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18F-FDG PET/CT诊断辨析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ere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可以发生于全身多个脏器,且有多种多样的影像学表现,因此结核病与其他全身性疾病(尤其是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较为困难。18F-FDG PET/CT在全身性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优势,但工作中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灶的CT征象及18F-FDG浓聚程度等信息进行辨析。笔者选取了临床实践中误诊的3个病例,分别为肠结核、肺结核和骨结核,分别从临床特征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鉴别诊断,梳理诊断思路,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早期(IA、I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6月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58例,根据治疗前的肺功能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和不合并COPD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术后2~6个月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
GBZ 97-2017《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领衔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发了其配套的计算机软件。笔者主要介绍了该软件的计算逻辑,即GBZ 97- 2017的病因概率估算的方法学,包括病因概率可进行病因判断的理论基础、辐射致癌危险模型及其中国化的人群间危险模型、使用吸烟校正因子剔除肺癌的吸烟归因份额、使用剂量和剂量率校正因子估算低剂量照射危险和使用潜伏期校正因子校正肿瘤潜伏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健康管理。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的DTC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合并低血钙(甲旁减组);另外30例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正常(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常规检查甲状旁腺素(PTH)、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AL
目的通过11C-匹兹堡化合物B (PIB)PET/CT显像及脑脊液中不同蛋白的检测,分析帕金森病痴呆(PDD)和路易体痴呆(DLB)患者在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8年2月已被临床诊断为PDD患者10例(PDD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7~79(69.90±6.57)岁;DLB患者11例(DLB组),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62~ 80 (71.09
目的研究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主干的形态学特征,特别是与肾动脉变异曲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36~78(52.64±16.32)岁]进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分别测量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肾动脉主干的平均管腔直径、管腔横截面积、长度、主干CT值、肾动脉主干强化CT值与腹主动脉强化CT值的比值(RA/AA)、肾皮质的平均强化CT值、最大曲度、肾动脉主干
目的分析经手术+131I清甲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且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预后,并观察TgAb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1例经手术+131I治疗后血清TgAb阳性(>115 IU/mL)的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4例、女性127例,年龄15~74(40.86±11.21)岁。根据
肺部肿瘤良恶性鉴别、肺癌分期及治疗后疗效评估对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双能量CT(DECT)技术的出现,使DECT在肺部肿瘤领域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笔者概述了DECT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该技术鉴别肺部良性和恶性结节肿块、DECT在肺部肿瘤分期和治疗反应中的应用等。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维生素E对γ射线照射后果蝇幼虫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00、500、1000、1500 mg/L)维生素E处理W1118果蝇幼虫,137Cs γ射线50 Gy进行照射,测定果蝇幼虫的蛹化率和羽化率、羽化后48 h死亡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分析其抗氧化能力和氧化损伤状态。组间的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1000、1500 mg/L维生素E组
目的通过对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进行物理校正,提高其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使之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以PET/CT半定量参数为标准,评价校正后半定量符合线路各参数的准确性。方法将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采集的图像经过衰减校正、散射校正、点扩散函数校正等处理过程,去除影像中物理衰减、散射、噪声等干扰,提高图像分辨率与对比度,并通过点源及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标准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核医学纳米载体系统的出现满足了现阶段医学科研及临床医学对恶性肿瘤诊疗的需求。用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纳米材料,可充分利用纳米材料粒径小、表面可修饰等优点,实现肿瘤形成过程中关键分子可视化,从而实现早期诊断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可最大程度地提高131I的靶向浓度,将放射性核素本身的治疗效果发挥至最佳,开创了肿瘤诊疗一体化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