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新世纪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乡村,要尊重农村特色,尊重农耕文明,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古村落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它的保护和发展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老街、古村落正逐渐消失,一些流传的民俗也逐渐消亡。通过对赣县白鹭古村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美丽乡村;古村落;白鹭古村;保护与发展
[作者简介]黄 秀(1993—),女,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江西南昌 330022)
古村落一般指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征,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悠久历史的村寨。[1]冯骥才先生在其《文化遗产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古村落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有鲜明的地域个性;第二,建筑格局保存得较为完整和系统;第三,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2]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要想迅速发展,必须依托古村落这一最具生机活力的沃土,走现代与传统相协调的模式。因此,加强对古村的保护明显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古村落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农村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要保护好古村落。”村落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改善人居环境要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保护和发展生态文明,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重文化传承,突出特色,尽可能在保持原有村庄形态的基础上,把古村落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一、赣县白鹭古村的文化
江西赣县白鹭村,是比较典型的古村落。从地域特性来说,白鹭是赣县北部山区一块面积不大却蕴藏着深厚古代文明的神秘土地,是赣南客家的原始村镇,更是客家古风与现代文明和谐并存之地,早在南宋时期,白鹭村的古建筑群落就已形成。从建筑格局来讲,白鹭村是一处以“砖”和“杂瓦”为主角,木、石、土相配合的建筑聚落,据记载,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有完备的生活设施、祭祀、宗教场所和氏族学堂。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承重,砖砌墙体。并且,白鹭村也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有“人”字形的老街、古老的民居和祠堂群,以及古井、石板路、古巷、神庙、百年古树和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有地方戏曲、民间歌谣、地方传说、民间小吃等。所以说,白鹭古村是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村落[3]。
作为古村落,白鹭村还有着显示它悠久历史传统和淳朴民情风俗的民俗文化。漫步在幽静的小巷,追寻往日的繁华,不难品味到古老文明和先民们的勤劳智慧。延续至今的烧瓦塔、抢打轿、东河戏等民间娱乐活动源远流长。炸鱼条、客家擂茶、红糯米酒、白斩狗肉、芋包等风味小吃更让人回味无穷。
白鹭村是农业文明孕育下的传统古村落,不但布局合理,而且其村落文化的构成要素也很完备。白鹭村正是靠其古老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体现出古村落的独特价值。在当今时代,保护古村落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让新时代年轻人能够出于自身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去了解、传承以及弘扬自身的文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新的契机。
二、对白鹭古村现状及其文化保护的思考
(一)白鹭宗祠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有的长期关锁,比如洪宇堂、世昌堂;有的用于存放干草、柴火、农具,比如仙娘阁;有的用于养鸡、养鸭;有的变成小作坊,比如兰善堂、保善堂;还有少数屋宇住了人,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大量建筑因长期风吹日晒以及缺乏修缮导致漏雨进风、油漆脱落。村委会以及宗祠理事对祠堂缺乏有效管理。
(二)古村落周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必定会产生环境卫生问题。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白鹭村的那口池塘,因为长期不注意清理、管理,池水浑浊不堪,漂浮着各种白色物体,水生物无法繁衍,池内散发异味让人无法忍受。巷道的青石路面年久失修,排水不畅,村民的生活污水四溢、生活垃圾乱倒,简易厕所臭气扑鼻,牲畜粪便无人收集等,既影响了视觉景观,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再加上村民对一些农业工具的随意摆放,衣服任意晾晒,腊肉等食用品胡乱悬挂,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古村落的美好景观形象。
(三)古村落發展活力不足。由于古村落经济基础薄弱,大量男女青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外出打工谋生,致使村落人口逐渐减少,严重制约了古村落的发展。一些宗祠都成为旅游景点而失去它往日的文化意义,村落文化景观也渐渐失去了稳定的继承人。很明显,白鹭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型村落,如果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群体,就很难把祖上一直保持的勤劳、团结、质朴的品质发扬下去。
古村落是先人创造的美丽家园,也是后代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因为有村民的参与,古村落成为了一座活生生的民俗露天展览馆。所以保护古村落,不仅在于保护古建筑,还要保护当地的村民,保护其民风民俗、生产方式、居住方式等非物质文化要素。要有人常住常修,延续其生命力,唯有“人—村落—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才能在保护古建筑、传承文化瑰宝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整治村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白鹭古村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几点意见
(一)培养文化保护意识,整合文化资源
若想真正达到保护古村落文化的作用,只有文化的拥有者认识到古村落文化的价值,才能对其达到有效的保护,否则外在的推力是难以发挥作用的。[4]培养居民文化保护意识,政府、文化部门和村社不仅要积极发挥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如定期开展传统民族文化主题讲座。还要配备村文化员,进行会后感言收集整理,提高思想觉悟;组织专人挖掘、整理、编写历史名人事迹、地方戏曲、节日习俗、村史村志、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客家白鹭古村》丛书。政府在古村发展中也应当扮演重要的作用,主导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是政府职责。政府要组织古村落外部环境整治,内部建筑维修,基础设施配套,村民搬迁安置等。[5]同时,规范管理、集约资源,结合景点地域文化特色,重新整理规范精炼导游词,在重要古建筑内安置小喇叭,便于游客直观了解其历史文化。 (二)以“同心”思想为指导,创新社区建设
“同心”思想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同心”思想要求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即要在思想、目标与行动三个方面做到和谐一致,全方位的团结共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家庭或共同体。显然“同心”思想等同于“同心奋进”。这一思想在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起着宝贵的指导作用。政府出资扶持、民间资金和村民投资投劳相结合,建立社区交流平台,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参与度高的活动,如看民间戏曲(采茶戏、东河戏)、客家美食大赛、客家山歌大赛、猜谜、讲客家名人故事、表演话剧、游戏竞技等娱乐活动,充分发掘广大农民承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古村落内部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形成文化认同,从而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存在感,并自觉参与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
(三)古城、古村联动保护利用,功能互补
以赣县江西客家博物院为核心,白鹭村史馆为发展主轴,将赣江源头的客家文化城和白鹭村史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古城古村联动模式效益明显。就类似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与客家文化城博览区相连,每年樱花开放之际,赣县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欣赏花景之际,也能更直接感受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客家博物院除了白鹭古村建筑本身之外,可展示迎彩灯、抢“打轿”、烧瓦塔等活动图文资料,并摆放一件件实物,加深游客对古村的印象,增强古村吸引力;可展示地域传统食品加工文化,如擂茶、红糯米酒、黄元米果等制作工艺流程;古村人民可通过节日表演来吸引游客,达到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收的作用;还可通过观影厅等形式来播放视频影像,轮番放映《客家足迹行》等客家题材的纪录片,例如现代博古馆就是利用视频来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让群众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些形式可以让游客更加全面认识客家文化,认识白鹭古村,达到古村落保护的意义。
(四)传承乡土文化,挖掘特色品牌
一些传统古村落手工艺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富有特色。赣南客家的一些传统特色小吃如黄元米果、炸锅巴、鱼条等,是很有销售市场的果品。尤其是“黄元米果”,制作工序复杂细腻,这项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山乡特产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村落当地有着“不打黄元米果不过年”的说法。白鹭古村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完全可以利用传统手工技艺打造特色品牌。制作客家传统美食不仅是一种对乡土文化和生产方式传承的外在形式,还是对祖辈、对儿时记忆以及责任心的最直白的展示。所以,可以建立赣县白鹭人家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村手艺合作社,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集村庄的实干青年于一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一道工序都落到实处,整个村庄就像大家庭,一起做黄元米果,最后将成品销往各个省市。同时采取补贴优惠政策,鼓励村落里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返乡为传统文化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建设,做乡土文化传承的接班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机器大生产时代,达到民俗、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的结合。而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势必提升古村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度。不断完善手工艺循环经济模式,实施手艺品牌战略,后期就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古村落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
(五)科学合理规划,改善民生
赣县白鹭古村落正遭受着各种严重的生态威胁,如排水问题、垃圾问题、生态问题等,其生存处境堪忧。生态问题主要指文化生态的破坏,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村民纷纷走出乡村外出谋生,进而逐步疏远传统、摒弃文化。现代文明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客家文化也没有幸免,直接导致人们对客家文化的接受度、认可度下降。这是客家文化最深刻的生态危机,也是古村落保护的最大挑战![6]所以在进行村落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维持村落的原生态环境,对于村民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点,并由相关人员定期进行集中处理。对于排污系统设置,要请专业的人士根据古村地形地势进行规划。对于古建筑修缮问题、房屋建设规划问题、环境绿化改造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管是村落的保护还是发展建设,当地的村民都應是主要实施者,他们才是真正可以延续和再创地域文化和特色的主角。所以必须关注和尊重村民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拆迁重建亦或搬离”都要保护村民幸福生活的权利。同时,出台扶助政策鼓励村民利用本土资源发展旅游,例如农家院子、农家蔬菜采摘、以及果园观光旅游等。总之,要切实把古村落百姓生活融入到古村旅游当中,促进古村落的发展,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进一步改善民生,从而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
古村落是中华历史传统之根、文化发展之源、生态建设之基。推进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不能忽视美丽乡村的建设。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背景,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就必须保根护源、新根活源,提升集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自觉主动做传统文化的挖掘者、传承者和保护者,并积极参与其中,为村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村落更美、文化更美、人情更美,美丽乡村的终极目标才算实现。
[参考文献]
[1]卢爱英.中国古建筑与园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6-06-15(6).
[3]钟福民.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郑土有.“自鄙”、“自珍”与“自毁”——关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5]张玉民.关于古村落与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5,(5).
[6]唐建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11,(1).
[责任编辑:熊文瑾]
[关键词]美丽乡村;古村落;白鹭古村;保护与发展
[作者简介]黄 秀(1993—),女,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江西南昌 330022)
古村落一般指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征,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悠久历史的村寨。[1]冯骥才先生在其《文化遗产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古村落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有鲜明的地域个性;第二,建筑格局保存得较为完整和系统;第三,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2]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村社会要想迅速发展,必须依托古村落这一最具生机活力的沃土,走现代与传统相协调的模式。因此,加强对古村的保护明显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古村落的保护,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农村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要保护好古村落。”村落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改善人居环境要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保护和发展生态文明,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重文化传承,突出特色,尽可能在保持原有村庄形态的基础上,把古村落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一、赣县白鹭古村的文化
江西赣县白鹭村,是比较典型的古村落。从地域特性来说,白鹭是赣县北部山区一块面积不大却蕴藏着深厚古代文明的神秘土地,是赣南客家的原始村镇,更是客家古风与现代文明和谐并存之地,早在南宋时期,白鹭村的古建筑群落就已形成。从建筑格局来讲,白鹭村是一处以“砖”和“杂瓦”为主角,木、石、土相配合的建筑聚落,据记载,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有完备的生活设施、祭祀、宗教场所和氏族学堂。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木结构承重,砖砌墙体。并且,白鹭村也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有“人”字形的老街、古老的民居和祠堂群,以及古井、石板路、古巷、神庙、百年古树和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有地方戏曲、民间歌谣、地方传说、民间小吃等。所以说,白鹭古村是一个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村落[3]。
作为古村落,白鹭村还有着显示它悠久历史传统和淳朴民情风俗的民俗文化。漫步在幽静的小巷,追寻往日的繁华,不难品味到古老文明和先民们的勤劳智慧。延续至今的烧瓦塔、抢打轿、东河戏等民间娱乐活动源远流长。炸鱼条、客家擂茶、红糯米酒、白斩狗肉、芋包等风味小吃更让人回味无穷。
白鹭村是农业文明孕育下的传统古村落,不但布局合理,而且其村落文化的构成要素也很完备。白鹭村正是靠其古老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体现出古村落的独特价值。在当今时代,保护古村落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让新时代年轻人能够出于自身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去了解、传承以及弘扬自身的文化,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新的契机。
二、对白鹭古村现状及其文化保护的思考
(一)白鹭宗祠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有的长期关锁,比如洪宇堂、世昌堂;有的用于存放干草、柴火、农具,比如仙娘阁;有的用于养鸡、养鸭;有的变成小作坊,比如兰善堂、保善堂;还有少数屋宇住了人,以老人和小孩为主。大量建筑因长期风吹日晒以及缺乏修缮导致漏雨进风、油漆脱落。村委会以及宗祠理事对祠堂缺乏有效管理。
(二)古村落周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必定会产生环境卫生问题。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白鹭村的那口池塘,因为长期不注意清理、管理,池水浑浊不堪,漂浮着各种白色物体,水生物无法繁衍,池内散发异味让人无法忍受。巷道的青石路面年久失修,排水不畅,村民的生活污水四溢、生活垃圾乱倒,简易厕所臭气扑鼻,牲畜粪便无人收集等,既影响了视觉景观,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再加上村民对一些农业工具的随意摆放,衣服任意晾晒,腊肉等食用品胡乱悬挂,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古村落的美好景观形象。
(三)古村落發展活力不足。由于古村落经济基础薄弱,大量男女青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外出打工谋生,致使村落人口逐渐减少,严重制约了古村落的发展。一些宗祠都成为旅游景点而失去它往日的文化意义,村落文化景观也渐渐失去了稳定的继承人。很明显,白鹭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型村落,如果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群体,就很难把祖上一直保持的勤劳、团结、质朴的品质发扬下去。
古村落是先人创造的美丽家园,也是后代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因为有村民的参与,古村落成为了一座活生生的民俗露天展览馆。所以保护古村落,不仅在于保护古建筑,还要保护当地的村民,保护其民风民俗、生产方式、居住方式等非物质文化要素。要有人常住常修,延续其生命力,唯有“人—村落—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才能在保护古建筑、传承文化瑰宝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整治村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三、白鹭古村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几点意见
(一)培养文化保护意识,整合文化资源
若想真正达到保护古村落文化的作用,只有文化的拥有者认识到古村落文化的价值,才能对其达到有效的保护,否则外在的推力是难以发挥作用的。[4]培养居民文化保护意识,政府、文化部门和村社不仅要积极发挥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如定期开展传统民族文化主题讲座。还要配备村文化员,进行会后感言收集整理,提高思想觉悟;组织专人挖掘、整理、编写历史名人事迹、地方戏曲、节日习俗、村史村志、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客家白鹭古村》丛书。政府在古村发展中也应当扮演重要的作用,主导古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是政府职责。政府要组织古村落外部环境整治,内部建筑维修,基础设施配套,村民搬迁安置等。[5]同时,规范管理、集约资源,结合景点地域文化特色,重新整理规范精炼导游词,在重要古建筑内安置小喇叭,便于游客直观了解其历史文化。 (二)以“同心”思想为指导,创新社区建设
“同心”思想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同心”思想要求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即要在思想、目标与行动三个方面做到和谐一致,全方位的团结共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大家庭或共同体。显然“同心”思想等同于“同心奋进”。这一思想在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起着宝贵的指导作用。政府出资扶持、民间资金和村民投资投劳相结合,建立社区交流平台,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参与度高的活动,如看民间戏曲(采茶戏、东河戏)、客家美食大赛、客家山歌大赛、猜谜、讲客家名人故事、表演话剧、游戏竞技等娱乐活动,充分发掘广大农民承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古村落内部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让居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其中丰富的内涵,形成文化认同,从而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存在感,并自觉参与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
(三)古城、古村联动保护利用,功能互补
以赣县江西客家博物院为核心,白鹭村史馆为发展主轴,将赣江源头的客家文化城和白鹭村史馆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古城古村联动模式效益明显。就类似赣南客家名人公园与客家文化城博览区相连,每年樱花开放之际,赣县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欣赏花景之际,也能更直接感受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客家博物院除了白鹭古村建筑本身之外,可展示迎彩灯、抢“打轿”、烧瓦塔等活动图文资料,并摆放一件件实物,加深游客对古村的印象,增强古村吸引力;可展示地域传统食品加工文化,如擂茶、红糯米酒、黄元米果等制作工艺流程;古村人民可通过节日表演来吸引游客,达到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收的作用;还可通过观影厅等形式来播放视频影像,轮番放映《客家足迹行》等客家题材的纪录片,例如现代博古馆就是利用视频来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让群众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些形式可以让游客更加全面认识客家文化,认识白鹭古村,达到古村落保护的意义。
(四)传承乡土文化,挖掘特色品牌
一些传统古村落手工艺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富有特色。赣南客家的一些传统特色小吃如黄元米果、炸锅巴、鱼条等,是很有销售市场的果品。尤其是“黄元米果”,制作工序复杂细腻,这项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山乡特产距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村落当地有着“不打黄元米果不过年”的说法。白鹭古村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完全可以利用传统手工技艺打造特色品牌。制作客家传统美食不仅是一种对乡土文化和生产方式传承的外在形式,还是对祖辈、对儿时记忆以及责任心的最直白的展示。所以,可以建立赣县白鹭人家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村手艺合作社,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集村庄的实干青年于一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一道工序都落到实处,整个村庄就像大家庭,一起做黄元米果,最后将成品销往各个省市。同时采取补贴优惠政策,鼓励村落里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返乡为传统文化发展出谋划策,为家乡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建设,做乡土文化传承的接班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机器大生产时代,达到民俗、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的结合。而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势必提升古村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度。不断完善手工艺循环经济模式,实施手艺品牌战略,后期就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古村落人居环境和整体风貌。
(五)科学合理规划,改善民生
赣县白鹭古村落正遭受着各种严重的生态威胁,如排水问题、垃圾问题、生态问题等,其生存处境堪忧。生态问题主要指文化生态的破坏,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村民纷纷走出乡村外出谋生,进而逐步疏远传统、摒弃文化。现代文明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客家文化也没有幸免,直接导致人们对客家文化的接受度、认可度下降。这是客家文化最深刻的生态危机,也是古村落保护的最大挑战![6]所以在进行村落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维持村落的原生态环境,对于村民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建立专门的垃圾处理点,并由相关人员定期进行集中处理。对于排污系统设置,要请专业的人士根据古村地形地势进行规划。对于古建筑修缮问题、房屋建设规划问题、环境绿化改造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管是村落的保护还是发展建设,当地的村民都應是主要实施者,他们才是真正可以延续和再创地域文化和特色的主角。所以必须关注和尊重村民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拆迁重建亦或搬离”都要保护村民幸福生活的权利。同时,出台扶助政策鼓励村民利用本土资源发展旅游,例如农家院子、农家蔬菜采摘、以及果园观光旅游等。总之,要切实把古村落百姓生活融入到古村旅游当中,促进古村落的发展,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进一步改善民生,从而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
古村落是中华历史传统之根、文化发展之源、生态建设之基。推进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伟大复兴,不能忽视美丽乡村的建设。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背景,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就必须保根护源、新根活源,提升集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自觉主动做传统文化的挖掘者、传承者和保护者,并积极参与其中,为村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村落更美、文化更美、人情更美,美丽乡村的终极目标才算实现。
[参考文献]
[1]卢爱英.中国古建筑与园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N].光明日报,2006-06-15(6).
[3]钟福民.论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以赣县白鹭村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4]郑土有.“自鄙”、“自珍”与“自毁”——关于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5]张玉民.关于古村落与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5,(5).
[6]唐建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11,(1).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