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生辉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9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品 细节 表演
  
  对于一个小品演员来说,设计与体现好细节,是完成好角色表演任务,塑造好人物形象的最基本手段。这里的细节包括声音、形体、动作等不同要素。没有了细节,舞台上的角色便成了无用的空壳或无谓的符号,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我作为全国文艺调演中的小品《想你留下来》(下文简称《想》)的主演之一,有幸与剧组同仁一起获得最高奖——“优秀演出奖”,我想与我们剧组的每个演员认真按照导演要求,设计并很好地完成角色所需要的表演细节有关。
  为了扮演好《想》剧中的主角——一位70余岁的盲老太,我借助平时生活积累、对特定人物观察以及对相关影像资料研究,在细节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之所以要下这个功夫,不仅在于此前从未演过盲人,也是因为知道盲老太这个角色是《想》这个小品得以成立并打动人的核心,是全剧得以步步发展的动力。盲老太角色一“倒”,整个小品都将随之一起倒下,编导演美效化等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我自知,只有调动一切表演手段,尤其是人物细节表演手段,才能将这个角色“撑”起来、“挺”得住!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在如下表演细节方面进行了努力:
  声音细节根据剧本提示,我扮演的盲老太70余岁,长期生活在落后山乡,既盲又孤,生活中很少有什么大嗓门交流。出于这样的声音“土壤”,我在整个表演中,只用了三次大嗓门:一次是小品开场,“我”发现自己的眼睛被城里来的张医生治疗得能看见点光了,兴奋地向张医生报告;一次是闻知张医生未婚妻从城里到了自己家中,急忙忙地端来刚炖好的老母鸡汤,热情邀请客人喝;第三次是在得知张医生和未婚妻要一起留在山乡给老百姓看病时,兴奋得连声呼“好”。除了这三处,“我”的声音,多是以长期“孤独”养成的喃喃低语呈现。我认为,“喃喃低语”其实也是盲老太的沧桑人生的另一种塑造方式,其具有双重的形象塑造功能。
  形体细节为了表演好盲老太——这个70余岁的山乡农妇,我在整个小品的表演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上身前倾的体态。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我考虑到,盲老太失明于青年时代。当年她是为了掩护同日寇作战的新四军战士,而受了枪伤。据此岁月推算,失明前的盲老太,同民国时代落后山乡中的许多中青年女性一样,都做过不少体力活;而且其失明后,虽不能再做重体力活,可是因为一人生活,仍需要不停劳作。这样生活经历与生活状态下的老太,晚年的腰板难免会驼,会留下体力劳动者的“印迹”。
  动作细节一个小品的表演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十余分钟,但要将角色扮演好,则需要不计其数的动作细节来处理。诸如——
  走路:我有意将盲老太走路的脚步设计得很“细碎”。我的设计理由是:根据小品情境规定的落后山乡历史可以知道,当地农村妇女裹足习俗延续时间较长,像盲老太这样的岁数,走路仍有裹足的特点,不足为奇。盲老太脚步细碎的另一个原因是,其生活的地理环境与平原地区的乡村地理环境明显不同。就地面而言,盲老太所处的山乡,户外沟沟坎坎多,石块与碎石多。在这样地面上行走的盲人,少不了要加倍小心,“碎步”避险。
  眼睛:演盲老太是我演员生涯中的第一次。未演这个角色之前,我以为盲人一定喜欢闭着眼。可是当我深入生活观察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盲人因为看不见,生理与心理的反应也更强烈,其“睁”眼的频率也更高。有时候,盲人甚至比常人更爱“睁”大眼!同时,通过仔细观察、对比、研究与分析,我还发现,盲人“看见”的依据不是眼睛真能看得见,而是眼睛之外的种种借力。这同路上的盲人“借”竹竿来“看”路,家里的盲人“借”环境来“辨”物是一个道理。换句话说,盲人“借”了眼之外的力,才“看”清了人、事、物。
  《想》剧中,我是这样“借”力来“看”:
  盲老太在小品中有三次进出场。这三次进出场,走的都是同一个路径:从布景后的“内屋”,走到舞台正中的“堂屋”;再由舞台正中的“堂屋”,走进布景后的“内屋”。为了让盲老太能“借”会 “看”,我在表演时,总是在每次进出门时,“下意识”地手扶扶门框、脚趟趟门槛。这三“扶”三“趟”,将一个盲老太在家“看”路的方式,交待了出来。
  此外,我还让盲老太借助“摸”法来“看”——当盲老太闻知张医生未婚妻已经来到自己家时,“我”为了仔细“看”清姑娘相貌,连连用自己的手,喜滋滋地将张医生未婚妻面庞摸了个遍,并满有把握地称赞了一番;
  当盲老太被张医生的未婚妻扶着坐向小竹椅时,“我”为了“坐”得踏实,一边用一只手紧紧抓着张医生未婚妻的手臂向下蹲,一边用另一只手摸向身后的椅把,并顺着椅把往下落座;
  当盲老太向张医生转交乡邻们答谢的礼物时,“我”一边摸“礼”听“音”,一边根据礼的形状与发出的声音,清楚地交待出这些礼物的名称:茶叶、木耳、蘑菇、笋子、脚盆……
  以上关于盲老太表演细节的设计与体现,当然不是保证该角色表演成功的所有前提,诸如对全剧生活的认识与发掘,对全剧主题的理解与体现,对角色的分析与把握,对人物台词、节奏、情绪的定位与控制等,同样需要努力。只是限于本文主旨,不容赘述。
  (作者单位:六安市皖西庐剧团)
  责任编辑:周蕾 姚少宝
其他文献
一个成功母亲的教子之道  ■韦继兰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对她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
【摘要】在报业一向发达的日本,受众主体意识的提升却始终不能改变媒介机构的“受众被动”的观念,让日本报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本文以受众角色的转变为切入点,通过一位日本老报人的报业生涯,对日本报业从繁荣到滞缓的原因作了分析。  【关键词】受众地位 日本报业 新媒体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WAN)2005年编制的《World Press Trends》里的“世界主要国家的报纸发行量和千人报纸拥有量(20
【摘要】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泛滥引起观众的反感,而一种新形式的植入式广告——广告剧,不仅使广告商掌握主动权,还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本文通过传统植入式广告与广告剧的比较,探讨了广告剧的优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广告剧 植入式广告 广告营销    【摘要】在消费者日益注重体验的今天,加强广播广告的体验性成为提高广播广告质量的一条途径。本文运用体验营销理论,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和行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对老年频率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择取国内较有代表性的老年频率为样本,通过内容统计和文本分析,对当前老年频率的市场比例、生存现状做出了论述。并从“积极老龄化”这一视角,分别从“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探讨了老年频率的现况和症结,并以“去老年化”为中心,尝试提出解决症结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老年频率 积极老龄化 去老年化    广播是老年群
【摘要】本文以开心网的社交类游戏“开心农场”在广大白領及高校学生中的迅速走红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该游戏走红的原因,并综合了它为媒体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其盈利模式的简单分析。  【关键词】社交类游戏 创新扩散理论 互动性 创收  “今天你‘偷’了吗?”别紧张,这不是生活中的犯罪,而是网络中的游戏。8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个名为“偷菜”的网络游戏迅速在白领中流行,交换偷菜或保护菜地的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强调:“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指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减少贫困人口。”我们新闻媒体承担引导舆论的历史重任,厚载着党和人民
没吃完的饭菜可以趁热放冰箱吗?  通常人们都觉得热菜直接放冰箱会增加冰箱制冷的负担,会对冰箱有所损害。  其实,热菜放入冰箱并不会对冰箱硬件造成破坏,而是可能会造成冷藏室的环境被细菌污染。热食进入冰箱后,會使冷藏室内整体温度升高,这样给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饭菜在室温下放凉的过程中,室温为细菌提供了非常好的生存环境,会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尤其是夏天,半小时内细菌的数
便秘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常见的原因有:年老体弱、肥胖或运动过少所造成的肌力下降。饮食过少、食物过于精细、膳食中纤维少所造成的刺激不足。此外,饮食中缺水和油脂也是常见的原因。针对以上几点,推荐几则食疗验方,有此疾者不妨一试。  (1)木耳萝卜汤:黑木耳100克,白萝卜250克,调味料适量。将黑木耳水泡,洗净。白萝卜洗净,切块。加调味料如常法烧汤,佐餐
无法隐藏的血迹
期刊
【摘要】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电视新闻报道首选样式,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本文从现场报道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对如何准确把握现场,深入挖掘现场,真实表现现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 现场报道 现场采访    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置身于现场采访,跟随事件进程,以声画同步的方式告诉观众所见、所闻、所感。在许多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现场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牢牢吸引着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