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显然,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
  问题情境是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产生冲突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但又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高涨情绪,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与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的创设是思维的本源,如何创设出一个恰当良好的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究欲望呢?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结缘。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紧密关联。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的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包括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模型、现象、事件及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关事实材料),有条件的还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或模拟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以达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先联系高楼的定向爆破新闻,然后讲明有些是利用铝热反应实现的。这一悬念式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兴致十分的高涨,自发地提出并迫切的想知道什么是铝热反应?定向爆破的原理是怎样的?接着演示铝热反应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出定向爆破的原理是利用铝热反应产生的高温,熔断支撑大楼的主梁而实现定向倒塌。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出铝热反应实质:铝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铝具有强还原性,再让学生用导出的铝的强还原性来指导探究铝与氧气、强碱溶液等反应,最后小结出铝的化学性质。上述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2、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探索问题,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更能促进学生领会化学规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创造技能和思维训练。实验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氨气一节内容时,先通过演示氨的美丽喷泉实验创设出问题情境:产生喷泉的原理是怎样的?进而对喷泉实验展开探论,再上升到对氨分子结构的讨论,然后进一步探讨氨的化学性质。
  再如,学习金属钠时,先让学生分组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钠与水反应。通过观察现象展开探讨:金属钠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情况及钠有何重要化学性质?通过探讨可知钠呈银白色(切口断面),质软(可用小刀切),密度小(浮于水面),熔点低(熔成一小球)及钠具有极强的还原性(与水反应剧烈,且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再利用钠的强还原性指导学生探讨钠与氧气、硫、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是通过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通过连续设疑,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对比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对比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对比来进行的,只有通过比较,区分事物的异同点,才能识别事物,把它归到一定类别中去。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应用对比方法联系旧知识作为新知识概念的增长点,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以及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学生易混浠的问题。例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节的学习中,可以先回顾上节内容影响水电离的因素—一加入H 或OH-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启发提出:能否有促进水的电离的微粒?这一逆向思维的启发使学生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当学生自发提出盐电离出的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会结合水电离出来的H (或OH-),从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呈现出碱性(或酸性)即提出盐类水解课题。这一课题是在复习旧知识通过对比引伸出的,它的提出,又激起学生强烈的做实验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景的原则
  
  通过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教学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目的性: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创设在知识的关键处、重点处。
  2、注意难易适度:创设问题前,教师要吃透教材及学生,把准问题的难易度,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难度大的要注意设计铺垫。
  3、注意层次性:问题的创设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
  4、注意情感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真实且具有实际意义,贴近学生的生活,充满积极情感,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深入地分析大纲与教材,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化学课堂标准,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
  2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全球,教育展望,2002,(1)
  3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4 柳世明,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中学化学教参,2004,(1-2)
其他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摒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图贯彻上述思想,尤其注重将地方特色溶人物理课堂教学中来,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摘要:在数学教与学中,对于不等式的证明求解的问题始终是一个难点。虽然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基本方法,以及最常用到的工具——均值不等式及其推广。但常会碰到一些不能直接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决的题目,而必须要用“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是要把缺的项添补上去,把多项的关系减成两项的关系,把一项分拆成几项,把结果变形,然后再利用性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均值不等式;凑;添;减;拆;变
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阐述了随机决策方法结合气象服务在企业决策经营中的应用。案例1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未来高影响天气出现的概率未知时,其为不确定型气象服务决策问题,可
摘 要:面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变革,中学物理科教学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必须更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甚至创造能力。本文以一堂中学压强的示范课引入,运用创新的教学思想结合多维的教学手段,围绕“学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的主旨,培养能自主创新的学生,探讨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关键词:创新;运用;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当前的教育时代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教育思
一、问题提出关于非智力因素问题,近几年引起了学术界普遍重视,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一些论著,就其意义、功能及与智力因素的相互关系等,做了较深入研讨。尽管目前对它的蕴涵
本文用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大跨度结构风振力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一个计算大跨度结构风振力的工程实用公式。
IMF中文网中国将于8月底推出银行间黄金交易业务,这将是银行业多项改革的一部分,此举可能提高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对黄金的需求量。上海黄金交易所证实“有开放银行间黄金市场的
IMF中文网美国2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对该国主要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破坏,全球经济可能因此面临5年来第三次粮价通胀的冲击。美国农业部近日调降了玉米产量预期,调降幅度为1988年干旱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讲评中,教师往往就题评题、学生参与意识差,讲评效果差。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如果能立足学生主体,夯实讲评支撑点、踩准着力点、顺着生长点,就能追求到讲评课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减负提质;备课;讲评;巩固    “减负提质”是教育系统的热门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通过减轻课业负担,
天气雷达的RHI扫描方式能够直观地提供云雨回波垂直结构的详细信息,因而该扫描方式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常常被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指挥作业。传统RHI方式需采用人工定位的手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