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Office系列软件里面,Excel的地位挺尴尬:Word处理各种文档、PPT用来演示,Excel的重点在哪里呢?电子表格?其实Word也有表格功能呀,为什么一定要用Excel呢?其实,Excel除了能把各种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强大的就是它的函数与公式功能!我们现在就从最基础的求和函数开始,让它来解决我们的困难。
实例1:
水电费自动求和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每月交完水费、电费,把账单记录一下,一年下来,我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如果统计了几年的水费,还可以算算12个月的水费,哪个月水费最高。这样的简单运算,完全不必求助纸和笔,一个求和函数SUM就能实现了。
小知识:什么是求和函数
求和函数的作用,就是在Excel表格中的一个单元格中,将某些特定位置(比如一列、一行)的数字相加,得出总和。
我们新建一个Excel表,在A列的1至12行分别输入每月电费,然后单击A13格,在这个格输入“=SUM(A1:A12)”,回车后,就能在A13格得到总和了。如果你想更方便一些,在选中A13单元格后,点击工具栏“开始→自动求和”按钮,Excel会自动提示计算上面所有数字的总和(见图1)。
图1
求和函数不仅可以进行纵向求和,也能进行横向求和,或者指定范围求和。看一下图2,聪明的你一定可以融会贯通了。
图2
标准格式:
SUM(number1,number2,……) Number1, number2,……为 1 到 30 个需要求和的参数。 常见错误:直接在单元格框中输入“ =SUM(C46+C46+C48)”,这样的写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 =C46+C47+C48”。
实例2:加入判断求和
我们在计算求和的时候,有时候并不见得需要统计整行整列的数字,而是需要根据一些判断来决定是否求和,比如“统计所有月薪超过3000元的人的总收入”、“计算所有达到分数线的学生人数”等等,这就需要使用条件统计。我们以计算达到分数线人数为例介绍。
第1步:
先在表格的两列中输入学生的名字和成绩,在后面一行加上达到人数,后面留空,这也是我们最后需要得出的结果。
第2步:
在最后一行写上录取分数线,这是我们的判断依据。
第3步:
在“达到人数”的后面的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内容:=SUM(IF(C109:C116>=C118,1,0)),然后按下回车,达到分数线的人数就自动统计出来了(见图3)。
图3
★公式解释:在上面的公式中,IF是一个判断语句,它后面的括号中的三个项目分别代表着判断条件,条件为真的值,条件为假的值,三个项目之间用逗号分开。“C109:C116>= C118”这一项,表示判断每个学生成绩是否达到C118单元格的分数线,后面的1和0表示如果达到,值为1,没有达到,值为0。最外面的求和,把所有的值做一个总和,就算出了达到了分数线学生的数目了。
★更多常用的数学函数
AVERAGE 平均值函数
ROUND 四舍五入函数
COUNT 单元格计算函数
DATEDIF 计算间隔天数的函数
实例1:
水电费自动求和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每月交完水费、电费,把账单记录一下,一年下来,我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如果统计了几年的水费,还可以算算12个月的水费,哪个月水费最高。这样的简单运算,完全不必求助纸和笔,一个求和函数SUM就能实现了。
小知识:什么是求和函数
求和函数的作用,就是在Excel表格中的一个单元格中,将某些特定位置(比如一列、一行)的数字相加,得出总和。
我们新建一个Excel表,在A列的1至12行分别输入每月电费,然后单击A13格,在这个格输入“=SUM(A1:A12)”,回车后,就能在A13格得到总和了。如果你想更方便一些,在选中A13单元格后,点击工具栏“开始→自动求和”按钮,Excel会自动提示计算上面所有数字的总和(见图1)。
图1
求和函数不仅可以进行纵向求和,也能进行横向求和,或者指定范围求和。看一下图2,聪明的你一定可以融会贯通了。
图2
标准格式:
SUM(number1,number2,……) Number1, number2,……为 1 到 30 个需要求和的参数。 常见错误:直接在单元格框中输入“ =SUM(C46+C46+C48)”,这样的写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 =C46+C47+C48”。
实例2:加入判断求和
我们在计算求和的时候,有时候并不见得需要统计整行整列的数字,而是需要根据一些判断来决定是否求和,比如“统计所有月薪超过3000元的人的总收入”、“计算所有达到分数线的学生人数”等等,这就需要使用条件统计。我们以计算达到分数线人数为例介绍。
第1步:
先在表格的两列中输入学生的名字和成绩,在后面一行加上达到人数,后面留空,这也是我们最后需要得出的结果。
第2步:
在最后一行写上录取分数线,这是我们的判断依据。
第3步:
在“达到人数”的后面的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内容:=SUM(IF(C109:C116>=C118,1,0)),然后按下回车,达到分数线的人数就自动统计出来了(见图3)。
图3
★公式解释:在上面的公式中,IF是一个判断语句,它后面的括号中的三个项目分别代表着判断条件,条件为真的值,条件为假的值,三个项目之间用逗号分开。“C109:C116>= C118”这一项,表示判断每个学生成绩是否达到C118单元格的分数线,后面的1和0表示如果达到,值为1,没有达到,值为0。最外面的求和,把所有的值做一个总和,就算出了达到了分数线学生的数目了。
★更多常用的数学函数
AVERAGE 平均值函数
ROUND 四舍五入函数
COUNT 单元格计算函数
DATEDIF 计算间隔天数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