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绅眼中的“道光萧条”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10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道光初年,浙江嘉兴郊外。
  一位老者坐在院子里,凝视着绕膝玩耍的孙子。他叫沈铭彝,曾是县里的候补训导,相当于县中学候补校长。晚年身体不适,回乡闲居。坐拥一二百亩田地,加上开馆授课的微薄收入,还能维持全家八口的生计。然而,他的乡绅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一切麻烦都源于一个闻所未闻的新名词——“道光萧条”。
  癸未大水
  沈铭彝居住的村子名叫竹林里,夹在嘉兴县新丰镇和新篁镇之间,是个水网密布的小村庄,人们每次出行都得预约船只和船工。
  道光三年(1823年)五月二十日,沈铭彝送继子到县城读书,赶二十二日的迎送入学仪式和文庙祭祀典礼。然而,他赶上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癸未大水”。
  这年的天气很怪,苏杭地区的大雨从阴历二月一直下到九月,引发严重水灾。沈铭彝目光所及,“水深三尺,几及岸矣,近田俱没”。竹林里“惟大塘环桥可过,余外乡村小桥俱不能去”。沈铭彝犹豫再三,还是觉得“入学谒圣乃士子进身之始”,就是下刀子也得参加。于是,他找了条小船,冒险出发,途遇小桥就卧倒,到了新坊镇再换乘大船,抵达县城时天已擦黑。几十里水路走了一整天。
  更让沈铭彝闹心的,是水灾对农业的毁灭性打击。田地被水浸泡良久,不仅水稻绝收,而且肥力受损。天灾导致农田减产,许多佃户交完租税,几乎剩不下口粮。而收不齐租子,沈铭彝这样的中小地主,就有可能饿肚子。
  癸未大水后,催租催粮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大事。每年都忙活好几个月,还得给县官送礼,请官差抓人,逼迫佃户交齐租粮。
  既然收租困难,那就干脆把田地卖了吧?种地给地主和佃户都带不来好处,地价自然就涨不起来,甚至不断下滑。有些地方的地价在二三十年间下跌了80%,依旧无人问津。即便田租打折,也找不来合适的佃户。
  沈铭彝做梦也想不到,他正经历着中国气候史的转折时期。1740?1790年间,年均气温比今天高0.6摄氏度;1791?1850年,年均气温低0.8摄氏度。尤其是1816年的平均气温,竟低2摄氏度。低温导致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在华东停留和交锋,降水和降温交织。
  通常说来,温润气候会促进水稻产量提升,成为促成乾隆盛世的诱因之一。而低温天气和连绵降水,只能促使水稻减产,对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清代中国带来深远影响。
  低温时代的来临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部分。当时北半球进入了为期15年的气温骤降期,1816?1830年平均气温创造了1600年以来最低纪录。低温促使农作物减产,导致很多国家发生“粮食骚乱”。道光初年的中国也不例外。
  道光十三年(1833年),苏杭地区再次遭遇罕见大水。连年水灾,改变的不光是出行习惯,更是沈铭彝和竹林里的生活状态。
  银贵钱贱
  沈铭彝的继子到县里读书后,多次赶考未果。直到道光三年(1823年),一个远房亲戚的门生当了浙江学政,沈铭彝多次拜会,反复送礼,疏通关系,才给继子捞了个功名。而更多穷书生,如果科考落榜,就难以改变命运,只好沉淀乡村,过着谋生艰难的日子。
  进入道光年间,这些读书人的生活更加困顿。沈铭彝发现,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月,“菜油每斤一百四十文,花油每斤一百十文,桕椤每斤一百八十文,棉花每斤一百文,皆从来所未有,其余无不昂贵。米价虽不至如上秋六洋,此时亦每石四洋以外,寒士何以过活”。就连文史书籍,售价也高不可攀。一部《昭代丛书》卖十两银子,一般的读书人根本买不起。
  物价上涨带来的,不光是生活成本的提升,更有农村副业的凋敝。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互为补充,一旦“耕”掉链子,“织”还能维持生计。然而,在道光年间,“标布不消,布价遂贱,加以棉花地荒歉者及今四年矣。棉木既贵,纺织无赢,只好坐食,故今岁之荒,竟无生路也”。 棉花歉收,棉价上涨,棉布滞销,布价下跌,这一涨一跌,使棉纺织业陷入困局。
  让沈铭彝烦心的不光是物价上涨,还有越来越高的纳税成本。官府规定,纳税须用银两,但市面上常用铜钱。雍正乾隆年间,银钱比价长期稳定在1:1000的水平,即1两银子可兑1000文铜钱。而到道光年间,这个比价增至1:2200。如果纳银交税,就得多花一倍的铜钱。
  学者林满红发现,嘉庆十三年(1808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国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减少了30%,从而出现银两的“通货紧缩”。与此同时,私铸小钱和外国轻钱的流入,使铜钱的流通量猛增,从而出现了铜钱的“通货膨胀”。那么,这些银子究竟去哪了呢?
  中国的白银产量有限,市场上流通的白银主要来自中西贸易。整个18世纪,中西贸易的基本结构,是西方列强用美洲白银作为支付手段,换购中国的茶叶、生丝、瓷器等。长期顺差的状态,被大量输入的鸦片打破。鸦片逐渐取代白银,成为英美列强在中西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手段。为了购买鸦片,中国市场上的白银大量外流。1800?1834年间,白银外流的总量多达2941.6万两,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多。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美洲白银的减产,使全球白银供应紧缺,中国市场也受到了影响。白银外流和减产,成为银贵钱贱的主要诱因。考虑到官府95%的支出,以及民间75%的支出,都用白银给付,银贵钱贱的市场影响之大,可以想见。
  银贵钱贱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以白银计价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价格下跌,使这些行业遭受了较大冲击,一方面导致商业活动减少,加剧了市场的萧条,一方面导致赋税征收艰难,拖欠成为常态,维持官员薪俸和军队饷银已属不易,遑论加薪。量入为出的财政体制,导致吃皇粮者长期不加薪,合法收入与物价无法匹配,对官场陋规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未能跨过去的转型门槛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代诗人龚自珍在一篇题为《西域置行省议》的文章里写道:“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这就是同年登基的道光帝必须面临的局面,也是沈铭彝所处的时代。当代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道光萧条”。
  这是一次经济增速下滑的衰退。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麦迪森(Angus Maddison)运用购买力平价法的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GDP在全球所占比重从23.1%提高到32.4%,年均增速0.85%;而欧洲的GDP的比重仅从23.3%提高到26.6%,年均增速0.21%。然而,此后100年间,中国经济不仅增速放缓,而且比重下滑,到1900年时只剩11%。显然,1820年是个由繁荣到萧条的转折点。这年及其以后的30年间,正是道光帝统治时期。
  这是一次新旧问题叠加的衰退。
  乾隆后期凸显的人口膨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物价上涨、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在道光年间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叠加了气候变冷、银贵钱贱等新问题。这是历代统治者都未曾遇到的新情况,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到极限后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化解这样的新局面,需要决策层既懂经济学,又有大智慧,更有创新思维和进取的勇气。
  这又是一次主动寻求改变的机遇。
  纵观世界历史,衰退从来都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提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对于道光帝来说,破题之道在主动求变。改“抑商”为“重商”,发展近代工商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消化人口膨胀带来的生计压力;结束闭关,扩大外贸,获取源源不竭的海外资源,弥补国内市场的流动性短缺;改变人才评价机制,默许发明创造,认可多元发展,杜绝“万马齐喑”,给社会注入积极向上的创新驱动力。遗憾的是,道光君臣没有这样的见识和勇气。他所重用的大臣,如曹振镛、穆彰阿,以“多磕头少说话”为能事。面对外部世界对中国经济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光君臣倾向于小修小补。就连改漕运为海运这样的微改革,都要争论多年,久拖不决。“道光萧条”带来的转型门槛,中国终究没能主动跨越。
  历史提供的机遇,“有效期”截至1840年。其后,中国只能被动融入全球经济,而这一过程充满艰辛、波折、动荡和屈辱,代价更大、成本更高。
  乡绅沈铭彝对此一无所知,只是把他在“萧条”岁月的生活和疑惑,通通写进了一本题为《沈竹岑日记》的书里,流传至今,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一把钥匙。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
其他文献
“上一轮是救命,这一轮是搞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说。曾任职国务院国资委的周放生亲历了2000年前后的那一轮国企改革。  新一轮混改的起点不低。目前,中国已有90%的国企完成股改,70%的央企净资产已归属上市公司。央企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的户数达52%,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资产更是占据全部境内央企上市公司资产90%以上。  但国企现状仍然饱受诟病。以2013年为例,中国非金融国有
期刊
犹如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2014年中国公募基金的生存状态也是悲欣交集:在数年的艰难时势中终于将资产管理规模推上6万亿元大关,下半年的行情大逆转又让基金经理一年的收成有了着落。但是,在前途重归光明之时,基金经理们却纷纷倒戈,“另立山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93家纳入统计的基金公司离职人数已逾200人,2013年约140人,而2012年则为110人,基金业年离职人数的历史纪录被再次刷
期刊
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中国政府网、瞭望智库举办的“文津圆桌论坛”1月9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煤炭清洁利用的路径选择”为主题,围绕煤炭如何清洁高效利用、煤化工产业发展如何避免妖魔化展开研讨。  李毅中(工信部原部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必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按规划到2020年控制在42亿吨之内。为此,一要控制煤炭的供给
期刊
1月15日,央行公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1.69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6973亿元,明显高于最近两年的历史同期水平。  数据甫一公布,包括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宏源证券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认为,银行在政府全面清理融资平台前向其加大贷款投放,是带动社会融资规模在12月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融资的大幅增长也表明了影子银行业务恢复有不小空间。  
期刊
希腊又掀“退欧”风波。两年半前闹第一次风波时,有人用“希腊占欧元区经济规模约2%”来暗示“退欧”可行,现在已不必如此委婉了。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与财长等人1月初放话,如果希腊激进左翼联盟在25日大选中获胜,希腊退欧(Grexit, Greece+exit的合成词)将是“可消化的”。  毕竟,欧元区今时不同往日:金融市场趋于平稳,经济微弱却持续地增长,南欧多国渐离危机泥潭,欧洲央行担起银行
期刊
《沙尔利周刊》袭击事件让整个欧洲猝不及防,举世为之震动。一时间,两个具有哲学意味的命题引起了欧洲人的极大关注:一个是“言论自由还是尊重信仰”,另一个则是如何贯彻“自由迁徙”这一欧盟认定的基本人权。前一个话题自近代以来就始终存在,而后一个也就是移民问题,则是到1980年代才逐步显现出来。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似乎关于后者的争论更能在实际政策领域产生影响。  欧盟国家上一次遭遇严重恐怖袭击还是200
期刊
在楼市库存压顶下,政策层面的宽松能否“救活”房地产市场还是未知数。  连续两个月中央层面密集对房地产表态,地方政府频发“救市”政策,给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新一轮的房地产“救市”方案正在发酵。日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对多地的调研采访中了解到,限购、限贷政策放宽以来,10月份房地产的交易量明显活跃,对购房发放补贴、契税优惠等措施效果渐显。  但在调研中,不少地方业内人士反馈,
期刊
白酒行业“混改”热潮来了。  2014年12月1日,被称为白酒行业首单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正式落地。据老白干酒业公告显示,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3500万股,共有5家投资者参与此轮增发。此前,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沱牌舍得、剑南春等酒企先后传出欲改制的消息。  自严控“三公”消费的政策出台以来,一线白酒企业茅台、五粮液等以及二线白酒企业中的山西汾酒、水井坊、沱牌舍得、酒鬼酒等业绩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
期刊
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馆长王巍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我做了13年并购公会的会长,从起步到现在,2015年准备退休了,作为并购公会的普通理事。”  “我是个坏人。”王巍常如此自嘲。他的“坏”体现在,从并购到金融博物馆,不断地“破坏旧事物、老环境、已有秩序,创建新规则,发现新价值”。  由于近年来在天津、北京和苏州筹建金融博物馆,王巍有了“金融扫盲教父”的名号。他表示,“我们从民间自下而上地推
期刊
一个多月前,陌陌上市、网易发难、唐岩竖中指的事件轰动一时,引发互联网业界对新创业者和老东家关系的思考:人走茶凉还是常来常往,相互拆台还是互相帮衬,另立山头了究竟还能不能愉快相处?  浮躁商业场背后,那些欲与利的纠葛,恩与怨的情仇,如何处理旧日关系,已成为人性和商业修为的考验。  对那些门户出身的创业者们来说,这是潜藏于水面之下的另一个江湖,亦是中国式“Paypal黑帮”生长壮大前的必经之路。  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