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感染学生,用心灵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往往不再需要过多的外在刺激,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如:教学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日本为什么经济这样发达?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地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教材中的有些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如果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运用与概念和基本知识相关的生动、形象、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⑴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⑵当地用水分为几类 ;⑶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⑷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 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表达,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感悟地理,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教学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它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诱发争论能使他们学习情趣高涨,营造出人人想探究,个个能创造的良好局面。通过质疑,激发灵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最后达成共识。波利亚说过:“学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 。”例如,在教学“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时,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学习,将学习内容转化问题:一艘海上遇难的船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的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定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座位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的定点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中。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问题的启示: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让别人知道在大海上的位置。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又掌握了基本学习技能。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无止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自主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唤起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进“会学地理”。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感染学生,用心灵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往往不再需要过多的外在刺激,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如:教学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日本为什么经济这样发达?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地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教材中的有些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如果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运用与概念和基本知识相关的生动、形象、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⑴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⑵当地用水分为几类 ;⑶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⑷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 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表达,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感悟地理,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教学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它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诱发争论能使他们学习情趣高涨,营造出人人想探究,个个能创造的良好局面。通过质疑,激发灵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最后达成共识。波利亚说过:“学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 。”例如,在教学“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时,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学习,将学习内容转化问题:一艘海上遇难的船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的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定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座位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的定点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中。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问题的启示: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让别人知道在大海上的位置。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又掌握了基本学习技能。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无止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自主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唤起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进“会学地理”。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