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当代背景下产业企业转型对管理类人才要求变化的分析,明确转变后的管理类人才培养定位,进而提出课程体系重构的路径,探索出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5+3培养模式,以质量保证体系为保障实施课程,最后对取得的预期成效进行了阐述,对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5+3;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管理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34
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创造就业,双创能力的培养对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的背景下,产业行业面临转型,以管理类专业人才为例,其就业的产业行业特征发生变化,大量岗位为智能化取代,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将这类人才培养为适应时代变化的人才,成为人才培养单位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综观国内研究者从双创人才培养的背景、现状、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均进行了研究,拟通过研究找出双创人才培养的路径,切实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研究者中有项目驱动式如工商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宋淑丽,2019),联合培养式如产教融合培养大数据营销人才、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交叉学科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卢曼雯,2019),“逐渐进行时”培养模式、“三方协作型”培养模式、“在线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立体”培养模式(李范成等,2018),校企协同共育雙创人才如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李寒娜,2019)等。双创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关键是师资队伍、保障是条件,如何重构课程体系并实施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如何有效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国内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模式,本文参考国外团队学习的做法,结合本类专业的特点,依托现有的实训实践条件,尝试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对同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关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源一致,出发点均是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以木匠为例,学习木工技术技能的出发点是学好技能将来自己创业生存,采取的模式是师徒制,选择一知名匠人作为师傅,拜师学习2-3年。整个学习的形式是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师傅从木材的选购开始,到画线、解料、净料、榫卯、粘合、油漆,市场上成品销售。整个过程涵盖了采购-运输-仓储-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整个供应链管理环节、体现了价值链的过程,期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的学习。当学徒学成后开启了创业的历程,随着技术技能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其社会知名度逐渐提高,有利推动了创业的顺利进程。该木匠的创业过程,告诉我们做人融入做事,做事过程中学会做人,当技术技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的时候,可以走向创业之路,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需要持续不断的对工具、手段、对象等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是跨界的过程,需要复合型人才,创新在专注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不矛盾,创新创业本来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两者相融。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来实现。学校需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这决定着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教学条件。根据教育部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意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企业岗位的调研,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具备专业能力中的解决问题、革新创新能力;方法能力中的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社会能力中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这些能力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而创新创业能力蕴含其中。因此我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教育部指导意见中的要素外,结合企业调研结果和我校办学定位应该有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的要素。
2 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未来学校的发展课程为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的人才,需要基于创新创业过程进行模块化开发与建设作为学生学习组分。具体来说,创业主要基于团队组建与管理、创业机会的选择、商业模式确定、产品设计、营销、创业类型与政策、创业财务与风险及创办企业完整的过程。管理类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劳动关系六大模块,六大模块之间是工作业务上的推进,另外每个模块又独立发挥功能,主要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团队管理问题。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以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预算、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工作过程,模块之间业务递进又独立,为创业过程中创业机会的选择、营销及商业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铺垫。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又分别以生产类企业、商贸类企业为主,按照采购、生产(商品储存)、产品销售、商品退货为主流程为创业中的产品设计及企业运营管理奠定理论基础。物流作为流通业中的一流,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国际货运代理、报关等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有供应链流程中的业务流向,同时每个模块又是单独作为完整的业务独立发挥其功能价值。酒店管理按照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前厅、餐厅、客房、康乐四部分,每部分都是独立的业务,酒店管理作为创业中的一个具体的类型或业态,为该类型的创业奠定实践基础。总体来看这几大专业,每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技术技能的学习,其次均可以作为创业的具体业态,再次又为创业提供理论或实践基础。每个业态中模式的确定、流程、标准、观念、结构、制度等的完善与优化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每个专业中涉及到的方法或工具,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360度评价、平衡计分法;市场营销中SWOT模型、PEST模型、波特竞争五力模型、商业模式画布;工商企业管理中的PDCA、SMART、OKR、MBTI,供应链管理中的MRP、JIT、GIS、GPS等;服务管理中服务蓝图等。这些工具或方法从某一角度来看,是一种创新创业思维的学习。按照这样的理念将管理类专业课程专业按照创新创业通用课、创新创业核心课、创新创业拓展课来重构课程体系,专业之间完全打通,实现通用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这符合社会全人培养的做法。模块化的课程均支撑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 3 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综观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成果导向型团队式教学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重构后的课按照成果导向的5+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此处的5是指一个团队5名学生,分别代表5个角色。“3”一是指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3名导师;二是指公益项目、电商项目、专业项目三类项目;三是指体验、实践、实战三个阶段。管理类专业中5个角色是指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运营总监、营销总监,三导师根据项目的内容分阶段加入项目的指导。
4 基于5+3模式的课程实施
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是关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模块选择恰当的师资参与人才培养,比如体验类的项目中根据支撑项目的教学模块,选择专业导师,体验类的项目主要由体现不同业务类型整个创业过程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沙盘、物流沙盘、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营销沙盘、企业经营管理沙盘、酒店沙盘、电子商务沙盘为主线开展模块化教学,这类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及供应链管理的思路分不同学期递进学习;根据学生先决认知情况,开展实践项目的学习,比如商业体验中心的商业实践、北江人才项目实践、崇正茶语项目实践、凤凰公寓實践项目、菜鸟驿站实践项目,该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导师的教学模块教学加入项目的指导过程中;经过前期的体验项目和实践项目,由团队开始进行实战项目的学习,比如乡村振兴项目、民宿运营、农村物流、公益项目、园区运营、电商项目乃至公司注册运营,本阶段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共同指导5名学生构成的团队,进行实战项目的运营。各项目是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是创新创业体验与实战的过程,当涉及纯技术领域的项目时,需要跨专业团队的融合,这体现了创新创业的跨界,及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需求。无论哪种项目的学习,学生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学习,每类项目之间学生通过比较、内化,最后达到迁移的程度,实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如图。每个模块的教学可以进行更细的模块划分,比如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分为创新模块中的横向思维与创新、辩证思维与创新、TRIZ原理与创新、移动互联网思维与创新,创业模块分为创业需要心理准备、创业需要创造条件、创业需要捕捉机会、创业需要团队协作、创业需要项目落地、创业需要人脉与组织、创业需要相关流程与法律知识、创业需要商业计划书。这十二个模块是独立的,每个专业从中选择四个模块,四个模块分别由比较擅长该模块的教师各选一个模块,由四位教师实现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教师团队将课程建成线上精品课程,线上线下实施,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5 人才培养实施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认为:“高质量不是来自基于结果的产品检验,而是来自于基于过程的不断改善”。人才培养实施的质量主要依托基于PDCA的教学诊改保障体系,按照55821(五纵五横八字螺旋二引擎一平台)的教学诊改体系,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方面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当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立即启动一个PDCA循环,每发现一个问题,即可启动一个循环,按照SMART的原则做好计划,进而实施、检查、调整,直至质量的提升。
6 创业创新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预期成果
实施重构后的课程,逐渐探索并逐渐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范式供同类专业借鉴;对模块化的课程,进行市场化的开发,实现职业教育的育训结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在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专利、企业孵化等创新创业成果方面取得成效;经过长期的积累,凝练为教学成果,向省内外推广;将成熟的模式在“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7):8.
[2]翟树芹,郎东梅,陈靖韬.经贸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8):58.
[3]宋淑丽等.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视角[J].北方经贸,2019,(4):149.
[4]卢曼雯.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10):81.
[5]李范成,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8,(2):217.
[6]李寒娜.校企合作下我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113.
通过对当代背景下产业企业转型对管理类人才要求变化的分析,明确转变后的管理类人才培养定位,进而提出课程体系重构的路径,探索出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的5+3培养模式,以质量保证体系为保障实施课程,最后对取得的预期成效进行了阐述,对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5+3;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管理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34
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创造就业,双创能力的培养对于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的背景下,产业行业面临转型,以管理类专业人才为例,其就业的产业行业特征发生变化,大量岗位为智能化取代,创新的商业模式为经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将这类人才培养为适应时代变化的人才,成为人才培养单位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综观国内研究者从双创人才培养的背景、现状、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均进行了研究,拟通过研究找出双创人才培养的路径,切实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研究者中有项目驱动式如工商管理专业项目驱动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宋淑丽,2019),联合培养式如产教融合培养大数据营销人才、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交叉学科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卢曼雯,2019),“逐渐进行时”培养模式、“三方协作型”培养模式、“在线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立体”培养模式(李范成等,2018),校企协同共育雙创人才如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李寒娜,2019)等。双创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关键是师资队伍、保障是条件,如何重构课程体系并实施是人才培养的根本。
如何有效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国内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模式,本文参考国外团队学习的做法,结合本类专业的特点,依托现有的实训实践条件,尝试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对同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关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源一致,出发点均是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以木匠为例,学习木工技术技能的出发点是学好技能将来自己创业生存,采取的模式是师徒制,选择一知名匠人作为师傅,拜师学习2-3年。整个学习的形式是项目导向、工学结合,师傅从木材的选购开始,到画线、解料、净料、榫卯、粘合、油漆,市场上成品销售。整个过程涵盖了采购-运输-仓储-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整个供应链管理环节、体现了价值链的过程,期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的学习。当学徒学成后开启了创业的历程,随着技术技能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其社会知名度逐渐提高,有利推动了创业的顺利进程。该木匠的创业过程,告诉我们做人融入做事,做事过程中学会做人,当技术技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的时候,可以走向创业之路,为了获得更高的效益,需要持续不断的对工具、手段、对象等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是跨界的过程,需要复合型人才,创新在专注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不矛盾,创新创业本来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两者相融。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来实现。学校需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这决定着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教学条件。根据教育部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意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企业岗位的调研,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具备专业能力中的解决问题、革新创新能力;方法能力中的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社会能力中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外语(语言)应用能力。这些能力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而创新创业能力蕴含其中。因此我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了教育部指导意见中的要素外,结合企业调研结果和我校办学定位应该有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的要素。
2 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未来学校的发展课程为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技能的人才,需要基于创新创业过程进行模块化开发与建设作为学生学习组分。具体来说,创业主要基于团队组建与管理、创业机会的选择、商业模式确定、产品设计、营销、创业类型与政策、创业财务与风险及创办企业完整的过程。管理类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劳动关系六大模块,六大模块之间是工作业务上的推进,另外每个模块又独立发挥功能,主要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团队管理问题。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以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市场营销组合、市场营销预算、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工作过程,模块之间业务递进又独立,为创业过程中创业机会的选择、营销及商业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铺垫。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又分别以生产类企业、商贸类企业为主,按照采购、生产(商品储存)、产品销售、商品退货为主流程为创业中的产品设计及企业运营管理奠定理论基础。物流作为流通业中的一流,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国际货运代理、报关等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有供应链流程中的业务流向,同时每个模块又是单独作为完整的业务独立发挥其功能价值。酒店管理按照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前厅、餐厅、客房、康乐四部分,每部分都是独立的业务,酒店管理作为创业中的一个具体的类型或业态,为该类型的创业奠定实践基础。总体来看这几大专业,每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技术技能的学习,其次均可以作为创业的具体业态,再次又为创业提供理论或实践基础。每个业态中模式的确定、流程、标准、观念、结构、制度等的完善与优化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每个专业中涉及到的方法或工具,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360度评价、平衡计分法;市场营销中SWOT模型、PEST模型、波特竞争五力模型、商业模式画布;工商企业管理中的PDCA、SMART、OKR、MBTI,供应链管理中的MRP、JIT、GIS、GPS等;服务管理中服务蓝图等。这些工具或方法从某一角度来看,是一种创新创业思维的学习。按照这样的理念将管理类专业课程专业按照创新创业通用课、创新创业核心课、创新创业拓展课来重构课程体系,专业之间完全打通,实现通用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这符合社会全人培养的做法。模块化的课程均支撑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 3 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综观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成果导向型团队式教学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重构后的课按照成果导向的5+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此处的5是指一个团队5名学生,分别代表5个角色。“3”一是指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3名导师;二是指公益项目、电商项目、专业项目三类项目;三是指体验、实践、实战三个阶段。管理类专业中5个角色是指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运营总监、营销总监,三导师根据项目的内容分阶段加入项目的指导。
4 基于5+3模式的课程实施
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是关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模块选择恰当的师资参与人才培养,比如体验类的项目中根据支撑项目的教学模块,选择专业导师,体验类的项目主要由体现不同业务类型整个创业过程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沙盘、物流沙盘、人力资源管理沙盘、营销沙盘、企业经营管理沙盘、酒店沙盘、电子商务沙盘为主线开展模块化教学,这类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及供应链管理的思路分不同学期递进学习;根据学生先决认知情况,开展实践项目的学习,比如商业体验中心的商业实践、北江人才项目实践、崇正茶语项目实践、凤凰公寓實践项目、菜鸟驿站实践项目,该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和专业导师的教学模块教学加入项目的指导过程中;经过前期的体验项目和实践项目,由团队开始进行实战项目的学习,比如乡村振兴项目、民宿运营、农村物流、公益项目、园区运营、电商项目乃至公司注册运营,本阶段由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共同指导5名学生构成的团队,进行实战项目的运营。各项目是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是创新创业体验与实战的过程,当涉及纯技术领域的项目时,需要跨专业团队的融合,这体现了创新创业的跨界,及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需求。无论哪种项目的学习,学生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学习,每类项目之间学生通过比较、内化,最后达到迁移的程度,实现了所学知识的应用如图。每个模块的教学可以进行更细的模块划分,比如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分为创新模块中的横向思维与创新、辩证思维与创新、TRIZ原理与创新、移动互联网思维与创新,创业模块分为创业需要心理准备、创业需要创造条件、创业需要捕捉机会、创业需要团队协作、创业需要项目落地、创业需要人脉与组织、创业需要相关流程与法律知识、创业需要商业计划书。这十二个模块是独立的,每个专业从中选择四个模块,四个模块分别由比较擅长该模块的教师各选一个模块,由四位教师实现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教师团队将课程建成线上精品课程,线上线下实施,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5 人才培养实施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认为:“高质量不是来自基于结果的产品检验,而是来自于基于过程的不断改善”。人才培养实施的质量主要依托基于PDCA的教学诊改保障体系,按照55821(五纵五横八字螺旋二引擎一平台)的教学诊改体系,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方面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当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立即启动一个PDCA循环,每发现一个问题,即可启动一个循环,按照SMART的原则做好计划,进而实施、检查、调整,直至质量的提升。
6 创业创新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预期成果
实施重构后的课程,逐渐探索并逐渐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范式供同类专业借鉴;对模块化的课程,进行市场化的开发,实现职业教育的育训结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在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专利、企业孵化等创新创业成果方面取得成效;经过长期的积累,凝练为教学成果,向省内外推广;将成熟的模式在“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7):8.
[2]翟树芹,郎东梅,陈靖韬.经贸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8):58.
[3]宋淑丽等.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视角[J].北方经贸,2019,(4):149.
[4]卢曼雯.大数据时代营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10):81.
[5]李范成,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8,(2):217.
[6]李寒娜.校企合作下我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