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头晕症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引发因素也多种多样。很多人并未对头晕引发足够的重视,一些疾病在伴随着头晕潜伏在身体中。本文主要探讨焦虑症伴头晕患者脑血流调节能力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希望可以找到病因,给临床治疗以指导作用。
【关键词】头晕; 焦虑症伴头晕; 普通头晕; 脑血流
头晕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在神经科门诊也属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0%至30%左右。引发头晕的情况较为复杂,在临床诊断中常见的有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神经血管病变和精神疾病等。在对头晕症状的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即是一些头晕患者伴随着明显的焦虑症,在之后的治疗中,也发现这类患者的头晕现象很难得以缓解,很难达到治疗效果,由此可以猜想焦虑症伴头晕可能有着与普通头晕不一样的病理基础。
接下来通过TCD,了解在由卧位变为立位时,普通头晕和焦虑症伴随头晕患者脑血流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焦虑症伴随头晕患者的脑血流调节趋势,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最好可以进行临床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选取患者,主要患病症状为头晕,排除症状为发作性症状,眩晕,卧立位血压差值大于20mmHg;头部CT显示结果为颅内器质性病变;颈动脉超声检查,TCD检查显示脑动脉狭窄,同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诊断为焦虑症(评分不小于十四分),非焦虑症(评分不大于六分)各选取16位患者。对这两组分别进行卧立位脑血流检测,同时记录并画出脑血流变化曲线。
1.2检查方法
在进行卧立位脑血流检测时,需要严格保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无外界干扰,检查者也需要保证自己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避免过度亢奋或低落,以此排除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之前,测量患者的卧立位血压,检查深度为50 至60mm, 选用2MH探头探查到一侧大脑中动脉后, 使监测对象平躺二至三分钟,之后在八秒内迅速站起,站立两分钟,并且保持平稳不摇晃, 最后平躺观察二至三分钟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耗时约15分钟,在这一过程中, 颅脑超声仪会对检测者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进行监测。接下来描记脑血流变化曲线,基线选取卧位时脑血流的平均流速,立位时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前者形成对比,观察并分析由卧位转为立位后两分钟内血流曲线平稳段脑血流平均流速较卧位时的差异。
1.3统计分析
分析软件选取SPSS12.0,选用WilcoxonSignedRanksTest进行组内比较,选用tTest进行组间比较,为使具有统计学意义,需满足P<0.05。
2.结果
在对比观测中,焦虑症伴随头晕患者20例,普通头晕患者20例,第一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4例,第二组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平均年龄基本持平。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卧立位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在焦虑症伴随头晕组,由卧立位转为立位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变化区间为-3~33cm/s(13±9cm/s),与之对比的普通头晕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变化区间为-5~10cm/s(3±4cm/s)。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并满足P=0.008,P<0.001。通过这一过程的对比发现,与普通组相比,焦虑症伴随头晕组脑血流变化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分析及讨论
头晕症状在神经科诊断中较为常见,患者较多,引发原因多样且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因此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需寻找对应病因,对症下药。相关人员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焦虑症伴头晕患病的致病原因是因为无法预知的头晕发作和较为严重且长期的身体不适。同时有相关数据表明,头晕症状的患者中同时患有焦虑症的占28.3%,这一数据也很好的表明了,焦虑症伴随头晕发作很大的可能性。在臨床诊断中,最初患者就诊的原因即是头晕。在本探究中,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对比,可以很明显的观测出普通组与焦虑症伴随头晕组脑血流曲线的不同,为探寻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作用。
正常不患病的人,在由卧位短时间内迅速变为立位之后,因为自身重力的因素,脑血流因为血压的下降,在15s之内,也会有一个迅速的下降,之后随着身体内部的平衡调节作用(自主神经调节,脑自动调节),脑血流上升并保持稳定。血压下降至最低水平时,由于压力反射促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同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血压进而升高,脑血流也随之升高,反弹到卧位基线水平或超出,这一过程在变为立位后的30s内实现。立位稳定之后,在人体心脑血管平衡的调解下,脑血流保持在基线水平或略微低于基线。
另一方面,普通头晕组在检测中发现,变为立位后的血流变化趋势和幅度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由此也可以看出,脑血流并非常见因素,脑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和长期脑供血不足可能是有关因素。在焦虑伴随头晕组,变为立位后的两分钟内脑血流出现显著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单一变量的控制,焦虑症伴随头晕的症状可能的引发因素是焦虑。
在这一些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焦虑是导致焦虑症伴随头晕的关键因素,身体机能显示的为脑血流调节异常。
4.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焦虑症伴随头晕组在立位后,脑血流与正常组相比出现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脑自动调节能力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也出现明显的下降,通过对单一变量的控制,可以基本确定治病因素是焦虑。为保证此结论的普遍性,还需进行大量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珍妮,邢英琦,杨乐,等. 焦虑症患者卧立位脑血流调节研究初探[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01:50-52.
[2]郭珍妮,杨乐,邢英琦,等. 焦虑症伴头晕患者脑血流调节能力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02:120-122.
[3]张金俏.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D].吉林大学,2013
【摘要】头晕症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引发因素也多种多样。很多人并未对头晕引发足够的重视,一些疾病在伴随着头晕潜伏在身体中。本文主要探讨焦虑症伴头晕患者脑血流调节能力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希望可以找到病因,给临床治疗以指导作用。
【关键词】头晕; 焦虑症伴头晕; 普通头晕; 脑血流
头晕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在神经科门诊也属于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20%至30%左右。引发头晕的情况较为复杂,在临床诊断中常见的有前庭系统功能紊乱,神经血管病变和精神疾病等。在对头晕症状的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即是一些头晕患者伴随着明显的焦虑症,在之后的治疗中,也发现这类患者的头晕现象很难得以缓解,很难达到治疗效果,由此可以猜想焦虑症伴头晕可能有着与普通头晕不一样的病理基础。
接下来通过TCD,了解在由卧位变为立位时,普通头晕和焦虑症伴随头晕患者脑血流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焦虑症伴随头晕患者的脑血流调节趋势,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最好可以进行临床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选取患者,主要患病症状为头晕,排除症状为发作性症状,眩晕,卧立位血压差值大于20mmHg;头部CT显示结果为颅内器质性病变;颈动脉超声检查,TCD检查显示脑动脉狭窄,同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诊断为焦虑症(评分不小于十四分),非焦虑症(评分不大于六分)各选取16位患者。对这两组分别进行卧立位脑血流检测,同时记录并画出脑血流变化曲线。
1.2检查方法
在进行卧立位脑血流检测时,需要严格保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无外界干扰,检查者也需要保证自己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避免过度亢奋或低落,以此排除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之前,测量患者的卧立位血压,检查深度为50 至60mm, 选用2MH探头探查到一侧大脑中动脉后, 使监测对象平躺二至三分钟,之后在八秒内迅速站起,站立两分钟,并且保持平稳不摇晃, 最后平躺观察二至三分钟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耗时约15分钟,在这一过程中, 颅脑超声仪会对检测者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进行监测。接下来描记脑血流变化曲线,基线选取卧位时脑血流的平均流速,立位时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前者形成对比,观察并分析由卧位转为立位后两分钟内血流曲线平稳段脑血流平均流速较卧位时的差异。
1.3统计分析
分析软件选取SPSS12.0,选用WilcoxonSignedRanksTest进行组内比较,选用tTest进行组间比较,为使具有统计学意义,需满足P<0.05。
2.结果
在对比观测中,焦虑症伴随头晕患者20例,普通头晕患者20例,第一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4例,第二组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平均年龄基本持平。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的卧立位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在焦虑症伴随头晕组,由卧立位转为立位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变化区间为-3~33cm/s(13±9cm/s),与之对比的普通头晕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速度变化区间为-5~10cm/s(3±4cm/s)。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并满足P=0.008,P<0.001。通过这一过程的对比发现,与普通组相比,焦虑症伴随头晕组脑血流变化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分析及讨论
头晕症状在神经科诊断中较为常见,患者较多,引发原因多样且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因此为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需寻找对应病因,对症下药。相关人员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焦虑症伴头晕患病的致病原因是因为无法预知的头晕发作和较为严重且长期的身体不适。同时有相关数据表明,头晕症状的患者中同时患有焦虑症的占28.3%,这一数据也很好的表明了,焦虑症伴随头晕发作很大的可能性。在臨床诊断中,最初患者就诊的原因即是头晕。在本探究中,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对比,可以很明显的观测出普通组与焦虑症伴随头晕组脑血流曲线的不同,为探寻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作用。
正常不患病的人,在由卧位短时间内迅速变为立位之后,因为自身重力的因素,脑血流因为血压的下降,在15s之内,也会有一个迅速的下降,之后随着身体内部的平衡调节作用(自主神经调节,脑自动调节),脑血流上升并保持稳定。血压下降至最低水平时,由于压力反射促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同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血压进而升高,脑血流也随之升高,反弹到卧位基线水平或超出,这一过程在变为立位后的30s内实现。立位稳定之后,在人体心脑血管平衡的调解下,脑血流保持在基线水平或略微低于基线。
另一方面,普通头晕组在检测中发现,变为立位后的血流变化趋势和幅度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同,由此也可以看出,脑血流并非常见因素,脑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和长期脑供血不足可能是有关因素。在焦虑伴随头晕组,变为立位后的两分钟内脑血流出现显著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单一变量的控制,焦虑症伴随头晕的症状可能的引发因素是焦虑。
在这一些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焦虑是导致焦虑症伴随头晕的关键因素,身体机能显示的为脑血流调节异常。
4.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焦虑症伴随头晕组在立位后,脑血流与正常组相比出现较大的差异,与此同时,脑自动调节能力和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也出现明显的下降,通过对单一变量的控制,可以基本确定治病因素是焦虑。为保证此结论的普遍性,还需进行大量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珍妮,邢英琦,杨乐,等. 焦虑症患者卧立位脑血流调节研究初探[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01:50-52.
[2]郭珍妮,杨乐,邢英琦,等. 焦虑症伴头晕患者脑血流调节能力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02:120-122.
[3]张金俏.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D].吉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