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了你才会找对方向

来源 :追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述/王小峰
  文/丁慧
  
  一个人再怎么郁闷再怎么不满,也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
  
  从高分少年到逃课天王
  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年的高考分数是536,那时所有科目的满分总分是640。本着初中时曾经在车站一宿见证了3次打架斗殴而想为社会主持正义的理念,他顺利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他那会也想过当作家,最想上北大中文系和人大新闻系,但老师告诉他,真正的作家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加上高考政治是自己高中时代第一次及格,似乎冥冥之中暗示他要学习法律,于是就没有在填志愿时选择北大,人大。
  一进学校,他对校园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小。他推着辆自行车从正门到后门走了一圈只花了3分钟。看见操场,心更是凉了,跑道只有250米,还因为暑假没人修理,草长得有半人高,球门生锈了显得特别斑驳。当时他就萌生了一个念头——退学,特后悔自己填报了这所学校,这个颓废的想法一直持续了好久。
  大一整整一年,经过老师循环往复再三劝说他才没有退学,但是也没有好好上课。他觉得很多老师上课不好玩,讲得特没劲还喜欢用满堂灌照本宣科,多年后的他甚至想:“如果老师都讲得像易中天这样我当年就爱听了,哪里还会想退学呀!”
  他憧憬中的大学老师讲课是开导式的,还最好上课扯开话题海阔天空地侃。他又开始沮丧了,不喜欢上无聊的课,不喜欢在那坐50分钟听老师瞎白活,不愿意在那耽误时间。于是他逃课,成为那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学生,经常一个星期仅仅只去上4、5节课。
  
  郁闷与宣泄
  大学伊始,他给自己的画的路线图就是四点一线,图书馆——球场——食堂——寝室。逃课期间,他把所有时间都献给了图书馆,放松的场地就是去球场上驰骋着和同学们踢场酣畅淋漓的球赛。逃课编织的日子里,他看了很多很多的书,什么类型的都看。很多书看下来其实根本没看懂,还就喜欢挑战,看哲学、看弗洛伊德、看他的《爱情心理学》。也看萨特,有时还去书店淘书。他的零花钱,除了买音乐磁带就是买书,虽然没怎么去教室好好上课,但是读了海量的杂书却是获益匪浅。当然,他付出的代价就是每个学期都有功课不及格。
  他不喜欢考试,觉得考试是件“挺龌龊的事儿”,大一考试还经常作弊,他想自己是属于学习成绩最不好的,只有综合成绩是最好的,因为书看得多嘛。他狡黠地为自己的“腐败生活”辩解找着理由。
  一学期下来,他还不认识很多老师,有次在课堂上差点把老师误当作学生家长。他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学校社团,院系比赛都不沾边儿,只有在开学不久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这一加入就一直待到毕业才舍得离开,后来还成了广播站的站长。
  在广播台,他可谓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除了去采访回来写写新闻播报稿,最主要的是可以用公家的钱听磁带。
  那个时候听音乐用的录音机可不像现在这样,他的第一台录音机还是带一个大喇叭的,要60块钱,当时是骗爸妈说买来学英语的,结果大学四年连英语四级都没过。
  他最钟情于外国摇滚乐,于是学校广播台成了他的“秀场”。早上如果是他值班,那可不得了,他每次都选择那些特别吵特别闹的音乐放,“既然是让大家起床精神振奋,还放什么轻音乐啊!”他想。于是,那个时候什么摇滚啊Disco啊,还有一些流行歌曲比如《西北风》等等,动辄就响彻在政法大学朦胧的清晨。虽然也有很多同学去投诉,不过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习惯了。
  渐渐的,校园里知道他的人都叫他“疯(峰)子”。褒扬的声音也不在少数,有一次,打来一个电话找他,是学校犯罪心理学教研室的一个老师,夸他放的音乐特别好,还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早上应该放一些节奏铿锵的音乐。他乐了,真是一伯乐啊!
  
  迷茫中自有我方向
  特郁闷的时候,他还写书,写荒诞小说,写散文,写评论,发表都用的是匿名,但是不参加文学社。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海子就是政法大学毕业的,自己胆儿挺小,总感觉学校里诗人特别多,文学社的高手都不少,怕自己去了没自信。”他以自己为原型写了一个迷惘的新生的故事,也发表了。后来写着写着,就不编故事了,专门给《音像世界》投稿,还记得第一次在这本钟爱的杂志上发表作品是写自己钟爱的歌者。从此之后,乐评之路就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候的他还和一帮同学经常闹事,看见学校有什么演出活动就去捣乱,他觉得自己惟一能参与的和学校氛围有关的事情也就是捣乱。有次学校的一个中秋节晚会硬是被他们几个同学给闹得演不下去。
  现在的他回想当年,已不是那番模样,他觉得,“其实每个人都会郁闷,这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反思程度也不同。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责任感,缺乏一些社会体验,所以好多人都指责他们比较自私。生活难免会有过不去的坎,最忌讳的就是从情绪上的郁闷到行动上的堕落。我算是曾经最郁闷的那类学生,可是通过阅读和音乐找到了自己,从而学会反思自己做过的那些另类的事儿。一个人再怎么郁闷再怎么不满,也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
  对于自己糊涂但有收获的大一,他觉得,人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代价,同时要从代价中得到些东西,因为,这是个规律性的东西,只有迷茫了你才会找对方向,才会体验豁然开朗的幸福。
  (林双摘编自《能力博士》)
其他文献
有人说,在中国做一个挑剔的消费者很难,小编想说,中国需要挑剔的消费者,不纵容不姑息,才能让产品更有竞争力,品质也会越做越好。本期,小编的角色扮演,一个要买橱柜的挑剔消费者,去橱柜市场看看谁家的设计更好,摸摸谁家的质量更好,体验谁家的服务更好,算算谁家的性价比更好。一圈逛下来,小编发现了几款既禁得住挑剔眼光又卖的很好的橱柜,一起来看看吧。  01欧睿宇邦  橱柜展厅位于徐汇区中山西路2305-231
期刊
一直以来,她都拥有爱,拥有抚摸和被抚摸的福分。    九岁。她撅着嘴回家。忙于家务的母亲,一直到晚上入睡前,才发现女儿的异常,平日唧唧喳喳的她今天话特别少,拥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默。  母亲温柔地询问:宝贝,你怎么了?  她赤足跳下床。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报纸递给母亲看,稚气地问:妈妈,什么叫“皮肤饥渴症”啊?报上说缺少抚摸的孩子会得这种病。妈妈,我可不想生病呀。  母亲怔了一下。橘黄的灯光下,她撞见
期刊
文/(美)乔希  编译/徐澄    年轻女孩布伦达应邀参加了攀岩活动。她颤颤巍巍地戴好攀岩装备,抓住绳索,顺着岩面开始向上攀登。直到她顺利地把脚落定在一个可以让自己喘口气的安全地,她才大大地喘了一口气。突然,安全绳“啪”的一下碰到布伦达的眼睛,她的一只隐形眼镜瞬时间消失。  布伦达停留在半空岩墙上,离地面有几百英尺,她左顾右盼到处寻找,希望隐形眼镜就落在附近某个地方,某个触手可及的地方,然而事情并
期刊
现在,你知道故事的究竟了。    譬如说,你要竞选总统,而你拥有一项一定会击败对方的情报。但是,如果你公开情报的话,可能会危害到国家的安全。  你是要把情报说出来而赢得选举,还是要三缄其口而落败?  至少我们所知道的一个候选人,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  1944年,汤姆·杜威参与竞选总统,对手是弗兰克林·狄兰诺·罗斯福。如果他——杜威,希望击败有人气的现任总统,他就需要极力争取一切的助力。  那年夏
期刊
泼一身心灵鸡汤  文/李开周    悟,还是不悟,这是个问题。    孔子入世,释迦出世,老子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老三位宣传的东西各不相同,宣传方式却出在一个模子——  孔子宣传诚信,说人没有诚信,就跟汽车没有方向盘、飞机没有操纵杆一样,所以人要讲诚信。释迦宣传佛法,说他出门散心,瞧见了步履艰难的老汉、痛苦万状的病人,所以就要去修行。老子宣传柔能制刚的大道理,只张开他老人家那樱桃小口:舌头是软的,
期刊
我们的神话里,没有西西弗斯。    一直在想川端康成,他获得诺贝尔奖了,居然还去自杀。有人说这是他意识到了为生活而生活的可悲,也有的说,是他再也创作不出好作品了,绝望而自杀。这两点其实并不矛盾,统一之点是:要创造。  为什么又想起这事?因为看了几个胃镜发明者的故事。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宇治达郎,一直梦想着能有一种医疗仪器可以帮助早期诊断胃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奥林巴斯的技术员杉浦睦夫,他拼
期刊
文/(日)星新一  编译/田秀娟    E博士是一位每天埋首于实验室的科学家,但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眼下,他就发明了一台兴趣决定机,开始了为人们选择兴趣的买卖。  现在的社会,如果说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简直就羞于见人。虽然大家并不明白为什么如此,但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于是不管是否真的喜欢,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每个人都得找出自己的所谓爱好。此种风气愈演愈烈,F博士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发明了一台能够帮助
期刊
不考察目标就贸然行动,实在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比尔和我忽然起了绑架的念头是在南部的阿拉巴马州。正如比尔后来所说,那是“一时的鬼迷心窍”。  那儿有个小镇,名叫顶峰镇。  我们选中镇上的知名人士艾本尼泽·多赛特的独生子作为我们的牺牲品。小家伙10岁了,脸上长满了雀斑。  一天傍晚,我们驾着马车经过老多赛特家门口。小家伙在街上,正朝对面篱笆墙上的小猫扔石头。  “嗨,小家伙,”比尔叫道,“想不想
期刊
据说R&B这种东西,只有从美国回来的小孩才敢唱,这些小孩子曾经在旧金山或者华盛顿的街上天天跟一些黑人混在一起,后来发现自己在踏入黑社会这条道路上显得十分的没有前途,于是就回来唱歌。周杰伦不属于这些孩子中的一员,但是却敢张口就来R&B,而且唱得有模有样。于是很自然地,他成了特立独行中的特立独行。从一开始的众多“新人”之一,到现在的“华语乐坛”领头人;从害羞的男孩,到现在的最“吊”巨星;从吴宗宪口中的
期刊
他没有说过难和苦,他只说“玩”,他喜欢玩好了的感觉。    小时候,不会骑单车的他喜欢跟爸爸说:“我推你的车去玩会儿。”  第一次看见别人骑着单车在体育馆的U形台上“飞来飞去”,他就想:我也要玩得这么神奇。  跟父母求了很长时间,他才有了一辆200元的20寸小车。不是专业的那种,但是仿造得很像。那个时候玩车的人都是属于有点叛逆的年纪,没有人搭理他,他就在后面跟着走,慢慢学,有时候也自己出来偷偷地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