的诗人,1990年代以及新世纪“更趋向于现代主义,热衷于现代经验的前卫表达”③的诗人:主要有从事汉语创作的张廓、张之静、赵健雄、阿古拉泰、默然、雁北、方燕妮、温古、广子、赵卡、青蓝格格、刘不伟、孟芊等,还有以蒙古语创作为主的特·官布扎布、波·宝音贺希格、瓦·赛音朝克图、多兰、海日寒等。“这一规模足够庞大的内蒙古本土现代主义诗群,以绝不亚于主流现代主义诗群的先锋意识,以绝不输主流现代主义诗群传统的现代诗艺,以迥异于主流现代主义诗群的对生命、死亡那些所谓终极哲学问题的极具北方色彩和草原气象的思想,卓然独立于中国诗坛”。④
  一
其他文献
我是一位充满阳光的男孩,今年14岁,爱生活,也爱写作。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充满无数的故事, 故事里有最美的人和景,我喜欢用一双眼睛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那些人和景,用自己真挚的感情表现出来。写作让我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独立思考,它让我对生活有了一份更深的感悟。 我把这些感悟通过生活中的事和景抒发出来,希望这些也会感染你。  拾起正在流逝的记忆, 寻找风的故事, 牵着风的手前行, 多么希望像风那般
纵览2016年各地中考试题,“微写作”“读写综合”等考查新名词走上中考舞台,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如设计旅游行程、解说博物馆展板、撰写《演讲语言注意事项》;呈现出单独命题、加大难度的趋势,逐渐靠拢高考,如2016年山西卷满分120分,读写综合题占了70分。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住五个关键词“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这类题型便迎刃而解。  专题一:简明  “简明”,“简”即“简练”,
【考点阐释】  仿写也叫仿句,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是命题者提供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参照提供的条件而模仿写作。它将语言运用与思维创新,将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知识水平、品德情操结合起来,具有题型灵活、设计精巧、考点多样、综合性强等特点,往往涉及到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等许多方面。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语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道风景线吧。一束花、一朵云、一抹彩虹,都可以成为人一生都抹不去的记忆,牢牢地镶嵌在生命中。而我,至今也忘不了那满树的银白。  年幼时的我,常常住在乡下的外公家。那时外公已有六十多岁了,却还是精神饱满。小时候外公常会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很喜欢他。  某个夏日的夜晚,外公说要带我去看花,夜晚的星斗在天边闪耀时,我和外公已经踏着乡间小路走向那未知的花,我心里既害怕又期待:害怕的是漆黑
亲爱的奶奶:  你在天国还好吗?记得你临终时说——想奶奶了就拿那张桃花书签来看吧!是的,那张你亲手做的书签我一直保存着,它正安详地静卧在我的手心里,虽有点褪色,轻如一片鸿毛,但书签上那绣着丝线的粉红桃花图案依旧赫然映入眼帘,看着它犹如托着一份沉甸甸的念想,恍若时光的记忆涟漪在平静的生活水面上悄然荡漾开来……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父母离异后,我便随父亲与你同住,这之后父亲也踏上南去
摘要:毕飞宇的小说总是会在日常生活的肌理中,在一个个小人物为生存而搏杀的血淋淋的伤口里,透视还原生活的样貌以及我们社会生活的基本伦理。无论他所面对和感知的世界是高尚低俗,他都愿意接受这个世界的面貌,包容这个世界的神秘性。他的小说创作彰显出作家努力使文学与生活“互文”的精神气质,也让我们在文字里听到杂糅的声音、炫舞的色彩和感觉的意象。这是叙事文学中较高的修辞境界,令人再次感受到那种向古典精神致敬并与
主持人语:本期的“地方路径”涉及多个方向、多个时段:京津冀、内蒙、安徽,时间上则有抗战、新时期、“百年中国”,等等,这说明“地方性知识”视野的丰富性,在未来,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不断的扩充中实现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全新的阐释,挖掘其中长期被人忽略的话题,揭示历史更多的细节。其中,刘大先先生的论述更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在“地方性”这一空间的视野中如何看待“族群”的特殊意义,一般说来,地方性文学现象的内涵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全国各地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前往湖北和武汉支援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闻令而动,攻坚克难。  从除夕夜星夜驰援,到元宵节紧急集结,全国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各省份全力支持湖北各地市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建设力量、建设物资迅速汇聚,短时间内建好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人民解放军保证医疗物资和人员有效
王靜作品选
期刊
摘要:《认罪书》带有潜在的伦理倾向,以显性、隐性两个叙事文本想象性地书写了历史中的罪责与创伤,并以泛化的罪感叙事在道德维度上展开对个体罪与责的审判与追问。同时,小说将过去的创伤历史意味深长地以癌症与死亡的形式重返当下,在因果逻辑中显现个体忏悔的乏力,喻指着过去被压抑的创伤正在演变成结构性的历史创伤,对当下并将对未来持续地产生困扰。  关键词:《认罪书》;乔叶;个体道德;疾病隐喻;结构性历史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