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l_fut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用情感感染学生,用心灵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往往不再需要过多的外在刺激,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如:教学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知识点,这时,我选择了播放《岩松看日本》的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讨论:日本为什么经济这样发达?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在感知中讨论,在讨论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总之,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地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灵活运用教材,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教材中的有些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如果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能使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运用与概念和基本知识相关的生动、形象、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可设计如下课题:⑴当地用水资源有哪几种类型;⑵当地用水分为几类 ;⑶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⑷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指定一 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最后全班会战,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去经历,去观察,去聆听,去思考,去表达,用心灵去感悟生活,感悟地理,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教学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再创造,它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诱发争论能使他们学习情趣高涨,营造出人人想探究,个个能创造的良好局面。通过质疑,激发灵感,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最后达成共识。波利亚说过:“学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 。”例如,在教学“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时,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学习,将学习内容转化问题:一艘海上遇难的船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的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定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座位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的定点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中。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问题的启示: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让别人知道在大海上的位置。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发展过程,又掌握了基本学习技能。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无止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自主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唤起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进“会学地理”。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论“基础数学的改革创新”  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因零做自然数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改革创新来解决,并使数学更加贴近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科学性、逻辑性的原则,彻底改变数学疑惑点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望能获取同仁共鸣,不吝指正。
期刊
——小学品德教学初探  新课改指出:“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全体学生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全面和谐,活泼发展。”本着这一理念,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潜能、求异思维的火花,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学生一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课本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着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性格,弘扬个性,发展特长,使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些方面,我对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初步探索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
期刊
高效课堂可以说是课改的一朵奇葩,它一出现,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它犹如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把课堂45分钟分成三个环节,先用10分钟预习,再用30分钟合作交流,最后用5分钟达标测评。在45分钟的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教者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做法,迫使教者走下讲台、退出舞台,只扮演课堂上的勤杂工、策划者,但教者转换了角色,还要保证
期刊
留白是一门艺术,在图画创作中讲究“意到笔不到”,以创造出无画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借鉴“留白”艺术。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它是集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技巧,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智慧。那么如何创造和利用留白来带领学生进入无声之境?下面就具体地谈一谈我在语文教学“留白”的
期刊
第一次学习《背影》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对文中所流露出的真情并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仅仅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懂得了父子之爱的伟大、无私、深沉。工作了十几年,每年在毕业班复习阶段,都要引导学生感受《背影》所体现出的朴素而真挚的父子深情以及平中见奇的表现手法。真正教学《背影》才是第一次,静下心来,潜心探究,细细咀嚼,认真品味,才真正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和那种内疚的心情。  1.《背影》中铺垫手法的运用,值得我们仔
期刊
三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让我欢喜让我忧,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生性活泼、蠢蠢欲动的孩子,稍不留神,也许孩子们就会天马行空、远离课堂了。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抓住他们易飞的心?实践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以故事情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把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和生活场景中,可以牢牢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故事情境中,对隐藏其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努
期刊
“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在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是应势而生的改革。但由于教材既不统一,又没有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生活化内容与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所以笔者以为,在生活化语文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好“生活化”的“度”,让学生学得更透  “生活化语文”教材是根据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生存常识、自我保护等生活方面的缺陷来进行编制的语
期刊
作为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文有利于提升儿童对美的鉴赏力,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从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扩大学生古诗阅读的信息量,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采取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以期达到丰富儿童古诗文积淀之目的。  一、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课内拓展
期刊
创造力是人的素质组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民族的兴衰关系教育,因此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无疑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学校创造教育是创造的初级阶段。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在传授学习人类文明知识的过程中,把人的素质中这一最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启蒙开发,为人的一生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着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知识经验之上的,创造实际上就是知识在较深层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不少语文老师开始“放飞”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时,以为只要老师“放”了,学生就能“飞”了。其实不然。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作文教学序列中,每个年段的想象作文都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每个年段、每次习作的要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