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但比起国家的投入力度,农村的进步还是较慢。据有关调查显示,主要原因在于没能用科学知识主导农村的发展,现如今,破在眉睫的问题是将教育引进农村,尤其是职业教育。我院领导高瞻远瞩,与政府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实施“政校合作、校企合一”模式,将职业教育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校合作;校企合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涵盖了高职院校“软件”建设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产学结合与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等等。农业高职教育属于:“农业”、“高等”、“职业”三种属性。
  “三农”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三农”来支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之一是发展农村教育。
  农业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农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在新的形势下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不利,层次不稳,类型不成熟,特色不鲜明,缺少示范性学校。
  职业教育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争取做到毕业就上岗,但学生毕业后不能回到农村从事田间地头的工作,仍然不能及时解决农民的知识短缺问题,而将职业教育办在农村,在当地设立分院,现场指导,这将是一个创新,也将给农民带来“智”的实惠,我院领导积极与政府合作,在乡村设立分院,将引资到农村转变为引“智”到农村。
  我院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乡镇设立分院
  在齐齐哈尔依安县依龙镇设立分院,设置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专业。
  (一)专业长负责制:专业长负责开设专业,开办对应公司,定期输送知识到农民手中,不定期的检查和更新。
  (二)农民利用科学知识务农:农民边学习边生产,以知识促生产,将农副产品科学有效的投入生产,合理有效的加工输出。
  (三)政府支持,通力合作:政府给予经济支持的同时,做好学校和农民的协调工作,合理有效的调配农、林、牧、渔等产品。
  为依安县依龙镇的发展服好务。真正让全镇实现招亿元商、养万头牛、摘千木果、修百里路,建十栋楼的设想。
  二、“送教下乡”,创新办学模式
  “送教下乡”的最大特点是院校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开设现代农艺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利用农闲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主要开展订单式、产学研一体化两种形式培养人才。开展三农教育。
  农业教育:面向现代农业的教育,适应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和WTO对农业的新要求,将传统农业教育扩延到大农业领域。
  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重点是职前青年的职业教育,主体是直接对农民开展各类岗位培训。
  农民教育:这是现阶段各类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主体,也是重点,是农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农民学员自愿报名和乡镇推荐相结合
  理论教学采取集中讲授、小组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能教学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的方式进行。
  (二)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
  1、政校合作
  在此改革创新之际,打造品牌的时代,我院将民主和民办相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
  2、校企合一
  让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下练成职业人,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让企业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形成各类人才有序流动,用人才和教育的支撑推动创新模式;让学校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降低办学成本。学院的教育和实习设备进入自我更新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曹勇安.政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
  [2]曹勇安.校企合一产学一体——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人才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04).
  [3]郑育杉.学生管理案例集[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2009,(8).
  [4]陈敏.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日本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期刊
摘要:本文在阐述西方人本主义德育理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在德育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思路,主张强化“以人为本”的德育共识,注重人性塑造与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积极应用移情与同理技术。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教育;人本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近年来,随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问题教学法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与环节;再生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与归宿。有效问题要具备五个特点,即“趣、精、巧、适、活”。  关
期刊
摘要:应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家庭环境量表(FES)等测量635名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性及家庭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与职业目标上困扰最大。 FES部分因子与FARS部分因子相关显著,家庭环境是影响新生心理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应当根据新生心理适应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讲座和团体辅导帮助新生提高心理适应水平。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代大学教育的思考,对大学应有之“道”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对当代大学之“道”的缺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补位措施。  关键词:大学之“道”;缺位;补位  中图分类号:G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1    一、对大学之“道”的内涵分析  笔者通过对近代大学教育的思考和总结,将大学之“道”概括为:“育人为本、学术为根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表现,总体来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总是会发现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表现。实施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地强化个人道德意识和内在修养,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和培养机制,内外形成合力,是矫正大学生不道德的行为和培养其良好道德行为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平等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现实世界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等问题。针对女性的无形性别壁垒还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存在。作者从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路径依赖的广泛存在和复杂的现实决定性几个方面对无形性别壁垒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寻求帮助女性突破无形壁垒的有效方法,寻求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性别壁垒;性别期待;伦理反思;平等  中图分类号:B82
期刊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是新时期党对党建理论工作的新突破,研究生党员人数多、党建辐射面广,构建研究生学习型党组织对增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构建研究生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及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型;党组织;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学习型党组织理论的起源  学习
期刊
摘要:文化是催生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深厚土壤,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本文着重对大众文化的表象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对校园中的大众文化引导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众文化;校园文化;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大众文化产生及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大众
期刊
摘要:宪政的形式合理性要求立法程序符合逻辑的规则体系、宪法规则本身具有确定性和自足性、宪法形式上的至上性和宪法适用程序明确化等四个方面。形式合理性是宪政的必然要求,影响着实质合理性的结果,并强化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形式合理性;宪政;宪法  中图分类号:D91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立宪程序符合严格的逻辑体系  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