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的课文都是文质俱佳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还有情感信息。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体验、加深体验、升华体验,使学生情感的心弦奏出最美的旋律。
一、在字词比较中潜心体验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每一个词句中的,教学应抓住学生情感趋向高潮的契机,借助比较、鉴别、想象等,推敲词句,潜心体验,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进入“文我合一”的境界。
例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是呀,父母之命难违呀,法布尔不得不把心爱的小宝贝扔进了垃圾箱。
生:不对,不是“扔”,而是“放”。文中说:“他很不情愿地把小宝贝放进了垃圾箱。”
师:“扔”和“放”有什么区别吗?
生:“扔”显得无情。在父亲眼里,这是些没用的玩意儿,所以他让法布尔扔了。
生:法布尔那时还小,所以面对父母的责骂,他只得忍痛割爱。但他多喜欢小甲虫,多喜欢那些贝壳和石子呀,他又怎舍得扔呢?
……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放”字,当与“扔”置于一起时,文字立刻绽放出它独特的光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走进了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他内心难以割舍的爱恋,他对昆虫执著的痴迷。正是这种忘我的追求,最终使他跨进了科学的殿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误读,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放”、“扔”两个动作潜藏的情感差异,更凸显“放”字,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引导学生写话、说话,在情境再现中,学生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哀乐。
教学采用替换、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去体验文本蕴藏的丰厚情感,让学生“披文入情”,领略了文章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人文美、内涵美,享受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在动态生成中深入体验
精彩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预设,但面对课堂突变,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体验情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富有魅力的光彩。
学生读了《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后提出:“‘悦耳至极’是‘好听到了极点’的意思,剪纸发出的‘刷刷’声略显单调,怎么可能‘悦耳至极’呢?会不会是作者用词用错了?”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中“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不会悦耳至极”这一矛盾处,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展开深度阅读。学生通过对文本呈现的一幅幅画面进行潜心涵咏,品出了这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疼爱晚辈的赞歌,品出了姥姥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品出了东北平原那片土地的朴实、厚重。
三、在补白想象中深化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在真切的体验中,丰盈情感,发展认识,陶冶心灵。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
为了丰富柳树形象,增强情感体验,盛老师设计了三次补白:1.借助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体验在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柳树正经受着的摧残,从而体会柳树在恶劣环境中撑立的不易。2.高原上的柳树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后,会怎么想?进而领略柳树坚忍不拔的意志。3.当高原上的柳树正在经受风雪雷电的折磨时,平原柳树又在干什么?通过对比体验,感受柳树在忍受命运不公时苦苦撑立的不易。三次想象补白,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一步步走进风雪高原,走近那棵苦苦支撑的柳树,真切地感受到高原柳树的坚强不屈、顽强拼搏。
一篇好的文章通常是“语尽而意无穷”的,当我们感悟了“空白”的内涵,就能实现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四、在拓展延伸中升华体验
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学生随着自身所参与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展开,其体验广度将逐步拓展,体验程度将逐步加深,到达一定阶段便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或价值观的提升。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
师:艄公凭着自己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成为黄河的主人,阅读下列文字,思考这位伟大人物又是凭什么成为主人呢?(补充贝多芬事迹)
贝多芬凭着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的主人。
生: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凭着对音乐事业的执着追求,在世界音乐史上创造了奇迹,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
师:是呀,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命运的主人!最后向大家推荐两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仔细阅读,看看书中的主人公又是凭什么成为主人的。
当学生们一咏三叹读完课文最后一节时,教学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由黄河的主人引开去,进行主题的拓展,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得到升华。
(责编侯艳星)
一、在字词比较中潜心体验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每一个词句中的,教学应抓住学生情感趋向高潮的契机,借助比较、鉴别、想象等,推敲词句,潜心体验,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进入“文我合一”的境界。
例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是呀,父母之命难违呀,法布尔不得不把心爱的小宝贝扔进了垃圾箱。
生:不对,不是“扔”,而是“放”。文中说:“他很不情愿地把小宝贝放进了垃圾箱。”
师:“扔”和“放”有什么区别吗?
生:“扔”显得无情。在父亲眼里,这是些没用的玩意儿,所以他让法布尔扔了。
生:法布尔那时还小,所以面对父母的责骂,他只得忍痛割爱。但他多喜欢小甲虫,多喜欢那些贝壳和石子呀,他又怎舍得扔呢?
……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放”字,当与“扔”置于一起时,文字立刻绽放出它独特的光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走进了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他内心难以割舍的爱恋,他对昆虫执著的痴迷。正是这种忘我的追求,最终使他跨进了科学的殿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误读,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放”、“扔”两个动作潜藏的情感差异,更凸显“放”字,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引导学生写话、说话,在情境再现中,学生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哀乐。
教学采用替换、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去体验文本蕴藏的丰厚情感,让学生“披文入情”,领略了文章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人文美、内涵美,享受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二、在动态生成中深入体验
精彩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预设,但面对课堂突变,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体验情感,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富有魅力的光彩。
学生读了《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后提出:“‘悦耳至极’是‘好听到了极点’的意思,剪纸发出的‘刷刷’声略显单调,怎么可能‘悦耳至极’呢?会不会是作者用词用错了?”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中“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不会悦耳至极”这一矛盾处,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展开深度阅读。学生通过对文本呈现的一幅幅画面进行潜心涵咏,品出了这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疼爱晚辈的赞歌,品出了姥姥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品出了东北平原那片土地的朴实、厚重。
三、在补白想象中深化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补白、拓展、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而生动的情境,在真切的体验中,丰盈情感,发展认识,陶冶心灵。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
为了丰富柳树形象,增强情感体验,盛老师设计了三次补白:1.借助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体验在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柳树正经受着的摧残,从而体会柳树在恶劣环境中撑立的不易。2.高原上的柳树经历过这么多的磨难后,会怎么想?进而领略柳树坚忍不拔的意志。3.当高原上的柳树正在经受风雪雷电的折磨时,平原柳树又在干什么?通过对比体验,感受柳树在忍受命运不公时苦苦撑立的不易。三次想象补白,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一步步走进风雪高原,走近那棵苦苦支撑的柳树,真切地感受到高原柳树的坚强不屈、顽强拼搏。
一篇好的文章通常是“语尽而意无穷”的,当我们感悟了“空白”的内涵,就能实现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从而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在的情感,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四、在拓展延伸中升华体验
拓展延伸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学生随着自身所参与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展开,其体验广度将逐步拓展,体验程度将逐步加深,到达一定阶段便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或价值观的提升。
《黄河的主人》教学片段:
师:艄公凭着自己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成为黄河的主人,阅读下列文字,思考这位伟大人物又是凭什么成为主人呢?(补充贝多芬事迹)
贝多芬凭着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的主人。
生: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凭着对音乐事业的执着追求,在世界音乐史上创造了奇迹,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
师:是呀,只要努力拼搏,不畏艰险,我们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命运的主人!最后向大家推荐两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仔细阅读,看看书中的主人公又是凭什么成为主人的。
当学生们一咏三叹读完课文最后一节时,教学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由黄河的主人引开去,进行主题的拓展,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得到升华。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