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存在自卑的心理,并且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职院校后,很多学生并不能迅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挫折,又容易自我否定。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多采用激励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自信以及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职;特点;激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59-02
高职学生是在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高职教育方式应适合他们的特点。本文从激励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论述了激励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
1 学习成绩落后的阴影
高职的学生普遍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大部分的学生对待学习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态度。
2 容易丧失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出现现实与自身预期不符合的情况时,就容易失去信心,继而放纵自己对学习的要求。
3 渴望得到认可、鼓励和赞赏
高职学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我,这就要求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开导。不同的态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了一个人。
了解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部分学生更加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和真诚的鼓励,不但要教会他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做他们心灵的“启明灯”。他们是一批更加需要用心关注的群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激励融入到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身的被认可,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性所在,从而由“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知不足然后知进步”。
二、相关激励理论概述
教学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讲解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只有通过各种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主动获取获得知识。相关的激励理论如下: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述了人的五个层次的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个体的即时需求或诱发其潜在需求予以满足,就能够有效调动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特别是具有自励作用的高层次需求将产生更持久、更深刻、超前景的内在动力。
2 强化理论
是指当行为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受到激励后,此行就会得到强化。
3 期望理论
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方式、个人活动与其结果存在着联系,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此理论告诉我们应重视目标的激励作用,但目标难度不能太大,应具可接受性,否则会使被激励者失去信心。同时要处理好绩效与奖励、奖励与满足个人需求之间得关系,因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奖励方式,才能收到较大的激励效果。
4 公平理论指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的所作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
三、具体实施激励教学的方法
1 情感激励法
情感激励法,指运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塑造学生心灵。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中做到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教书育人”,在长期与高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对于高职的学生应该做到先育人,再教书。前面已经论述过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由于各种原因,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着自卑的心态,这种心态就犹如背着一个巨大的壳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如果不帮助他们先把这个壳子卸掉,学生如何能做到轻松上路,开始展开全新的大学生活?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我发现,实施情感激励法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地耐心地通过语言、动作,眼神向学生传递被认可和鼓励的信息。例如,我在教授《运筹学》这门课程时,众所周知,运筹学是一门难教也难学的课程,他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注意贯穿了情感激励法,比如:在遇到我认为比较简单,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时,我就会停下,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析建模,并且会有意识地去挑选平常发言比较拘谨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了,我就会给予充分的认可,如果错了,我会耐心地引导,直到他自己能够回答出来正确的答案,充分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和赏识是我情感激励法的宗旨。这个方法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是逐渐成效的,不仅仅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密切,更关键的是,学生由于一次次地被认可而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信心继而产生了要学好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所有激励教学方法中,情感激励教学法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也应当是贯穿教育始末的一种方法。
2 竞争激励
通过争取优胜的各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竞争能强化学生求胜心理,使积极性地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讲述《物流概论》这门课程时,我就根据教学计划针对性的做了一些竞争的教学场景。这门课程主要是理论讲授,少有趣味,比较枯燥。根据教学安排,我将每一章中最后一节也就是评述物流运转环节中采用的方式以及优缺点的讲述交给学生们自己进行,我将他们事先分组,每次都有两组同时进行,要求他们自己下去搜集资料,并制作成PPT的形式,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主讲,讲完后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回答。结束后,评比出优胜的那一组。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我发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竞争的方式激励了学生的斗志,真是一举多得,很多学生后来反映,“本来觉得很枯燥的一门课程,到最后变得非常具有趣味性,为了能够争当第一,自己下去都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
3 目标激励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更高的目标,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奋发学习,这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比如,在教授《物流专业英语》时我就有很深刻的感受,高职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尤其在听说方面 更存在问题。针对这一点,在锻炼他们听说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目标激励法,我选择的听力材料通常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富有情节性,每次课大致安排二十分钟左右的听力练习时间。先从几句听起,听懂了就要求他们能够大致的复述,一次课结束,故事并没有听完,留有悬念,学生还期望能够知道后面的情节,接下来慢慢过渡到能够听懂一段,再往后,目标设置可以不断提高,直到能够听懂全篇,并能够简单的概括故事情节。当然这个目标的设置过程不可操之过急,科学的目标激励对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否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低则会失去激励作用。
4 兴趣激励法
根据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我教学的生涯中,学生问我最多的问题是“老师,我们学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根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因为对课程的目的性不了解,从而失去了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就产生了“得过且过,不过也行”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使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一门课程,你首先得要学生看到它的闪光点在哪里,学生才会奔着闪光点而去,才会越学越想学。在教授《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时,我对兴趣激励法就深有体会。每当学期之初始,我就会跟学生交代清楚这门课程的闪光点在哪里,我会告诉他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模拟现实的财务处理程序,学会如何填制凭证,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以及如何编制报表,学完后,他们可以完成简单的账务处理以及编制最常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并且,所有过程和教具都是模拟仿真现实的账务处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零对接”。同时,我还提出,如果个别学生对财会很感兴趣,还可以自学一门《经济法》后,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将来从事一些简单的财务工作,为自己的就业增加渠道。通过我这一翻话,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日后的教学环节中,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我完成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总结出来的一些拙见,总而言之,激励的本质在于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课堂教学中应不断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高职;特点;激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59-02
高职学生是在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高职教育方式应适合他们的特点。本文从激励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论述了激励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
1 学习成绩落后的阴影
高职的学生普遍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大部分的学生对待学习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态度。
2 容易丧失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基础差,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出现现实与自身预期不符合的情况时,就容易失去信心,继而放纵自己对学习的要求。
3 渴望得到认可、鼓励和赞赏
高职学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我,这就要求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开导。不同的态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了一个人。
了解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部分学生更加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和真诚的鼓励,不但要教会他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做他们心灵的“启明灯”。他们是一批更加需要用心关注的群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激励融入到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身的被认可,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性所在,从而由“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知不足然后知进步”。
二、相关激励理论概述
教学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讲解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只有通过各种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主动获取获得知识。相关的激励理论如下: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述了人的五个层次的基本需要,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利用个体的即时需求或诱发其潜在需求予以满足,就能够有效调动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特别是具有自励作用的高层次需求将产生更持久、更深刻、超前景的内在动力。
2 强化理论
是指当行为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受到激励后,此行就会得到强化。
3 期望理论
是一种过程型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固定要求决定了他的行为、行为方式、个人活动与其结果存在着联系,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此理论告诉我们应重视目标的激励作用,但目标难度不能太大,应具可接受性,否则会使被激励者失去信心。同时要处理好绩效与奖励、奖励与满足个人需求之间得关系,因人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奖励方式,才能收到较大的激励效果。
4 公平理论指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的所作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
三、具体实施激励教学的方法
1 情感激励法
情感激励法,指运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塑造学生心灵。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中做到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教书育人”,在长期与高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对于高职的学生应该做到先育人,再教书。前面已经论述过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由于各种原因,走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着自卑的心态,这种心态就犹如背着一个巨大的壳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如果不帮助他们先把这个壳子卸掉,学生如何能做到轻松上路,开始展开全新的大学生活?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我发现,实施情感激励法的关键是教师要不断地耐心地通过语言、动作,眼神向学生传递被认可和鼓励的信息。例如,我在教授《运筹学》这门课程时,众所周知,运筹学是一门难教也难学的课程,他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显得尤为困难。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注意贯穿了情感激励法,比如:在遇到我认为比较简单,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时,我就会停下,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析建模,并且会有意识地去挑选平常发言比较拘谨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了,我就会给予充分的认可,如果错了,我会耐心地引导,直到他自己能够回答出来正确的答案,充分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和赏识是我情感激励法的宗旨。这个方法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是逐渐成效的,不仅仅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密切,更关键的是,学生由于一次次地被认可而逐渐产生了对学习的信心继而产生了要学好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在所有激励教学方法中,情感激励教学法应该是首当其冲的,也应当是贯穿教育始末的一种方法。
2 竞争激励
通过争取优胜的各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竞争能强化学生求胜心理,使积极性地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讲述《物流概论》这门课程时,我就根据教学计划针对性的做了一些竞争的教学场景。这门课程主要是理论讲授,少有趣味,比较枯燥。根据教学安排,我将每一章中最后一节也就是评述物流运转环节中采用的方式以及优缺点的讲述交给学生们自己进行,我将他们事先分组,每次都有两组同时进行,要求他们自己下去搜集资料,并制作成PPT的形式,由小组中的一名学生主讲,讲完后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回答。结束后,评比出优胜的那一组。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我发现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竞争的方式激励了学生的斗志,真是一举多得,很多学生后来反映,“本来觉得很枯燥的一门课程,到最后变得非常具有趣味性,为了能够争当第一,自己下去都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
3 目标激励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更高的目标,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奋发学习,这直接影响到他的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比如,在教授《物流专业英语》时我就有很深刻的感受,高职学生英语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尤其在听说方面 更存在问题。针对这一点,在锻炼他们听说的时候我就选择了目标激励法,我选择的听力材料通常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富有情节性,每次课大致安排二十分钟左右的听力练习时间。先从几句听起,听懂了就要求他们能够大致的复述,一次课结束,故事并没有听完,留有悬念,学生还期望能够知道后面的情节,接下来慢慢过渡到能够听懂一段,再往后,目标设置可以不断提高,直到能够听懂全篇,并能够简单的概括故事情节。当然这个目标的设置过程不可操之过急,科学的目标激励对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否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低则会失去激励作用。
4 兴趣激励法
根据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我教学的生涯中,学生问我最多的问题是“老师,我们学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根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因为对课程的目的性不了解,从而失去了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就产生了“得过且过,不过也行”的学习态度。这一点使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一门课程,你首先得要学生看到它的闪光点在哪里,学生才会奔着闪光点而去,才会越学越想学。在教授《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时,我对兴趣激励法就深有体会。每当学期之初始,我就会跟学生交代清楚这门课程的闪光点在哪里,我会告诉他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模拟现实的财务处理程序,学会如何填制凭证,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试算平衡表以及如何编制报表,学完后,他们可以完成简单的账务处理以及编制最常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并且,所有过程和教具都是模拟仿真现实的账务处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零对接”。同时,我还提出,如果个别学生对财会很感兴趣,还可以自学一门《经济法》后,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将来从事一些简单的财务工作,为自己的就业增加渠道。通过我这一翻话,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日后的教学环节中,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我完成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总结出来的一些拙见,总而言之,激励的本质在于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课堂教学中应不断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