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消息屡见不鲜,甚至连大学生轻生的消息也常见诸报端,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22-1
地球这位伟大的母亲养育着芸芸众生,而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的人们却又常常感觉不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生命的存在。中小学生因学业等产生的焦虑而自杀的消息屡见不鲜,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轻生的消息也常见诸报端,早已不是新闻。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有效地利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方面的阅读教材,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与顽强。聆听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体会“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生命意境;引导学生观看“斑羚飞渡”的凄美画面,感知生命的悲壮;反复诵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学生懂得,有时磨难正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战胜了生命中的磨难,就会“曾益其所不能”。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在与各种灾难作顽强的斗争,关键是要有一种正确对待灾难的态度和泰然处之的方法。只有消除恐惧心理,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在作文指导教学中,让他们摆出正确的观点,培养积极的“生命意识”。
三是贯穿在各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在班级开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主题读书活动,与班主任配合,积极进行相关的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搜集伟人名人对待生命、珍惜生命的轶事;摘抄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为内容的名人名言。开展“什么才是幸福”、“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中学生为压力而轻生是否值得”的大讨论、大辩论。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互相砥砺思想,互赠激励话语,共同进步,互为劝勉。
四是在课外读书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如读课外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生动形象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打下了永远的烙印。保尔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保尔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非常艰辛的,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带领同伴奋战在工地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满身伤残的保尔患了关节炎,严重的伤寒病几乎令他丧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保尔继续没命地工作。糟糕的身体让他进了疗养院,而后他又提前离开之后又再次因车祸住进医院。收到抚恤金的同时,他还收到了残疾证明书,而此时保尔仅仅24岁。带着从未有过的绝望,保尔坐在黑海港口公园里,抱着头,沉思着:失去了最可贵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他用枪对准了自己,然而保尔之所以成为英维,就在于坚强的保尔战胜了懦弱的保尔,他决心活下去,他要让生命绽放出全部的辉煌。怀着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新的理想,他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两腿完全瘫痪了,他只有右手还听使唤。接着,左眼也失明了。但他很镇静,他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残疾。眼睛看不见,就借助无线广播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样的经历难道还怕学生没有读后没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又如高尔基的《童年》,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阿廖沙坚强、勇敢、善良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再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名句:“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风貌。
五是与化学、生物、政治等教师配合,开展“认识生命,向生命致敬”的讲座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千万种生命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人的生命的诞生过程、自然赋予人类的责任等,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珍视。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破除迷信落后思想。
有人说:“中学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人文教育能给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致于走向绝对虚无。”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中写道:“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他认为我们应当“欣赏大交响曲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这样诗意人生的态度正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正是“人文教育”的“诗意”课堂,我们每个教师应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不要让“视生命如草芥”的悲剧一再上演。那些对生活失望、对生命轻视的中学生,他们一个个处在如花的岁月,如果因为教师、家长的不平等的对待,因为教师在学业上的呵责,在精神上的漠不关心,在人格上的不尊重,我们又怎能不深深自责呢?
关键词:生命意识;热爱生命;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22-1
地球这位伟大的母亲养育着芸芸众生,而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的人们却又常常感觉不到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生命的存在。中小学生因学业等产生的焦虑而自杀的消息屡见不鲜,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轻生的消息也常见诸报端,早已不是新闻。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总目标”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有效地利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方面的阅读教材,如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神奇、伟大与顽强。聆听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体会“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生命意境;引导学生观看“斑羚飞渡”的凄美画面,感知生命的悲壮;反复诵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学生懂得,有时磨难正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战胜了生命中的磨难,就会“曾益其所不能”。
二是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在与各种灾难作顽强的斗争,关键是要有一种正确对待灾难的态度和泰然处之的方法。只有消除恐惧心理,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才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在作文指导教学中,让他们摆出正确的观点,培养积极的“生命意识”。
三是贯穿在各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在班级开展“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主题读书活动,与班主任配合,积极进行相关的主题班会、演讲活动。搜集伟人名人对待生命、珍惜生命的轶事;摘抄热爱生活、关爱生命为内容的名人名言。开展“什么才是幸福”、“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中学生为压力而轻生是否值得”的大讨论、大辩论。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互相砥砺思想,互赠激励话语,共同进步,互为劝勉。
四是在课外读书活动中有意识地指导。如读课外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生动形象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打下了永远的烙印。保尔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保尔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非常艰辛的,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带领同伴奋战在工地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满身伤残的保尔患了关节炎,严重的伤寒病几乎令他丧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保尔继续没命地工作。糟糕的身体让他进了疗养院,而后他又提前离开之后又再次因车祸住进医院。收到抚恤金的同时,他还收到了残疾证明书,而此时保尔仅仅24岁。带着从未有过的绝望,保尔坐在黑海港口公园里,抱着头,沉思着:失去了最可贵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他用枪对准了自己,然而保尔之所以成为英维,就在于坚强的保尔战胜了懦弱的保尔,他决心活下去,他要让生命绽放出全部的辉煌。怀着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新的理想,他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两腿完全瘫痪了,他只有右手还听使唤。接着,左眼也失明了。但他很镇静,他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残疾。眼睛看不见,就借助无线广播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样的经历难道还怕学生没有读后没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又如高尔基的《童年》,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阿廖沙坚强、勇敢、善良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再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名句:“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风貌。
五是与化学、生物、政治等教师配合,开展“认识生命,向生命致敬”的讲座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千万种生命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人的生命的诞生过程、自然赋予人类的责任等,以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珍视。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破除迷信落后思想。
有人说:“中学教育应当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人文教育能给生命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致于走向绝对虚无。”林语堂在他的《生活的艺术》中写道:“我以为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起来,人生几乎是像一首诗。”他认为我们应当“欣赏大交响曲那样地欣赏人生的主旨,欣赏它急缓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这样诗意人生的态度正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正是“人文教育”的“诗意”课堂,我们每个教师应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不要让“视生命如草芥”的悲剧一再上演。那些对生活失望、对生命轻视的中学生,他们一个个处在如花的岁月,如果因为教师、家长的不平等的对待,因为教师在学业上的呵责,在精神上的漠不关心,在人格上的不尊重,我们又怎能不深深自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