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布蕾亚:骄傲强势的电影女王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su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争议与谩骂中走向巅峰
  1949年,凯瑟琳·布蕾亚出生于法国。在年少的时候,她便已经绽露出了尖锐而大胆的艺术才气。17岁时完成的处女小说《容易相处的人》在两年后的1968年出版时,便被列为18岁以下禁止购买的限制级小说,而其中粗俗不堪的语言和对性问题的开放表达让年轻的她在争议中一举成名。几年后,23岁的她参与了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的经典情色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拍摄,尽管这部电影并没有为她在演艺圈的立足和发展提供多大的帮助,然而贝托鲁奇的执导风格却无疑影响到了这位日后争议不断的女权导演。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她的作品和名气以几何级数递增。1974年,25岁的布蕾亚写出了自己的第四部小说《气窗》,并将其改编成备受争议的电影《解放的潘多拉》搬上银幕。由于影片有大量对青春期少女的性幻想直率的描写和性器官的特写,因此一问世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法国知名的《费加罗报》更是将该电影批判得体无完肤,指责其“对身体、亲密关系的公开展示、玷污和侮辱,使女性蒙羞”。正因为此,该片被封杀冷冻了长达24年之久。
  然而此举并没有挫伤布蕾亚的锐气,相反,她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着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道德尺度。随后的作品诸如《含苞待放》《非对称情爱》《罗曼史》《姐妹情色》《穿越情欲海》等,无一不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她大胆无忌的作风令法国影坛为之震惊,有人毫不客气地将她称为“女色情狂”,甚至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指责谩骂。面对这些反对者的强烈抗议,布蕾亚并没有退缩半步,而是依旧沿袭着自己的风格进行着自我创作,用一部又一部大胆前卫的影视作品不断地向世人诠释着她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女权主义。
  她的执着最终还是打动了挑剔的世人和保守的电影人。l999年鹿特丹影展为了配合《罗曼史》做世界影展的全球首映,特别举办了“凯瑟琳·布蕾亚”回顾展,被禁了长达24年的《解放的潘多拉》才得以借国际影坛重见天日。而她本人则在2001年凭《姐妹情色》一片在当年的戛纳影展中获得了“法国文化大奖”这一殊荣。
  尽管争议不断,谩骂不绝,然而这个被犀利刻薄的媒体称为“极端女权主义者”的女人却凭借着自己几十年的坚持和固执,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事业的巅峰。
  男人,在她的电影中只不过是道具
  作为一位不屈不挠的女权主义者,凯瑟琳·布蕾亚的电影一贯是高举着“女权”和“人性”两面大旗的。她总是试图在影片中表达出对社会上男女不平等的抗争,而这种抗争,在影片中则主要是通过性方面来表现的。
  她的影片极富特色。因为总是试图用“性”来诠释一切,比如对男性的不信任甚至批判、大段富有哲理的性自白、对女性特别是在性方面的思考、对性的态度等等的展现,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两性关系的探讨用对话的形式一一罗列。在这一系列的表达之中,你只能看到女性的观点,而众多的男性则被她刻意从镜头中抹去了。正如布蕾亚本人所说:“我的电影中只有女性的怨恨与欲望,而没有男性的心理。我让女人自己的身体和欲望说话。”
  对布蕾亚来说,性是女主角意识觉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她的电影重在从女性的角度表达性经验与性幻想,呈现出了一种充满了赤裸裸的肉欲和浓烈色情味的特质,有时甚至还特意加入了某些狂放夸张的暴力镜头。这种凌厉的影像风格尽管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甚至因为极端的表现形式而让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陌生的距离感,然而作为第一个无所畏惧的大胆尝试者,布蕾亚已经用作品将自己的独特魅力演绎到了极致。
  布蕾亚喜欢以青春期萌动不安的少女作为自己的女主角。她偏爱的少女们总是聪慧且早熟的,在性问题上充满了与自己年龄所不相符的躁动与焦虑。她的影片中并不带有某种对逝去的豆蔻年华的沉重追忆和缅怀,而是以尖锐独到的笔触去抒写这些花季少女的慧黠多思和内心深处所埋藏的隐秘激情。而她们那不断浮现出来的旖旎翩然的幻想,则使观众每每难以分辨出究竟银幕上哪些是主人公的现实经历,哪些又仅仅只是她们虚无缥缈的想象。
  布蕾亚偏好以青春少女作为表现对象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情窦初开的少女们有着最丰富、或许也是最大胆的想象力,想象是她们探究性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她的主人公经常一个人漫步在夏日的海滩或乡村中,一点一滴地释放着自己不断膨胀的想象力。一旦离开了学校和压抑性的社会环境,她们便能够自由随意地表达自己的幻梦。从《解放的潘多拉》里对自己成长中的身体无限爱慕迷恋的爱丽丝,到《含苞待放》中对性充满了好奇、向往、焦躁、犹豫的莉莉,再到《姐妹情色》中那个由自卑阴郁渐渐走向觉醒解放的胖女孩……身体与欲望之间的激烈斗争,向往与恐惧之间的强劲矛盾,始终是她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男人,那些被她一次次刻意忽略的男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在我的电影中,只是道具”。
  当性与爱彻底分离……
  虽然布蕾亚一再强调自己电影中的人物所寻找的是爱而不是性,可事实上,在那些极端疯狂的性体验和性快感中,爱早已悄然缺席。
  多年以来,布蕾亚所坚持的就是以真诚而率真的态度在自己的电影中表达性、探讨性。虽然性在文化史和电影史中早就被思想前卫的艺术家们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但是布蕾亚却是站在女权主义立场上的第一人。她的作品冲破了父权文化的压抑和排斥,直接传达出了女性个人的独特经验。在布蕾亚的电影中,女性自己掌控着长期被视作色情观看对象的身体,将其作为探索性政治的工具——这一切,统统与爱无关。
  在她的作品《罗曼史》中,导演借女主人公玛丽之口表达出了自己关于爱与性的真实观点:“爱是愚蠢的,权力才是一切。当你爱一个男人爱到甘愿为他守贞,他就不会再与你上床;当你背叛他时,他才会。道理很简单,这不是因为他怀疑你不忠,而是因为他知道你将离他而去。”
  而在她执导的另一部举世瞩目的作品、被评为“世界十大情色电影”之一的《地狱解剖》一片中,这种性爱完全分离的情景也在不断上演:一个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信心的女人将一个在酒吧里遇到的同性恋男人带回自己的家,并且付费给他,要求他用四天的时间来观赏自己的裸体。在欲望的驱使之下,男人最终还是和女人做了爱——尽管之前,他对女性的肉体充满了厌恶与憎恨,然而最终,却还是无法摆脱最原始的本能。   性与爱彻底脱离的尴尬气氛,经常弥漫在布蕾亚的作品之中。这也不难看出,作为一个女人,在某种程度上她是绝望而悲伤的。然而,她却用特有的尖锐和刻薄,为自己修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胶片王国。她一个人置身其中,继而自立为王——骄傲而强势的电影女王。
  那些深深浅浅的色调
  在其大多数的影视作品中,布蕾亚十分注重色彩对人物性格和环境背景的烘托。或者说,她是借用色彩的转变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来主导“性爱”的走向。
  在《地狱解剖》这部电影中,布蕾亚选用白色作为该剧的不变基凋:整体是白色的背景,男主角洁白优雅的西装,女主角素白的长裙,两人白晃晃的肉体,苍白而空落落的房间,头顶上惨白惨白的灯光,床单和窗帘也都是单调的亮白色,甚至窗外连成一片的海浪,也泛出一抹抹冷白色的光……
  白色成为该影片表达“性爱”的主打色调,这种单一的颜色惨淡压抑,令人绝望;而掺杂其中的殷红色血液又使人感到触目惊心,甚至极度恶心。这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起来,构筑了这部史上“最令人恶心的情色片”的主体框架。
  而在《罗曼史》中,色彩的调度更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面对不同的男人,处于不同的空间,玛丽的衣着时时刻刻都在变换着。从白色的纯粹与虚无到灰色的疲惫和空虚,再到红色的灼热与痛苦,最后归止于黑色的无望和孤独……
  这些色彩的精心选用,让细心的观众在冰冷的镜头之外,触摸到了一个女人所独有的纤细的心。
  女权之下,没有赢家
  尽管布蕾亚的作品都是高举着女权主义这面大旗的,然而统观她的作品,虽然对男性极尽挖苦讽刺,甚至毫无道理地将他们彻底忽略,然而,在她的镜头里,女人其实也根本不是强者。所以,最终的斗争也不过只是两败俱伤而已,从来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赢家。
  从《解放的潘多拉》里面被一段一段撕碎的蚯蚓到《地狱解剖》里血肉模糊的雏鸟,从《含苞待放》里龌龊丑陋的男孩到《穿越情欲海》里面虚幻迷离的魔术,布蕾亚用怪异的意象以及灰色的笔调将爱情的不确定性和男性的虚弱无力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也从某些方面暗示出自己的观点:男性根本不可能从女权主义者手中夺得主控权。然而,那些在情欲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女人,在很多方面其实也是无能为力甚至柔弱不堪的。她们或压抑,或沉沦,或自暴自弃,或甘愿堕落,从来也不曾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辉煌,最终也都是以黯淡的姿态谢幕,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经历过多么惨痛暴戾、刻骨铭心的遭遇,才会让布蕾亚这样一位外表明媚的女人如此愤世嫉俗,以致对所有的男人都恨之入骨?
  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你我永远都不会知道。
  悲观到骨子里的人
  她皮肤白皙,她五官精致,她高挑迷人,她气质出众。最重要的是,她出生于法国——因为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浪漫之都”而被全天下的情侣们奉为心目中最圣洁的爱情天堂。然而,轻松拥有这一切的她却用自己冰冷诡异的镜头让人在瞬间丧失了所有的信仰。
  可以说,凯特琳·布蕾亚最让人瞩目的地方,就在于她更冷静,甚至是冷漠。她展现的永远只是最浅显的现象,而从不做出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多余评论;她就是要把美好华丽的东西残忍地撕开给你看,让你认清其完美外表下所隐藏着的丑恶的本质。《地狱解剖》里女主角用刀片慢慢地划过自己白皙的脖子;《罗曼史》里女主角炸死自己“无用”的男人和孩子从母体出来的这些逼真镜头;《姐妹情色》里那突如其来的破碎毫无征兆地出现,原本宁静的车厢片刻被鲜血浸染……这一切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她就是如此冷酷残忍到不近人情,让你眼睁睁地看着美丽在瞬间委琐,年华在指尖蓦然凋残……
  她是悲观到骨子里的人,偏偏又执迷于一切在我们看来丑恶而肮脏的事物。所以,她的作品才会让很多人觉得反感甚至反胃。她说:别相信人们告诉你的,该来看看他们不敢告诉你的。所以,她的镜头下全是赤裸的隐私。
  她觉得一切都是虚无。性如此,爱,亦如此。所以,她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填不满的爱欲,却又时时氤氲着无端的凄凉与哀伤。
  而我们,我们则被困于她精心打造的绝望之境中,徒劳挣扎,最终无法自拔。
  【责编/九月】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原位Rbmall光谱技术在室温至750℃范围内对反应气氛下的Ru/SiO2、Ru/Al2O3、Rh/SiO2、Ir/SiO2和Pt/Al2O3等催化剂床层前部贵金属组分的化学态以及由甲烷解离所生成的
会议
丙烯选择氧化为丙酮是烯烃水合为醇与醇氧化脱氢制酮耦合反应的模型反应。该反应需要酸中心与氧化-还原中心相匹配的双功能催化剂。本文采用吸附量热和原位红外技术相结合,研
会议
本论文针对耐高温高比表面载体材料的制备及负载Pd催化剂在汽车尾气净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具有耐高温高
会议
本工作对MoOJSBA-15催化剂上的乙烷临氧选择氧化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2,3]。在20.1wt%MoOJSBA-15催化剂上,873K下乙烷选择氧化可分别得到~4%和~1%的甲醛和乙醛收率。同时研究较为清
会议
优良的PSA吸附剂应该具备:(1)发达的微孔孔容,保证较高的吸附量;(2)均一、尺寸大小适宜的微孔孔径,保证较高的选择性;(3)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承受压力不断变化带来的冲击。本文就是
负载V2O5/TiO2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烃类选择性催化氧化性能和Nox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性能。 对V2O5/TiO2催化剂表面分散状态与选择性催化氧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已进行了大量的研
异丁烯作为一种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它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其需求量的大部分(64%)用于生产汽油添加剂MTBE。同时,异丁烯又是非常重要的聚合单体,生产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等重要化工
会议
近年来,汽油超深度脱硫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传统的加氢脱硫能有效地脱除简单的硫化物,但是很难脱除噻吩及其衍生物,因此不能满足超低硫燃料的需求。吸附脱硫被
会议
在炭前驱体上负载活性组分,进行催化积炭是源于这样的设想:把炭沉积温度控制在某个较低的范围内,使烃类不能在体相或者没有活性中心的表面发生由热反应导致的积炭,但是可以在活性
会议
性能优良的炭分子筛应当具备:较高的分离选择性、发达的孔容,并且使被吸附组分有较高的扩散速率[1]。虽然文献中有大量关于炭沉积过程的报道,但没有对其机理做深入的分析,给推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