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qing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线下课堂越来越不能满足高职教学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则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高职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基于慕课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慕课;高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5-0116-04
  一、国内外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综述
  混合式教学是人们对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进行优势互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的理论起点处于“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的融合点,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 [1]。
  在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上,Carman JM认为混合式教学设计涉及五个关键因素,包括同步性、在线学习内容、合作交流、评价及学习迁移。Inkeri Ruokonen等人设计出基于技术的混合学习模式,并在音乐教学研究中发现,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建构性学习的发生。美国学者McLaughlin JE等人的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并证实了混合教学可提高学习成绩 [2]。
  在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中,陈妮基于系统耗散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解释了混合式教学的内涵,总结了混合教学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机制、有涨有落等特征 [3]。余胜泉等人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阶段的理论,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原理基础,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师生便捷交流、教学高效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4]。章木林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过程性评价的ESP+EGP整合式混合教学模式,为今后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5]。
  在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应用上,张其亮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6]。曹佩升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基于翻转课堂构建ESP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ESP课程挑战度低、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低、实践能力低等问题 [7]。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 资源局限性及优选的问题
  首先,目前的线上课程资源依然会出现知识点讲解不够精练,或者重要知识点和难点没有讲解透彻的情况;其次,学生都希望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拓展学习资源。目前线上教学资源局限性较高,为此应该进一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甚至还要放眼世界,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世界著名大学所教授的课程资源;最后,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逐渐增多时,就会出现对于课程资源的筛选问题,如何做到精选优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所占比例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线上和线下占比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线上课程应占据混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线上课程所占比例应大于线上课程、两者比重应均衡等各种言论和观点各执一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所占比例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符合高职教学规律。
  (三)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导致的公平性问题
  目前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仅仅来源于学生是否完成线上资源的学习与测试,这两项成绩的取得方式以及所反映的学习效果,教师是难以监控的。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非常认真学习的学生和挂机学习的学生的得分最终无甚差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许多学校和教师采取了线上小组讨论、互动答疑与辅导等多种形式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合作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但是依然避免不了在自评、互评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高职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国际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以外贸业务员国际营销工作为载体,与多家知名外贸企业合作开发典型的工作项目作为学习情境。高校应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结合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课程可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应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有序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教、学、做、展、评一体化,并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学习课程,学生应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运用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和管理的工作方法,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开展国际市场调查、进行国际市场细分与定位、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历史使命感和远大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提升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 理论实训一体化
  通过对外贸企业营销岗位工作的深度分析,課程将外贸业务员营销工作细化为9个工作项目,将真实的外贸营销工作项目移植课堂,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规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过程、教学场所以及教学考核方式。基于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要求,课程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设置了9 个教学项目,共 29 个子任务,为每个单元任务设置了具体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有机融合了思政元素,依托专业课全面立德树人。学生在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学会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在54学时中,理论知识占30学时,课堂实训占24学时。
  2. 线上线下内容相结合
  课程利用自建慕课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将浅层学习的内容前置到课前线上学习,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点微视频、课件、案例、讨论题、课前小测以及课前学习反馈等。线下课堂则是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学习和内化。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实训、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实践运用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场所。其中,线上内容占18学时,线下内容占36学时。由于受限于传统线下课堂授课时间(每节课40分钟,2节课连上),为了不割裂每个教学项目的完整性,课程在设计线上与线下内容和学时时,打破已有的“教学单元”概念,改为以教学项目为安排学时的整体单元。   (三)教学资源
  1. 以慕课为载体的课程资源库向校内外开放
  本研究针对的课程是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面向全社会学员开展了三轮完整的在线教学,校外参课人数达2000余人,评教成绩优秀。课程借助“慕课堂”开展校内班级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实现了校内班级个性化教学。
  2. 以知识点为单元配套完整的教学资源
  课程建有概要类资源、项目类资源和拓展类资源三大类别资源。其中概要类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习指南、课程考核与评价等;项目类资源以知识点为单位,每个知识点配套完整的学习手册、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实训设计、习题测试等多达670个基本资源;拓展类资源包括案例库、习题库、专题研讨等超过 500 个补充资源。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在2020年初验收通过的广东省精品开放课程的基础上,课程资源保持每年更新20%。
  3. 以新型立体化教材为补充
  在“三教三改”理念引领下,课程团队编写课程配套的新型立体化教材。课程教材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高职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为指导,结合“1+X”证书的职业能力要求,有机融合思政元素,科学构建循序渐进的教学项目。教材内容新颖,与最新的行业企业要求接轨,教材形式是信息化教材,学生通过扫码知识点可获得对应内容的讲解及更丰富的拓展资源。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1.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
  课前,教师通过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包括学习在线微课视频、课件、案例等),将浅层知识进行初步摄入,学生完成课前数据和文案收集、课前在线小测和课前学习反馈。教师根据课前小测和课前学习反馈评估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授课内容,在课堂上通过答疑、深度讨论、小组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内化知识。课后,学生通过小组实训达成知识运用与能力迁移和拓展。最后,学生会回归到线下课堂进行项目实训成果汇报、讨论与反思总结。在这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形成闭环,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辅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项目小组工作法
  课程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将整个教学变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真正实现“做中学”,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在第一次课就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国际营销项目团队,每组自选一个真实的国际营销项目作为实训载体。通过每个教学项目的线上课程的理论讲解、案例学习以及线下课堂的重难点讨论、答疑,帮助学生学习国际营销理论。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结合调研真实市场,进行真实的国际营销分析与策划操作。每个教学项目结束,都会安排两组同学汇报相关项目的真实运作情况。汇报的内容包括市场分析、营销策略方案制定、实训心得等。在小组汇报后,现场观众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可由汇报成员回答,亦鼓励现场观众提出更好的建议。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观察员作为第三方进行工作记录和评估。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工作任务的主导者,学生自主确定工作任务、分析任务、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汇报成果、总结与反思;同时,学生又是评价者,实现个人自评、组内互评、观察员评价、观众评价等多角度评价。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提升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法能力,丰富课程的实践性。
  3. 案例分析法
  课程的在线资源以知识点为单位配套经典案例,通过设置在线讨论题,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辨思维。此外,课程课前在线学习任务之一是要求学生收集除课程资源以外的案例或数据,用以在线下课堂讨论时支撑论述观点。锻炼了学生搜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在国际营销领域的视野,增强了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
  (五)考核方式
  课程采取过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平台采集的教学过程数据,客观、公正、及时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课程考核包括线上学习考核与线下学习考核两大模块,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其中,线上学习成绩由在线资源学习、在线讨论和在线单元测试成绩组成,均由在线平台自动评分。线下学习成绩由出勤、课堂参与度、小组实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小组实训采用组员自评、组内互评、观察员评价、观众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角度多角色评价方式。
  (六)混合式教学成效
  1. 理论知识更扎实
  对于国际营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从课前线上的浅层认知到课中线下的深度探讨,从课前线上的自主学习,到课中线下的集体探究,更能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 技能方法更纯熟
  对于国际营销技能方法,通过课前线上的“预了解”和提前收集实训资料,学生在课中线下能更好地完成小组实训任务。通过课堂汇报与答辩,学生能够对实训技能和方法理解、掌握得更透彻。
  3. 素质素养更到位
  对于外贸营销岗位的素质素养,通过课前线上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线下集中研讨、课堂与課后小组实训、生讲生评等方式,能锻炼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新思维、思辨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詹泽慧,李晓华.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 Carman JM.. Blended Learning Design:Five Key Ingredients[J]. Retrieved August,2002.
  [3] 陈妮.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混合学习的特征分析和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3-17.
  [4]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5] 章木林.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01):78-81.
  [6] 张其亮,王爱春. 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04):27-32.
  [7] 曹佩升. 基于翻转课堂的ESP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效果研究[J]. 外语界,2020(06):87-94.
  (荐稿人:黄振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全国各大高校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要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完善。“课程思政”作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各课程都应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战疫时期”心理压力自我调适为例,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效性,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四方面实现显性心理与隐形思政的有机融合。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谋求新时代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大多数理工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理论力学课程,以航天航空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为例,探讨了思政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  关键词:思政教育;理论力学;融合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校官方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微思政”模式下高校官方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次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官方微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官方微信运行的重视程度不足、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平台内容质量不高等;最后,提出高校官方微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帮助各高校进一步提升官方微信的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官方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期刊
摘 要: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活动,这是全面抗疫形势下教育系统积极应对之举,也是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更是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挑战。本文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分析归纳法,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视角,对疫情中高校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对策。结合教师在线教学的经验,明确在线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模式,以期为线上
期刊
摘 要:专业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际诊改工作,从专业诊改认知入手,阐述目标链和标准链建立过程,总结诊改过程中的主要经验,提炼专业诊改与课程诊改有效衔接的主要做法和特色,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和诊改工作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诊改;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目前校园恋爱已成为各高校中的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婚前同居持宽容的态度。但因婚前同居引发的大学生感染性病、堕胎的人数只增不减,数目令人震惊。为何大学生会如此“开放”?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大学生是否清楚交往的界限?是否明白越界后带来的严重后果?高校是否要对大学生恋爱进行指引,又该如何指引?本文以实际开设的性教育公选课“我要‘青春无悔’”为案例,分析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原因,并进
期刊
摘 要: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等工作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推进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创新行为需要以实践作为支撑,以创新潜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作为基础。高校在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的过程中首先需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多元化教育模式,让特殊教育师范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先进、广阔的知识内容以备未来职业的需求。本文针对创新能力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对人才的定位是创新型、复合型以及应用型。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的单边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匮乏,理论知识和实践需要基本脱离,因此,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混合式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高校推广。本文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尝试分析混合式教学应用于会计学相关专业的优势、问题及启示。  
期刊
摘 要: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当前应用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对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反思,立足解决应用文写作学习内在动机不足等问题,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实践平台创建、课程考核模式等方面构建以行为为导向的应用文写作开放式教学体系,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回归内心驱动的真实性、协同行为的开放性,真正实现能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行为导向;
期刊
摘 要:在当前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环境下,本文针对外训层次教学特点开展学员学情分析,提出在外训专业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X”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环节以“雷达新体制与新技术”课程为例,重点阐述了该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思维导图梳理、规划线上环节课程内容;线下环节紧密衔接线上学习内容,通过“案例”式教学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X”环节灵活采用情境式教学、实地考察教学等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