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明确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词汇量匮乏,生活经验不足,要准确表达、叙述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很多小学生不喜欢作文、惧怕作文。文章主要立足于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其写作综合体现出来,可以想见,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很难对阅读感兴趣,相应的,其语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也会有所欠缺,因此语文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树立亦课文、亦作文的观点
语文并非语法 文字的简称,其包括了阅读理解、口语演练、写作运用及综合语文能力等各个维度,相应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教学也并非只要讲清楚文章的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即可,老师还要树立“亦课文、亦作文”的观点,因为入选小学教材的课文原本就有写作样本的作用,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其基本内容,还要有意识的注重课文的写作技巧,不仅吃透教材课文,还要重视文章方法的引导、应用,开拓学生思路,使其了解到课文与作文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等。
二、在写作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是属于文字创作,因此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写作时有无从下笔之感,一是其阅读量不足、词汇量小,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不了解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使其掌握观察生活、认知事物的方法,不断丰富其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找到作文思维的起点,真正做到在写作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老师可先让学生细细品味滴水穿石的故事内涵,再让其从生活中寻找类似于滴水穿石的事物,可以引导学生采访身边的人,让其讲述自身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达成某项目标的事迹,比如运动员通过坚持不断的训练勇夺金牌,使其现身说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找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典故,比如“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与滴水穿石的内涵相近,再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等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积累作文素材,注重课外练笔
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立足于好的素材,学生要通过日常生活积累更多的素材,写作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最恰当的,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新课程改革提倡“创新”,题材新颖的文章总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收集素材的方法。比如阅读,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书籍,不仅可以丰富其词汇量,还可以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从阅读材料中受到各种启发。比如诗歌可以使人巧意,为作文营造一个深远的意境;数学则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伦理知识则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道德标准等。学生见多识广,写作时自然可以更加轻松,各种词汇运用恰到好处,文章的质量也会提高。老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各种演讲、朗读会、阅读角等,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当然,各种写作素材合理、恰当的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为一篇文章,但这种文章仅仅是“粗坯”,需要经过作者合理的想象、加工,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勤练笔,熟悉各种词语、语法的应用方法。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记课外日记、周记等,读书时可以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词语等,并尝试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课外练笔要注意形式多样、灵活自由,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前提。
四、自改作文,加强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一项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作文批改不仅可以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还可以指出其优点,鼓励学生更进一步。而老师将作文批改变成学生“自改作文”,学生由“学生”变为“老师”,不仅可以激发其批改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针对小学生的自改作文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需要给予其适当的引导,比如提供批改作文基本纲要,将自己批改好的文章给学生进行参考;针对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指导,比如重点修改语言、排比句、拟人句等,通过细节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在互相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分析同学的遣词造句、写作角度、文章结构等,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分析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等。
宏观上讲,文章是记录人们生活世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感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情绪、抒发情感的渠道,更是一种文化积累;微观上讲,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语文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其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师要基于“亦课文、亦作文”的观点,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通过自改作文、互相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
(编辑:任佳溪)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其写作综合体现出来,可以想见,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很难对阅读感兴趣,相应的,其语文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也会有所欠缺,因此语文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树立亦课文、亦作文的观点
语文并非语法 文字的简称,其包括了阅读理解、口语演练、写作运用及综合语文能力等各个维度,相应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教学也并非只要讲清楚文章的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即可,老师还要树立“亦课文、亦作文”的观点,因为入选小学教材的课文原本就有写作样本的作用,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清楚其基本内容,还要有意识的注重课文的写作技巧,不仅吃透教材课文,还要重视文章方法的引导、应用,开拓学生思路,使其了解到课文与作文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等。
二、在写作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是属于文字创作,因此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写作时有无从下笔之感,一是其阅读量不足、词汇量小,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不了解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使其掌握观察生活、认知事物的方法,不断丰富其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找到作文思维的起点,真正做到在写作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老师可先让学生细细品味滴水穿石的故事内涵,再让其从生活中寻找类似于滴水穿石的事物,可以引导学生采访身边的人,让其讲述自身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达成某项目标的事迹,比如运动员通过坚持不断的训练勇夺金牌,使其现身说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滴水穿石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找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典故,比如“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与滴水穿石的内涵相近,再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等等,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积累作文素材,注重课外练笔
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立足于好的素材,学生要通过日常生活积累更多的素材,写作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最恰当的,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言之有物”。新课程改革提倡“创新”,题材新颖的文章总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收集素材的方法。比如阅读,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书籍,不仅可以丰富其词汇量,还可以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从阅读材料中受到各种启发。比如诗歌可以使人巧意,为作文营造一个深远的意境;数学则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伦理知识则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道德标准等。学生见多识广,写作时自然可以更加轻松,各种词汇运用恰到好处,文章的质量也会提高。老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课外活动,比如各种演讲、朗读会、阅读角等,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作文能力。当然,各种写作素材合理、恰当的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为一篇文章,但这种文章仅仅是“粗坯”,需要经过作者合理的想象、加工,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勤练笔,熟悉各种词语、语法的应用方法。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记课外日记、周记等,读书时可以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词语等,并尝试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课外练笔要注意形式多样、灵活自由,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前提。
四、自改作文,加强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一项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作文批改不仅可以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还可以指出其优点,鼓励学生更进一步。而老师将作文批改变成学生“自改作文”,学生由“学生”变为“老师”,不仅可以激发其批改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针对小学生的自改作文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需要给予其适当的引导,比如提供批改作文基本纲要,将自己批改好的文章给学生进行参考;针对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指导,比如重点修改语言、排比句、拟人句等,通过细节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在互相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分析同学的遣词造句、写作角度、文章结构等,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分析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等。
宏观上讲,文章是记录人们生活世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感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情绪、抒发情感的渠道,更是一种文化积累;微观上讲,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语文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其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师要基于“亦课文、亦作文”的观点,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通过自改作文、互相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
(编辑:任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