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木咄:打开考古的正确方式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盗墓类小说的风靡,再加上近几年曹操墓、海昏侯墓等墓葬的发掘,大众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考古队只发掘墓葬。在很多人眼里,考古约等同于“官方盗墓”,坊间甚至还有“考古白天作业,盗墓夜里点灯”这样的顺口溜。
  作为考古领域的专家,项木咄常为这样的言论而生气。但气归气,科普还是得做,不然大众的误解只会越来越深。2014年开始,项木咄在知乎做一些考古方面的问答科普,2018年开启《围观考古现场》专栏。2020年,他出版专栏同名新书,以“破案式”的考古学思维,带读者围观精绝古城、马王堆遗址等11个震惊世界的考古现场,并探讨如何拥有考古思维,像考古学家一样综合各种知识去面对问题。

像推理探案一样去研究考古


  记者:您的书里“破案式”的考古学思维特别吸引读者,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方式?
  项木咄:我在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科技考古,这是考古学里一个很小的分支,讲究用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考古遗存,从而获得一些传统考古学所不能获得的潜在信息。整个研究过程,我觉得和推理断案有着莫名的相似之处,而且科技考古方面的科普之前是很少有人做的,所以当时就定了这个方式。
  像推理探案一样去研究考古,这种讲述方式比较年轻化,而且有话题點,还可以很好地与考古学知识相结合。当然,这样也会增加写作难度,因为科技考古是比较讲究数理分析的,不容易写得生动,读者也不容易接受。为此,我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只在一些典型遗址中穿插了有代表性的科技考古研究案例,比如贾湖遗址对于家猪驯化的研究、奥茨冰人的死因研究等。
  今后还有机会的话,我会继续深挖这个点。目前《围观考古现场》做得还不够深入,如果还有第二本书的话,我会聚焦到科技考古这个点上,因为科技考古研究中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结果,也非常有意思。
  记者:新书中介绍了精绝古城、马王堆遗址、贾湖遗址、日本上高森遗址、奥杜威峡谷等11个考古现场,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项木咄:我选择考古现场时确实有许多考虑。首先,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科普书,所以选的遗址尽可能要有大众知名度,而且要有意思。第二,要多样化,不能局限于墓葬,所以加入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不能局限于国内,所以加入了奥杜威峡谷遗址;不能仅描述正面信息,所以加入了日本上高森遗址。第三,还要与传统的考古类科普书有所区别,要加入很多科技考古方面的知识点,所以有了贾湖遗址这样看似“小众”实则极具意义的遗址。

考古的核心使命是重现古人的生活


  记者:你参加过哪些考古工作?可以分享一下吗?
  项木咄:很抱歉,我的田野考古实践非常少,只在读研究生时参加过一次杭州市考古所的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也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印象中我们只挖出了一些古代房屋的房址、水井等。相比书中描写的那些震惊世界的遗址,其实大部分的考古遗址都是比较普通的,考古人员发掘的遗址,也不仅仅只有墓葬这一类,像我们发掘的城市遗址也非常普遍。
  考古其实离我们不远,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考古所、博物馆,都会承接当地的考古发掘,只是很多考古发掘结果没有向大众披露而已。
  记者:《国家宝藏》等文化综艺节目的走红让大众越发关注考古了,去年一位高考676分的女生因为选择考古专业也引发了热议,你怎么看这种“考古热”?

  项木咄:大概是因为国内文化舆论环境的影响,《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的持续走红,敦煌、故宫等著名文化遗产在互联网备受追捧,大家对考古这门神秘的学科越来越有兴趣,愿意去了解,愿意去关注,这是大好事。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考古热”。一方面,这些节目主要还是局限在文物鉴赏方面,公众对考古的认知大体停留在“国宝”阶段,其实考古远远不止这些,文物研究只是其中一方面,它的核心使命是重现古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也仅仅处于感兴趣层面,真正有志于考古工作的人还是很少的。而且对于这样一种文化现象,考古学家们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很少有考古学家用更加通俗的语言、更加有趣的例子来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考古学。

考古与盗墓完全不同


  记者:近年来许多考古发掘都有盗墓的“魅影”,很多文物因此被破坏,有哪些令人惋惜的案例?
  项木咄:我之前讲过一起20多年前发生在湖北荆门的“古尸案”。“古尸案”中的那具古尸,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外形、骨骼基本保存完整的战国女尸,距今达2300年之久,比我们熟知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还要早200多年。如果这具古尸是由考古工作者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话,说不定又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考古发现。
  只可惜,这位先人死后也不得安宁,被一帮盗墓贼愚昧、野蛮地从古墓中盗出,肆意破坏,最终面目全非。当时这具古尸被盗墓贼从墓葬中扯到了地面,身上穿的衣物全部被抖落了,颈部上端留下了盗墓贼拖拽时的勒痕,头发也全没了,臂部、小腿、右手等处的皮肤大面积破损。后来,虽然科学家们对古尸进行了剖检,对古尸的保存状况和保存原因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古尸离开了原来的埋藏环境,古墓内部被破坏殆尽,尸体保存完好的原因、条件均缺乏研究依据,导致多项科研工作无法进行,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惜。
  记者:很多人戏称考古是“官方盗墓”,你会怎么驳斥这种说法?
  项木咄:相信听了刚才的故事,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考古与盗墓并不是一回事。
  首先,考古与盗墓的“研究”范围不同,考古的研究范围远不止墓葬,但凡是古人遗留下来的遗迹,考古队都要发掘,都要研究。盗墓贼则只对墓葬感兴趣,尤其是历史时期的墓葬,因为这些墓葬里的随葬品更加丰富。其次,考古与盗墓感兴趣的对象不同。盗墓贼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可以卖出高价的文物,那些通常是世俗意义上的可以收藏的宝贝,例如金银器、瓷器、青铜器等。那些文物价值当然很高,但在考古学家眼中,它们的重要性未必比得过出土的破碎陶器、不起眼的动物骨骼等,因为正是依靠这些盗墓贼瞧不上的“玩意儿”,考古学家才能够还原出古代人的生活。最后一点,考古与盗墓的目的不同。盗墓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考古呢,那么多考古学家终其一生,是为了复原古代的社会。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们就需要用一套完整科学的法则,将发现的那些事实和现象转化成对过去有意义的解释。
其他文献
1965年春天,T1次特快列车由北京开往长沙,车很快就要开动了.正是四月小阳春,经过了一场“倒春寒”的北京,天气刚刚转暖.rn车过黄河,扑面而来的,是广阔的华北平原上无边无际返
期刊
春日,疏朗的阳光下,鸟的翅膀似乎也会亮一些。  春日里的人,慵懒,甚至恹恹欲睡,鸟却不同,它们穿梭在柳浪之间,田野之上,在某一根已然泛了青晕的树枝上,抖擞精神,翅羽蓬起来,有金属的质感和光泽在。  我喜欢看鸟在枝上抖擞。  那是一只黄鹂,涂了蜡油一样的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满目含翠的草木是讨喜的,气温回暖,东风梳子一样吹拂田野,鸟儿们的筋脉似乎也被打开了,它们抖动翅羽,伸了个懒腰,这有些像春笋冲出
期刊
当一个非名校出身的大学教师,渴望成为最好的老师,他总要面临更多困难。疫情将课堂绑在网上,许多学生却像追剧一样,迷上了一门文学理论课,它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文系的年轻讲师杨宁。  这是一位看过《贤者之爱》,体验过孟京辉沉浸式戏剧,研究过耽美文学,能讲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做得了“UP主”的老师。听他的课,学生们很难描述那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就好比很难描述“停电夜晚摇曳的烛光有多浪漫”。最伟大的专业  杨
期刊
忽然想起某个北京的春天.rn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院子里植满了玉兰.它们一触到暖风,便羞涩地绽放,白的,粉的,一朵一朵,在尚未有绿叶点缀的空旷中,像一盏盏明亮的灯,次第亮起,让每
期刊
读文珍的小说有一种明净天真的孩童笔调,这种明净天真和作品忧郁晦暗的主题相互缠绕,相互对抗又相互消解,构成了她书写的基本特色.rn文珍喜欢那些一语道尽、并不复杂而又让人
期刊
女明星楊幂在微博上晒出两幅图片。其中一幅是漫画:少女将腿部搭在椅子上,身体贴于地面,腰部与大腿、前胸分别呈近90°。另一张图则是杨幂在一把椅子上复制了这个姿势。杨幂对于“漫画腰”的演示,从技术上而言无可挑剔,却遭到很多网友的严词批评。原因是,“漫画腰”是一种腰椎过伸姿势,存在健康隐患。  在这场风波中,“健康审美观”占据了上风,虽然这并不代表着“完胜”,但就人们越来越反感“非健康展示”的事实而言,
我的一位朋友,不久前被公司裁员了。他已经年近四十,身体多病,手上也没什么积蓄,一时间内忧外患。一天,他跟我说,他恐怕是得了抑郁症了。我劝他赶紧去就医,他又说,怕医生真的诊断他是得了抑郁症……  一时之间,我竟不知说什么好,说什么都显得轻薄。痛苦总是自己的,踏踏实实发生在谁身上便是谁的,说理解,说感同身受,其实,都隔着一层。  翻看女作家黄佟佟新出版的小说《头等舱》,她在后记中写道:“有人说,我看你
中国地大物博,每一块土地都有春天馈赠的礼物,华北有槐花,中原有香椿,就连少雨的西北也不乏春天的馈赠,沙葱、苜蓿、野韭菜等,其中最有“群众基础”的当属榆钱。  榆钱是出了名的“命贱”,山坡、谷地、丘陵,甚至沙地里都能活,又因果实状如铜钱而被称为“富贵树”,所以分布颇广。自东晋就有榆钱可食用的记载,每年清明节过后,下一场雨,榆钱就挂上了。  打小,我就跟着我妈捋榆钱。榆树虽糙,做榆钱饭的流程却来不得丁
“学生干部”成了热词,隔一阵子火一次,次次都刷新人们的认知.最近出圈的,是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学生会干部.视频中,该干部站在淋不到雨的屋檐下,双手插在裤兜里,冲着淋
期刊
一场春雨过后,竹园子里的笋纷纷破土而出,比赛似的往上蹿,才几天工夫,就长到近半米高了。一根根笋就是一座座小宝塔,根部粗壮圆润,笋尖处毛茸茸、水嫩嫩,像孩童的臉庞,惹人喜爱。人们也只是隔着竹园子的篱笆向内偷偷瞟上几眼,没有人敢去碰它,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豫西北乡下,竹园子是公共财物,由村里统一管理。负责看守竹园子的老张头兢兢业业、铁面无私,别说挖笋,就是有人多看几眼,他都会一脸戒备地站在旁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