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云南的元阳梯田和广西的龙脊梯田的人很多,但对于加榜梯田,恐怕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去年在一个摄影网上,当时只看过它的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介绍,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今年的5月底,我终于从繁琐的生活中逃离出来,如愿来到了让我魂牵梦绕的加榜梯田,亲眼目睹了它妩媚的、秀丽的、壮观的、古朴的身姿。
雨雾中与加榜初见,我却不知道它最美
每年的5月底6月初,是加榜梯田灌水后插秧苗的日子。这时的加榜,青的山,银的水,枭枭轻烟薄雾环绕在山谷里水面上,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在从江县城,我独自坐上下午2点半开往加榜乡的客车,蜿蜒盘山路车行很慢。下午5点钟,终于到了进加榜梯田的岔路口。
进去的路,是一条顺着半山腰开凿的土路,上面铺了不多的石子,遭遇下雨天,会泥泞不堪。雾很大,5米之外伸手不见五指,我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前面还有多远。路的两边就是梯田,却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
实在走不动了,就给梁老师打求救电话,梁老师说找一个摩托车司机出来接我。雨渐渐小了,有点拨雾见日、雨止云开的感觉,原来我已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梯田美景中。司机接到我,我已走到第一处最美的梯田党扭村了。党扭村老王家的客厅有一个窗口,站在这个窗口,是拍东朋寨梯田的最佳位置。
坐在摩托车上,后面还有9公里路。雨时断时续,雾时浓时淡,坑坑洼洼的路面,摩托车和我一样全身溅得都是泥。四周是天梯般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从山顶铺到山底,蜿蜒曲折。时而清晰如画,时而朦胧缥缈地出现在我眼前,美得让人无法呼吸。
到梁老师家,已是7点了。同住在家里的,还有几个专业摄影者,他们都已呆了几天了。
在雨雾中守候快乐
第二天,我们4点多钟就起床了,等候日出。没想,浙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夜,一点停的意思也没有。等雨稍微小了些,我和来自从江的小杨撑着雨伞出去。小杨每年都要来这里四五次,是他和他的朋友第一次走进并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对加榜梯田已了如指掌。
梁老师家所在的村叫加车村,也叫加车苗寨,有2D0多户人家。党机岭梯田和羊松寨梯田就在附近,这一带是加榜梯田长廊中最精彩最迷人的部分,所以梁老师家成了加榜梯田的一个重要接待点。
浓浓的云雾依然在山间缭绕,山寨和梯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给人梦幻般的感觉。我们在党机岭梯田找到了一处拍摄点,还没架好三角架,一会儿就飘过来一阵大的雾,罩住了所有,无法拍片。我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在梯田狭窄的田梗上来回走动,看着这些规模宏大、线条优美的梯田散落在茫茫的群山中,感慨万千。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祖祖辈辈的苗族人用勤劳的双手在这里描绘的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和精神家园。
不知等了几个小时,我的衣服几乎被雨淋透了,小杨还说要有耐心,一定要有耐心,机会是给有耐心的人的。为了能拍到更精彩的画面,我们坚持守侯着,就算最后什么也拍不到,我们也快乐着。
勤劳快乐的苗族人
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他们自诩为蚩尤的后裔。传说中蚩尤被炎黄二帝打败后,带领他剩余的部下落荒逃到黔东南的深山中,并在这里安寨扎营,用他们勤劳和智慧挖山辟石,代代开垦梯田,才有了现在梯田的规模。
几千年过去,外面的世界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藏在这深山中半山腰的苗族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每年梯田灌水的季节,就是当地的苗民农忙之时。这些梦幻般感觉的梯田只是艺术上、精神上给人的一份奢侈食粮,对苗民来说,他们唯有在田间洒下了血与汗,才能有所收获。
加榜的梯田,都是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坡上向下而筑,坡度的大小和平缓决定了梯田的大小和屈曲。长的梯田有几十到数百米,小的梯田不过一个平方。多数梯田只能插上一两行秧苗,被当地苗民称为腰带田,也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可以想象,苗民要整日在这样的田间劳作,会有多辛苦。
第三天,我是6点钟就开始在外面逛悠了。那时,天还亮得不透明,温度也有些低,当地的苗民早已肩挑着犁耙,打着赤脚开始下地了。他们要用锄头和犁耙把泥整平,还要把家里蓄积了一年的牛马粪挑到田里做肥料。梯田的坡度很陡,弯弯曲曲,又只有窄窄的一条小道可走,挑一担粪要花很长时间。
每天早上,女主人会把蒸好的糯米饭装在竹饭箩里带在身边。因为梯田离家远,他们中午就用手把糯米饭捏成团,沾些鱼籽酸辣酱吃。在加榜,有“一家蒸饭百家香”的说法,说的就是他们种植的糯谷没有杂交,用的还是最古老的种子。苗族人很聪明,梯田灌水的时候,他们会买些鱼苗放在田里,田里施的是农家肥,水里有很多寄生虫,鱼吃虫的同时也肥了田。等秋天收割时,鱼也长大了,他们把鱼抓回来用盐腌制放在坛子里,就是一年的菜了。每天下地的时候,他们也会把鸭放在笼子里,挑到田里放养,晚上回家的时候再带回家。等鸭长大了,杀了腌制,就成了这里有名的酸鸭酸鱼了。
梯田很美,这里的人更美。男人劳作的时候,个个头戴斗笠,卷着裤角,扬起牛鞭,三四头牛并成一排在田里耕地,那画面有些唯美。女人都盘着发髻,穿着她们染制的民族服装,打着赤脚,在田里挥动着双臂抛洒农家肥。你从面前走过,他们会面带微笑,主动和你打招呼,热情地配合你拍照。
这里民风民俗保存完好,祖祖辈辈被大山里流淌的清泉所滋润。他们住在这美若天仙的生态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没有任何污染和外来文化的侵蚀。虽然他们体力劳动繁重,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但他们依然那么乐观、快乐。
梯田之上看日出
我来这里一晃就是四天了,一直舍不得离开。凯里的李老师和小杨也一直没走,他们在等待突然一次雨过天晴,梯田被云雾缭绕的那一瞬间。也许,冥冥中,我也是在等待这样一次场景再次出现,弥补我刚来时的疏忽。
梁老师家的后山上,是一片葱笼的竹林。向左爬,可以看到羊松寨梯的全景;向右爬,视线更加宽广,可以一睹镰刀梯田、党机岭梯田、加车苗寨的风采。这几个梯田,我已来回穿梭好几次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有时支好三角架,把镜头拉到长焦端的梯田,哪怕就是镜头里突然走过来一头牛,一个人,都让我欣喜不已。
天终于放晴了,我又早起,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观赏日出点,静静在那守候。慢慢的,朝霞就一点点从东方的山顶冒出来,天空也一点点地变亮。层层叠叠的梯田逐渐呈现出轮廓,弯弯的,浅浅的,反射出微弱的蓝色的银色的光茫。站在最高处,整个山谷的梯田尽收眼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还深藏着这样一些村寨和错落的梯田。
天空被染红一大片,随即,一轮金色的太阳从天际的边缘突然滚落出来,这些美丽的梯田和被梯田包围着的吊脚楼被笼罩在金色的海洋之中。由于海拔高低不同,梯田的层次不同,太阳光线反射在水面的黄色也是由深变浅,再加上加车河底缓缓升起的薄雾,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山寨,组成了一幅幅纯天然丰富生动的水墨画。
当太阳高高挂起,彩霞散去,在一块梯田的正中央,太阳光线正好反射到水面上形成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我忍不住惊叹起来。这种奇观,在这里,也许每天都在上演,但对我们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难舍加榜
女儿每次问我怎么还不回家,我都说我在等雨。女儿又说你刚去的那天你说你要等天晴,现在天晴了你又要等雨,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我想,我真正等的也许是一种心境,一种不被外人打扰的原生态的生命状态。
必须要走了,心里突然有点难过。我告别了梁老师,告别了加车梯田,我和小杨原路徒步返回。一路上,在秀美的镰刀梯田,再次和日出邂逅,让我们仍然激动不已。
早上9点半,我们到了党扭村的老王家。正赶上老王家杀了牛,家里请客摆长桌宴,我们也就不客气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顺便在老王家的窗口拍了一些东朋大寨的梯田。我知道,小杨在这里守侯多天,没能拍到他想要的那种意境,心中还是有点遗憾,他还想继续守侯。我却是满心欢喜,觉得自己大丰收了。或许,这里风景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瞬间风起云涌。变天了!变天了!小杨高兴地叫着,雨就开始拍打起窗户。越下越大,不到半个小时,雨又停了,山脚下的河谷开始升起薄雾,缓缓地向梯田的上面飘过来,一瞬间,整个梯田被湿漉漉的雾气滋润着,像是披了一件华丽的轻纱。小杨在镜头后面笑啊笑啊!在守候的最后一刻,他终于感动了上帝,特意为他安排了这一场视觉华美盛宴。他满足了,我也沾光了。
我知道我人是走了,却把心安放到了那里。
雨雾中与加榜初见,我却不知道它最美
每年的5月底6月初,是加榜梯田灌水后插秧苗的日子。这时的加榜,青的山,银的水,枭枭轻烟薄雾环绕在山谷里水面上,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在从江县城,我独自坐上下午2点半开往加榜乡的客车,蜿蜒盘山路车行很慢。下午5点钟,终于到了进加榜梯田的岔路口。
进去的路,是一条顺着半山腰开凿的土路,上面铺了不多的石子,遭遇下雨天,会泥泞不堪。雾很大,5米之外伸手不见五指,我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前面还有多远。路的两边就是梯田,却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
实在走不动了,就给梁老师打求救电话,梁老师说找一个摩托车司机出来接我。雨渐渐小了,有点拨雾见日、雨止云开的感觉,原来我已置身于如梦如幻的梯田美景中。司机接到我,我已走到第一处最美的梯田党扭村了。党扭村老王家的客厅有一个窗口,站在这个窗口,是拍东朋寨梯田的最佳位置。
坐在摩托车上,后面还有9公里路。雨时断时续,雾时浓时淡,坑坑洼洼的路面,摩托车和我一样全身溅得都是泥。四周是天梯般的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从山顶铺到山底,蜿蜒曲折。时而清晰如画,时而朦胧缥缈地出现在我眼前,美得让人无法呼吸。
到梁老师家,已是7点了。同住在家里的,还有几个专业摄影者,他们都已呆了几天了。
在雨雾中守候快乐
第二天,我们4点多钟就起床了,等候日出。没想,浙淅沥沥的雨下了一夜,一点停的意思也没有。等雨稍微小了些,我和来自从江的小杨撑着雨伞出去。小杨每年都要来这里四五次,是他和他的朋友第一次走进并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对加榜梯田已了如指掌。
梁老师家所在的村叫加车村,也叫加车苗寨,有2D0多户人家。党机岭梯田和羊松寨梯田就在附近,这一带是加榜梯田长廊中最精彩最迷人的部分,所以梁老师家成了加榜梯田的一个重要接待点。
浓浓的云雾依然在山间缭绕,山寨和梯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如海市蜃楼给人梦幻般的感觉。我们在党机岭梯田找到了一处拍摄点,还没架好三角架,一会儿就飘过来一阵大的雾,罩住了所有,无法拍片。我按奈不住心中的激动,在梯田狭窄的田梗上来回走动,看着这些规模宏大、线条优美的梯田散落在茫茫的群山中,感慨万千。这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祖祖辈辈的苗族人用勤劳的双手在这里描绘的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和精神家园。
不知等了几个小时,我的衣服几乎被雨淋透了,小杨还说要有耐心,一定要有耐心,机会是给有耐心的人的。为了能拍到更精彩的画面,我们坚持守侯着,就算最后什么也拍不到,我们也快乐着。
勤劳快乐的苗族人
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他们自诩为蚩尤的后裔。传说中蚩尤被炎黄二帝打败后,带领他剩余的部下落荒逃到黔东南的深山中,并在这里安寨扎营,用他们勤劳和智慧挖山辟石,代代开垦梯田,才有了现在梯田的规模。
几千年过去,外面的世界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可藏在这深山中半山腰的苗族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每年梯田灌水的季节,就是当地的苗民农忙之时。这些梦幻般感觉的梯田只是艺术上、精神上给人的一份奢侈食粮,对苗民来说,他们唯有在田间洒下了血与汗,才能有所收获。
加榜的梯田,都是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坡上向下而筑,坡度的大小和平缓决定了梯田的大小和屈曲。长的梯田有几十到数百米,小的梯田不过一个平方。多数梯田只能插上一两行秧苗,被当地苗民称为腰带田,也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可以想象,苗民要整日在这样的田间劳作,会有多辛苦。
第三天,我是6点钟就开始在外面逛悠了。那时,天还亮得不透明,温度也有些低,当地的苗民早已肩挑着犁耙,打着赤脚开始下地了。他们要用锄头和犁耙把泥整平,还要把家里蓄积了一年的牛马粪挑到田里做肥料。梯田的坡度很陡,弯弯曲曲,又只有窄窄的一条小道可走,挑一担粪要花很长时间。
每天早上,女主人会把蒸好的糯米饭装在竹饭箩里带在身边。因为梯田离家远,他们中午就用手把糯米饭捏成团,沾些鱼籽酸辣酱吃。在加榜,有“一家蒸饭百家香”的说法,说的就是他们种植的糯谷没有杂交,用的还是最古老的种子。苗族人很聪明,梯田灌水的时候,他们会买些鱼苗放在田里,田里施的是农家肥,水里有很多寄生虫,鱼吃虫的同时也肥了田。等秋天收割时,鱼也长大了,他们把鱼抓回来用盐腌制放在坛子里,就是一年的菜了。每天下地的时候,他们也会把鸭放在笼子里,挑到田里放养,晚上回家的时候再带回家。等鸭长大了,杀了腌制,就成了这里有名的酸鸭酸鱼了。
梯田很美,这里的人更美。男人劳作的时候,个个头戴斗笠,卷着裤角,扬起牛鞭,三四头牛并成一排在田里耕地,那画面有些唯美。女人都盘着发髻,穿着她们染制的民族服装,打着赤脚,在田里挥动着双臂抛洒农家肥。你从面前走过,他们会面带微笑,主动和你打招呼,热情地配合你拍照。
这里民风民俗保存完好,祖祖辈辈被大山里流淌的清泉所滋润。他们住在这美若天仙的生态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没有任何污染和外来文化的侵蚀。虽然他们体力劳动繁重,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但他们依然那么乐观、快乐。
梯田之上看日出
我来这里一晃就是四天了,一直舍不得离开。凯里的李老师和小杨也一直没走,他们在等待突然一次雨过天晴,梯田被云雾缭绕的那一瞬间。也许,冥冥中,我也是在等待这样一次场景再次出现,弥补我刚来时的疏忽。
梁老师家的后山上,是一片葱笼的竹林。向左爬,可以看到羊松寨梯的全景;向右爬,视线更加宽广,可以一睹镰刀梯田、党机岭梯田、加车苗寨的风采。这几个梯田,我已来回穿梭好几次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有时支好三角架,把镜头拉到长焦端的梯田,哪怕就是镜头里突然走过来一头牛,一个人,都让我欣喜不已。
天终于放晴了,我又早起,找到了一个最佳的观赏日出点,静静在那守候。慢慢的,朝霞就一点点从东方的山顶冒出来,天空也一点点地变亮。层层叠叠的梯田逐渐呈现出轮廓,弯弯的,浅浅的,反射出微弱的蓝色的银色的光茫。站在最高处,整个山谷的梯田尽收眼底,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怎么也不会相信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还深藏着这样一些村寨和错落的梯田。
天空被染红一大片,随即,一轮金色的太阳从天际的边缘突然滚落出来,这些美丽的梯田和被梯田包围着的吊脚楼被笼罩在金色的海洋之中。由于海拔高低不同,梯田的层次不同,太阳光线反射在水面的黄色也是由深变浅,再加上加车河底缓缓升起的薄雾,远处的山峦,近处的山寨,组成了一幅幅纯天然丰富生动的水墨画。
当太阳高高挂起,彩霞散去,在一块梯田的正中央,太阳光线正好反射到水面上形成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我忍不住惊叹起来。这种奇观,在这里,也许每天都在上演,但对我们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难舍加榜
女儿每次问我怎么还不回家,我都说我在等雨。女儿又说你刚去的那天你说你要等天晴,现在天晴了你又要等雨,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我想,我真正等的也许是一种心境,一种不被外人打扰的原生态的生命状态。
必须要走了,心里突然有点难过。我告别了梁老师,告别了加车梯田,我和小杨原路徒步返回。一路上,在秀美的镰刀梯田,再次和日出邂逅,让我们仍然激动不已。
早上9点半,我们到了党扭村的老王家。正赶上老王家杀了牛,家里请客摆长桌宴,我们也就不客气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顺便在老王家的窗口拍了一些东朋大寨的梯田。我知道,小杨在这里守侯多天,没能拍到他想要的那种意境,心中还是有点遗憾,他还想继续守侯。我却是满心欢喜,觉得自己大丰收了。或许,这里风景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一瞬间风起云涌。变天了!变天了!小杨高兴地叫着,雨就开始拍打起窗户。越下越大,不到半个小时,雨又停了,山脚下的河谷开始升起薄雾,缓缓地向梯田的上面飘过来,一瞬间,整个梯田被湿漉漉的雾气滋润着,像是披了一件华丽的轻纱。小杨在镜头后面笑啊笑啊!在守候的最后一刻,他终于感动了上帝,特意为他安排了这一场视觉华美盛宴。他满足了,我也沾光了。
我知道我人是走了,却把心安放到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