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家英《秋暝》的理论观念与方法表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家英是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其画风新颖,技法全面。他的作品偏重于女性题材,对人物刻画精微。通过探讨何家英先生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特点,并以作品《秋瞑》为切入点,来学习和借鉴何家英先生在线条、色彩以及造型等方面的创作技法。
  关键词:何家英;工笔画;艺术特色
  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何家英对中国工笔画从传统的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转型作出重要的贡献。何家英在总结前人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在传统绘画不固步自封,也不盲目舍弃,进行创造的吸收,适应时代发展,表现生活,从而促进了工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由古典向现代蜕变,以新经典的姿态焕发出了崭新的光彩。
  一、融汇中西
  身处中西文化并合的时代,何家英对融汇的认识涉及到了对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解:1、对中国本土绘画的认识——体现其理性思考。2、对西方现代派绘画的认识——体现其包容与大视野,用何家英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艺术规律性的东西有所把握,对中国画历时与共时的方面有所认知”。工笔人物画自发生、发展、完善以来,昔日的传统已成为经典,今天的新风格又将成为未来的经典。何家英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异同、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绘画。他“衡中西以融合” 不仅受到中国画家如顾恺之、张萱、周昉、李公麟、任伯年、蒋兆和、黄胄等人的影响,也受到西方大师如提香、德拉克洛瓦、库尔贝、马奈、德加、雷诺阿的熏陶。尤其拉斐尔,是他尤为喜欢的古典画家,我们在他的画中看到的那份闲雅,大约可以追至到这个源头。
  他不但喜欢这些中西方画家,而且能从中西方传统中体会出艺术创作应该强调对生活与自然的感受、理解以及观察,而并不是一味地强调西画的素描手段。因此,何家英的艺术创作如此成功,基于两点:第一,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的感受外在世界,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审视给予展现,洞察力、感受力、准确力以及深入的程度都超过一般人;第二,他所掌握的绘画知识是全面的,现代的、古典的、东方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都看,都研究。把绘画整个规律综合起来认识绘画,而不是孤立地只仅仅局限在工笔创作上。这是何家英对自己的概括,从中可见他在艺术取法上的视野之广。取法广大,技法全面,切入传统才能游刃有余,这或许就是何家英能够在中西两种传统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的原因吧。
  二、回归传统
  我国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了人物画的图案。从出土的距今两千多年的晚周帛画中,可以看到中國人物画源头——以线条为主,描绘人物形象并具有了独立意义。这些绘画奠定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用线造型的基础。人物画在中国画艺术中是最早成熟的一个画科。两汉、晋唐、五代期间,一直占主导地位。虽然宋、元以来出现过低潮,但人物画在若干方面仍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产生了很多成就卓著的大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座人物画历史上的丰碑,其影响延续至今。
  在他的代表作里,《秋暝》最能体现这些。可以说,这幅画浓缩了何家英绘画作品的一切优点:形象美、技法精湛、意境幽雅、构图完整。在当今中国的画坛上,他工笔人物画无出其右,当首推第一。更让人称道的是他的画雅俗共赏,又不失大师风范。画家以出神入化之笔,描绘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城市少女在凝目冥思的情态。他在这一个巨大的画幅里,安排一个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女孩屈膝坐在树林的草地上,双手折叠放在膝盖上,头很优雅舒适地趴在手上。她浑身散发出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上身着一件宽松的毛线衣,配一条质地飘垂的布裙,一身素白,脚上穿一双黄褐色的反毛皮鞋。她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刻意的打扮,天然去雕饰,一头乌黑的短发,用一只最普通的发夹随意地将前额的头发别在鬓角上,但也经过精心的梳理,发际线上清晰可见画家精心描画的一根根发丝,细心的画家还用淡墨画几丝稚气未脱的绒毛,那新剪的齐刷刷的发端将肌肤衬托得更加细腻。那大棒针编织的毛衣由于凹凸的肌理效果而特别抢眼,与娇嫩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微微上扬的眉毛,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和修饰,保留了一份最原始的清纯。那凝神遐思的眼睛透出几分稚气,红润的樱唇似笑非笑,其端庄与美丽无疑是东方的蒙娜丽莎,让人不得不对她一见钟情。在一片湛蓝的天空下,她坐在草地上小憩,枝头金灿灿的树叶昭示着浓郁的秋的气息,看她那一脸纯真,那安逸的神情,仿佛这世间不曾有灾难和痛苦,一切都那么美好。
  在表现他的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精神世界时,何家英创造了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表现手法。一方面,他严格使用毛笔勾线,起落笔交代十分清楚,钉头鼠尾,是 他用线的特征。另一方面,他在色彩材料上添加了现代颜料,如丙烯的使用,这使画面的表现力得到加强。如对人物肤色的表现,如毛衣或其他特殊面料的描绘,都体现出强烈的个人色彩。这些表现方法影响了很多中国艺术家。
  三、体悟生活
  何家英先生认为,工笔和写意都是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工笔可以描 摹得比较深入细致,写意可以发挥得更加舒展随性。而写意本身就是从工笔发展而来 的,追溯到元代,当时的写意画很工整,不过在工笔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灵性和体 悟。所以,只有具备了二者的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家。
  然而,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生活体察入微的细致感受和热爱,只有这样画才能 “活”起来。
  因此,何家英的艺术创作如此成功,基于两点:第一,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的感受外在世界,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审视给予展现,洞察力、感受力、准确力以及深入的程度都超过一般人;第二,他所掌握的绘画知识是全面的,现代的、古典的、东方的、西方的、日本的、印度的都看,都研究。把绘画整个规律综合起来认识绘画,而不是孤立地只仅仅局限在工笔创作上。这是何家英对自己的概括,从中可见他在艺术取法上的视野之广。取法广大,技法全面,切入传统才能游刃有余,这或许就是何家英能够在中西两种传统中寻找到恰当的切入口的原因吧。
  总之,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融会中西,色彩清雅、明朗,给人感觉丰富而整体,深厚而大气,明朗而有力,谨严而缜密,呈献一种经典性品质,他的画不仅技艺高超,更具有高尚的精神内涵,这些不仅令我们赏心悦目,而且激励我们要以何家英艺术开拓精神为楷模,把我国的传统国画艺术提高到更新更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何家英.静居而化[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2]韦红燕.当代“学院工笔”的特点与意义[M].成都:四川美院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顽石  踏着山的波浪,心中藏海  顶着天的草帽,怀里抱月  魔鬼让我癫狂,出尽洋相  诗歌让我创造,找回尊严  土豆写的小说,苹果读红了脸  鱼游得欢快,水草哭了  45岁生日那天,搜狐给我45个页面  谁厌倦虚名与时间  我想围着母亲的坟墓,绕回45年前  让母亲再次临盆,我又诞生  创造与毁灭,复活或永生  都是神的游戏,疾病与梦癔  残缺  孤独是一个人的残缺  爱情是两个人的残缺  婚姻是
期刊
读图时代的文图景观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成为文图关系研究的一个层面。较多研究立足于小说文本与插画的关系,而少有对文字形成的“文中图像”进行深入的学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提问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对其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通过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无形之
初中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特点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教学中,只要稍加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过多部,但在2000年以前,未见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面世.在已出版的中,虽然也有边疆历史方面的内容,但无一例外是把边疆地区作为中国腹地的陪衬进行叙
笔者在临贴中领悟到楷书中的点的写法具有向心性,也就是说,楷书中点的写法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它们具有一个普遍的性质,即具有向着字或偏旁重点的性质。这种性质是通过点的形态、点或组合点的合力、点的自身重力、点的位置安排这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本人从这四个方面把点的向心性分为形态向心性、合力向心性、重力向心性、位置向心性。  一、形态向心性  所谓形态向心性是指通过点的外表形态,行笔走向、收笔的趋势表现出来的
期刊
【摘要】作为培养人才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要责任,加强师德的培养极为重要。本文从社会不良影响,学校管理盲区,教职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师德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师德 规范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68-01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
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学校管理的特点是以育人为目的,人性化,与物质生产领域的特殊管理活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都是动态管理活动的程序性和同期性运转,是学校各项工作趋向目标的进程,。  进入21世纪,学校面临着新世纪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正经历着快速发展变化
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活习俗.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本文从说媒、相亲,订婚等五个方面将俄罗斯人的婚礼习俗介绍给读者.
有谁知道,树精是在年轮中炼成的?经历了一百年漫长的期待后,终于在这个春天迎来了成精的日子。一片芳香的气息在山野中弥散开来,香樟树枝头突然绽放出满树花蕾,如米粒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