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涂里塘矿泉水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xww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涂里塘矿泉水厂利用2号和8号泉进行生产,虽然2个泉相距仅45m,但泉的性质截然不同,水质相差甚大,2号泉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游离CO2、偏硅酸、锂、锶均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规范的界限指标,为复合型碳酸水,而8号泉水仅偏硅酸达标,具有一定的特色。本文通过调查其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数据来分析研究2个泉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理。
  [关键词]含水层 构造 矿泉水 水质 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 P64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3-2
  1矿区概况
  水源地位于丘陵山区,北西部海拔125~168.5m,坡度8~26°;南东部海拔221.5~300m,坡度13~35°;中部为北东-南西向分布的谷地,长2km。丘陵区植被发育。地表小溪流较发育,南东方向上磷水库面积约1800m2,蓄水量约4万m3。水源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1442mm,每年4~9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0%;年蒸发量996~1406mm,降雨量大于蒸发量。
  2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及周边出露地层有白垩系上统南雄组、侏罗系中统漳平组、侏罗系下统金鸡组、震旦系及第四系;区域内断层较发育,且规模不一,按走向分主要有两组断层,即北东向的F1~F3断层和北西向的F5断层。水源地处于莲花山北麓的九龙嶂北西侧丘陵山区,F1(五华—永定)断层带上。在水源地范围沿断层出露16个泉(或泉群),矿区主要开采的2、8号泉也分布在其中,该断层走向NE35°,倾向北西,倾角36~43°;上盘为白垩纪上统南雄组地层,下盘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侵入的花岗岩。地下水类型有:红层裂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其中红层裂隙水富水性弱;块状岩类裂隙水富水性中等。
  矿区内2、8号泉均为天然出露的矿泉,2号→8号泉方向235°,两眼泉间距45m,泉口标高均为+120m,高出沟谷5m,其中2号泉在断层带上,为一断层上升泉,属复合型碳酸矿泉,具承压特点;8号泉产在断层带次一级硅化破碎带中,为一下降泉,属硅酸矿泉,不承压(见图1)。
  3水质特征
  2号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类型;pH值6.28~8.14,属中性水;其中溶解性总固体2089~2180mg/L,属微咸水,游离CO2313.6~399mg/L,偏硅酸含量119~128mg/L,锂含量0.30mg/L,锶含量1.18mg/L,均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规范的界限指标,为复合型碳酸水,水质较稳定。但铁、锰、氟含量超标,经水质净化设备净化后已达标。
  8号泉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类型;pH值6.60~7.46,属中性水,溶解性总固体107~110mg/L,属淡水;偏硅酸含量28.3~37.81mg/L,含量变化稍大,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规范的界限指标,为硅酸型矿泉水,与2号泉水质差异较大。
  2号泉为复合型矿泉水(口感微咸),其中有五项元素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而与之相隔仅45m的8号泉只有偏硅酸含量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周边发现的1号、13号、14号、7号、9号、4号、3号等泉水均未出现微咸口感。现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对2号和8号矿泉水的形成机理进行相关分析。
  2号泉为上升泉,属承压水,埋深比8号泉深,属于较深层的地下水;2号泉水历次化验的Na+:Cl-摩尔浓度的比值范围为20.07:1~48.375:1,可以排除源于古海水的可能;将2号泉水历次的化验结果投影到piper三线图上(见图2),属于典型的深层花岗岩裂隙水;2号泉位于F1断层破碎带,断层下盘为燕山三期花岗岩,上盘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组砂岩,2号泉必然与地表的潜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现初步推测2号泉水中有一部分水来源于深层的承压水,该部分水在花岗岩裂隙中受高温高压的影响,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溶滤了花岗岩中的Na、Ca、Fe、Mn等诸多元素。一部分水来源以地表的潜水,在深层的承压水沿断层上升的过程中与地表的潜水发生混合,从而形成了矿化度、游离CO2、锂、锶、偏硅酸含量5项界限指标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的重碳酸钙钠型矿泉水,其中Na、Ca、Fe、Mn等元素都远远高于8号泉水。
  8号泉为下降泉,且水中Na+、TFe、Mn2+等离子含量低,初步推断其类型为潜水,属非承压水,在其水循环过程中溶滤了其路径上的岩石的有益成分后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
  作为汇水面积不是很大的潜水,其丰枯水期的流量应有较明显的波动,据以往的监测数据显示其变化起伏也较明显,和推导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环境是:2号泉中一部分水为深层花岗岩裂隙水,在深层受高温高压的影响而溶解了花岗岩中较多元素;一部分水来源于断层中的潜水,最终形成了矿化度、游离CO2、锂、锶、偏硅酸含量5项界限指标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的重碳酸钙钠型矿泉水。8号泉为类型为潜水,属非承压水,是以大气降水深入补给基岩裂隙水后,沿断裂带和延伸较深的节理裂隙,经深部循环运移,在其水循环过程中溶滤了其路径上的岩石的有益成分后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经野外实地调查表明,涂里塘矿泉水在埋藏条件、循环条件、水力性质、动态变化以及水质情况等都具备矿泉水的一般特征。
  4允许开采量
  4.1动态观测
  据原“七二三地质大队”在1994年1月~1995年3月期间对2号、8号泉的抽水总量动态观测来看,2号泉71.54~78.80m3/d,8号泉52.70~58.75m3/d。2010年储量核实期间的厂区抽水总量,2号泉74.3~77.8m3/d,8号泉54.9~57.6m3/d。从多年动态监测数据可看出开采多来天然流量没有减少,泉流量基本稳定。
  4.2允许開采量
  2号泉、8号泉,原流量分别为0.186~0.203L/s、0.114~0.140L/s,总流量为0.300~0.343L/s。在原泉眼处开挖建成浅井,即2号井(泉)、8号井(泉)。建井后2号井(泉)的抽水量为73~78m3/d,8号井(泉)的抽水量为55~61m3/d,总流量为128~139m3/d。1995年10月,原广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2号井C级允许开采量70m3/d、8号井C级允许开采量50m3/d,两井共120m3/d。
  经核实工作于丰、枯水期分别对2号井、8号井进行抽水试验,单井涌水量分别为74~78m3/d、55~58m3/d,总涌水量129~136m3/d。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进行了动态观测。2号井的涌水量77~80m3/d,8号井的涌水量57~60m3/d,总涌水量134~140m3/d。以上成果表明,两井的涌水量与原评价期间的涌水量变化不大。
  涂里塘矿泉水经过多年开采,通过本次核实表明,水质比较稳定,水量波动不大。因此,原广东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的C级允许开采量可以升为B级。截至2011年1月19日,涂里塘矿泉水保有B级允许开采量120m3/d,其中2号井70m3/d、8号井50m3/d。
  5存在问题及建议
  1.2号泉铁、锰、氟超过限量标准,矿泉水厂引进净水设备后初步试验可以降低,使其达到规范要求,而不影响其它达标界限指标,但为保证矿泉水产品,建议对净水设备处理后的水进行长期内部监测,确保界限指标和限量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8号泉在2006年至2010年的三份水质分析结果中,偏硅酸含量仅有一次为28.3mg/L,应对其进行加密监测,确保水质后供应市场。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梅县涂里塘饮用天然矿泉水勘查评价报告》.1995年.广东省地质局七二三地质大队.
  [2]《广东省梅县涂里塘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核实报告》.2010年.广东省地质局七二三地质大队.
  [3]《地下水运移模型》.1993年.南京大学.朱学愚、谢春红.
  [4]《中国天然矿泉水资源形成分布特征》.2011年.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张振权.
其他文献
[摘要]1820年前后霍乱在中国的第一次大流行,开启了人们的霍乱认知之路。中医的霍乱病因认知有追本溯源的意识,面临新型传染病的到来,传统医学亦不断自我调试,展现出从哲学医学向科学医学转型的努力。但受传统医学框架的限制,突破显得纠结和困难。令人惊异的是,在古典霍乱流行病学病因获知之前,中国地方民众对于霍乱的感知极为敏感和准确,其病因查找的靶向性非常明显,并体现出与地方特色和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对比同时
期刊
[摘要]后碰撞花岗岩主要产生于碰撞事件之后,所以其空间分布可以不受构造原理的严格限制,可以横跨构造单元而存在。通常情况下后碰撞花岗岩可以分为I、S和A三种类型,从实际分布情况来看,I和S类型的花岗岩存在数量比较多而且分布也较为广泛,A类型的碱性花岗岩需要特殊的地质环境才会产生,其分布数量和分布范围与前两种类型相比多有不如。因为后碰撞花岗岩存在这些分布特点,所以单纯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对花岗
期刊
[摘要]《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文野之辨的焦点,不仅在于朱正本是否以赣南采茶戏《长歌》曲牌为基本母体进行编曲,亦在于张士燮是否套用了1958年《民间文学》刊载的《镇巴歌谣·十送》。而这些正是对“民歌”属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经地质特征研究和矿产勘查表明,牟乳成矿带金矿化遍及牟平、乳山两区的大部分地区。金矿带内已发现和探明金矿床(点)10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小型矿床40余处,总体具有点多、面广、成行、成带分布的特点。其中代表性矿床有:金青顶金矿床、邓格庄金矿床、唐家沟金矿床、三甲金矿床、英格庄金矿床等,成为胶东一个远景可观、蕴藏丰富的金矿资源基地。本文就针对山东金青顶矿床深部成矿远景进行分析,同
期刊
[摘要]在全世界文化保护的声音中,如何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是学者们共同探讨的话题。由于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对一种文化进行保护,须深入文化内部,探寻本身的传承特点与传承样态,而后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本文以麻布村的“问神”仪式为例,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察看这个微观个案,认为客家巫觋文化中的巫乐文化具有固定与活变的两种传承样态。  [关键词]巫乐;赣南客家;固定传承;活变样态  中图分类号:G112;
期刊
[摘要]青海布玛浪纳地区铜地球化学特征规模大、强度高,地表已发现多处铜铅锌银矿化线索,具有寻找中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青海布玛浪纳 铜矿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潜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 P6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0-1  该区位于唐古拉山北坡,109国道十一工区东侧通天河北岸,距格尔木市约550km,行政区划属青海省格尔木市
期刊
[摘要]该金矿铜井矿区是一个较古老的矿山,开采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因为长期的开采,原先井田中的矿体已基本被采尽。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该矿山有丰富的矽卡岩型矿床。因此,本文主要对该矿山中的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旨在为今后的地质探矿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金矿 矽卡岩型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1-1  0
期刊
[摘要]本文概述了新疆若羌县索拉克萨依铜金矿形成的区域背景地质特征,并对索拉克萨依铜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及其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描述,文章最后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索拉克萨依 铜金矿 地质特征 成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3-1  新疆若羌县索拉克萨依铜金矿地理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的古陆缘地块红柳沟和拉
期刊
[摘要]宁东煤田韦州矿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南地区,其煤层中能够供开发的区域主要是沿韦州倾斜两翼而展开,煤层主要分布有无烟煤以及焦煤、瘦煤和各种肥煤、气煤等等。矿区的煤变质程度主要是向东翼倾斜,然后斜转折端,再向斜西翼处出现增高。本文主要探究宁东煤田韦州矿区煤变质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宁东煤田 韦州矿区 煤变质 规律 成因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贵州岑巩县大有乡木召古城遗址的布局特点、时代和文化性质。结合文献中关于元明时期田氏思州政治变迁的记载,提出该古城约从1275年沿江安抚司设置时起,至1281年成为思州田氏土司政治中心后进一步完善,并一直使用至永乐十三年(1415)左右,经历约140余年的政治变迁,其真正被废弃的时间可能晚至正统末年(1449)。特别是在1281年至1413年间,古城曾是元明思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