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IG指数联合D-二聚体水平评估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

来源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rSIG(the reverse shock index multiplied by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指数与D-二聚体水平预测多发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急诊抢救室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14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受伤后28d时的生存情况,分成存活组(122例)和死亡组(19例)。使用SPSS 26.0软件分析组间的血液检验结果、rSIG指数、D-二聚体水平差异,分析rSIG指数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等。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分析rSIG指数与D-二聚体水平及两者联合在判断多发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分析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rSIG指数≤7.75组(21例)和rSIG指数>7.75组(120例),D-二聚体水平≤20.6mg/L组(103例)和D-二聚体水平>20.6mg/L组(38例),比较各组间28d死亡率。结果总共纳入141例患者。存活组的rSIG指数(18.1±7.8)大于死亡组(15.5±1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3,P=0.216),存活组D-二聚体水平(11.3±10.2)mg/L低于死亡组的(26.4±10.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0,P<0.05)。D-二聚体水平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大于rSIG指数(0.849比0.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27,P<0.05);D-二聚体水平AUC也大于rSIG指数与D-二聚体水平联合(0.849比0.8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8,P=0.875);rSIG指数与D-二聚体水平联合AUC大于rSIG指数(0.846比0.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60,P<0.05)。rSIG指数≤7.75组患者的28d死亡率(33.3%)大于rSIG指数>7.75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6,P<0.05)。D-二聚体水平≤20.6mg/L组28d死亡率(3.9%)小于D-二聚体水平>20.6mg/L组(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7,P<0.05)。rSIG指数同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r=﹣0.0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 rSIG指数、D-二聚体水平对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AUC均>0.5),其中D-二聚体预测能力优于rSIG指数及二者联合,在临床指导多发伤患者救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及繁衍生息进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尤其针对新发现“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回答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面对国际舆论和社会公众质疑时,常陷入“被动应对”的窘迫局面。破解中药安全性难题亟需在中药毒性认知及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实现突破。该文基于笔者团队既往在新发现“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
战时创伤性心跳骤停(TCA)的主要原因包括失血性休克和张力性气胸等,其战现场急救流程为在快速识别导致TCA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急救措施,即快速纠正导致TCA的可逆性原因,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伤员恢复自主心跳后,后送至下一级救治机构继续复苏治疗,后送途中维持液体复苏的延续性。未来要针对TCA战现场早期识别、致伤机制和救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救治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碱剩余作为创伤早期评估和预后指标,可预测创伤患者的休克、复苏、输血、死亡率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入住率等,在儿科创伤、老年创伤和创伤骨科患者的评估中也仍然具有价值。随着急诊床旁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血气分析的发展,其结果也可快速获取。近年来动脉血气分析碱剩余值在创伤救治中已有一定的研究。本文将就动脉血气分
目的探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车祸外伤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车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结果观察组的ICU入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救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死亡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综合征(MODS)发生率,统计两组医
目的总结3例下肢严重创伤伴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做好病情评估,加强心理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点包括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伤口、创面和皮肤3个方面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做好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护理等。结果 1例在入院的3 d内感染迅速蔓延至对侧肢体以及躯干,合并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终因病重放弃治疗;2例经截肢以及积极有效的救治控制了感染。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胸的临床观察和有效护理策略。方法此次研究工作在我院开展,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将此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创伤性气胸患者通过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取均数各为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之后观察组通过精细化护理,而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32例,占94.12%)的救治效果明显比对照组(23例,占67.65%)更高
我军野战外科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历经奠基起步、积累充实、成熟发展和战略提升4个阶段,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及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第三军医大学老一辈军事医学专家本着寓军于民、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家国情怀,将战时创伤与平时创伤相结合,由此推动了我国创伤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近40年来,我国战创伤医学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中心,成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