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例脑膜纤维黄色瘤的影像表现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男,16岁.因发现头部包块半年,于201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偶然发现左侧颞部头皮包块,直径约1 cm,质软,触之无波动感,推之不能移动,按压无疼痛,未予重视;后包块进行性增大并出现压痛.体检见左侧颞部头皮包块,直径约3.5 cm,质软,压痛,触之无波动感,推之不能移动.余无特殊.CT检查示左颞部肿块伴骨质破坏(图1),考虑恶性肿瘤.MR检查见左颞部肿块累及邻近骨质,其内侧缘清晰光整,邻近脑实质受压;肿块信号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长T1、短T2信号影,增强后除上述不均匀信号区无强化外,其余均明显强化,并可见典型脑膜尾征;考虑为脑膜瘤(图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管、主支气管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8例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者(气管腺癌1例、食管癌9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癌7例、甲状腺癌术后纵隔内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均行64排CT扫描及气道重组.其中气管狭窄5例,右支气管狭窄1例,气管合并左或右支气管狭窄7例,气管、左右支气管均狭窄5例;气管狭窄51% ~70%7例,71%~90% 11例.
一、概述局部消融是治疗肝脏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物理消融及化学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目前常用的物理消融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应用频率<30 MHz的电磁波(通常在375 ~ 500 kHz之间)所产生的电磁热能造成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
期刊
脑CT灌注成像因能提供更多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时间窗外溶栓治疗前脑组织病理生理评估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肯定[1-2].随着320排容积CT的出现,由于其探测器宽度可达到16 cm,使全脑CT灌注成像成为可能,因而可提供更加全面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在发现病灶及评价缺血半暗带方面更加准确[3].但是不可忽视的是CT辐射剂量问题已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4-5],如何最大程度控制CT
期刊
随着CT技术快速发展,碘对比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如碘对比剂肾病、过敏样反应、微循环障碍等也越来越多.对比剂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黏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是近两年的研究热点.现就碘对比剂的黏度与微循环关系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期刊
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而且小肠黏膜下固有膜层还广泛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如空肠的教在淋巴结和回肠的集合淋巴结等,小肠本身可以发生炎症、肿瘤、血管畸形及外伤等病变,不少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以累及小肠.虽然胶囊内镜的运用,使内镜检查成功地延伸到小肠.但是,胶囊内镜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能观察小肠黏膜面的情况,无法了解小肠肠壁全层、肠腔外结构及腹部其他脏器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专业学组和中华放射学杂志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骨关节影像学术会议拟定于2012年4月在青岛市举办。欢迎从事骨关节影像和相关临床学科的广大同道踊跃投稿、报名。
患者男,56岁,左侧大腿根部肿块2周余,于2010年5月25日就诊.体检:左侧大腿根部肿块,大小约50 mm×40mm×30 mm,质硬,无触痛,界不清,活动度欠佳.MR检查示左侧缝匠肌明显增粗,病灶大小约57 mm×28 mm,呈界限不清的梭状,长轴与缝匠肌长轴平行,T1WI信号略高于周围肌肉组织(图1),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周围可见少许水肿影(图2),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3),
期刊
目的 探讨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复杂病变的影像特征进行个体化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下肢动脉ASO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和随访资料.68例为泛大西洋学会共识(TASC)ⅡC或D级病变,10例为影像特征较复杂的TASCⅡB级病变;共103处病变.临床表现Fontaine stageⅢ、Ⅳ型和较重的Ⅱ型.在具有较好的流出道血管及适用的穿刺入路基本条件下,将长段闭塞、平
患者男,52岁,因咳嗽、咳痰,腰背部酸痛半个月余,于2009年5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无发热、胸闷、四肢无力等症状,术前全身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各项指标均正常.影像表现:CT平扫,见右后上纵隔贴胸椎及后胸壁囊性肿物,大小约5.5 cm ×4.0 cm,CT值13 HU,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无强化;肿块边缘光滑,向邻近椎管内延伸,呈“哑铃形”,相应椎间孔扩大,上、下椎
期刊
牙骨质瘤是一种常见的牙根端病变,主要发生在上颌骨和下颌骨,在颌外的牙骨质瘤非常罕见.我们分析2例颌外牙骨质瘤的CT及X线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一、资料与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2例经病理证实的颌外牙骨质瘤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摄片使用500 mA CR(美国GE公司)、500 mA DR(德国Siemens公司).CT使用德国Siemens 64层螺旋CT扫描仪,层距、层厚为5mm,扫描架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