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iau2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危害了妇女的健康。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发病涉及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如p53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增加、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突变、Notch信号通路等的异常,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和凋亡失控,进而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目前关于宫内膜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及椎间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6月间对45例具有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的病人进行了椎间盘造影,共101个椎间盘,
<正>"互联网+"以共享、共治、创新的网络精神融入到我们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必须充分考虑"互联网+"的因素,借
[目的]比较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8年4月本院收治的19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其中保守治疗组128例,手术治疗组6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去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7
<正>儒学自先秦孔、孟奠定基本框架后,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并未在思想学术界取得真正的垄断地位。直到进入宋代,由于理学的逐渐兴盛,到了朱熹以后,几经改造的儒学(主要指程
个体差异是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人类基因图谱描绘的完成以及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基因多态性导致个体差异逐步得到证实。本文综述了基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能否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方法:将全麻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麻醉
文章总结了目前常用的水管式沉降仪和电磁式沉降管2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电磁式沉降管进行了改造;针对这2种监测方法在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
对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一幅插图(教材第20页),因其与学校所在地有直接联系,故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对于此图,笔者曾对其进行过一些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酪氨酸蛋白磷酸酶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协同控制的酪氨酸的磷酸化是细胞生长、分化、凋亡、黏附和迁移等生理过程的重要调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