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的古诗教学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v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一个重大,也是一个难点。初中教材选用的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初中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名篇佳作。《教学大纲》和教材说明清楚地规定了古诗文教学的双重任务:一、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二、能使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近的古代诗文。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两项任务,就必须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长期以来,一线语文教师对古诗的教学教法进行了较多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就大面积而言,古诗文的教学仍存在着"三不"现象:学生兴趣不浓,学业负担不轻,学习效果不佳。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课堂中对古诗的教学,谈谈在教学中的体会及感悟。
  一、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如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代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无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仕心情。
  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讲究节奏,这样才能读起来上口。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炼字用词要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
  要防止对字词作繁琐分析讲解,而忽略品味赏析、整体把握的做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四、创设情境,引入意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以及电教媒体等手段,向学生描述(图示)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生活画面,尽可能达到传神的地步。
  运用联想和想像,用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形象。在朗读中配以音乐,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音乐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绘画激趣法,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悟性。
  总之,我以为,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方法主要是品评、朗读、背诵。通过品评得其精要,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能这样,可以期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
其他文献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of public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China  As we can see that each state in America are entitled to make educa
期刊
摘 要 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追求适应性,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也不例外。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及时间操作提高学生的翻译动手能力。在面对总多抽象复杂的翻译理论和准则时,学生有些不知所措。该文旨在学习多雷得翻译五原则并利用此简洁、全面、易懂的理论来提高学生翻译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 翻译 翻译理论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从数量到办学规模都有很大的提高,而校企之间的合作也给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有关高职院校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
期刊
摘 要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 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大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的第二课堂能有效完善和延续第一课堂教育,从而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深化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体系 第二课堂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目
期刊
摘 要 军队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是崭新课题,应更新观念,在充分认识一体化联合训练意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联合训练的形式,逐步完善联合训练的内容和机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院校一体化联合训练的道路。  关键词 军队院校 一体化联合训练  近一段时间以来,军事理论研究领域对构建部队一体化联合训练体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但对于军队院校的一体化联合训练问题研究的不多,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
期刊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处在已经相当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化之中,毕业后再逐步融入社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更多的时候是以社会人和在校生的双重身份游走于校园内和社会上。相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观教育,显得越来越紧迫,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社会观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大学生社会观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和保障机制,进行梳理和思考,提出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教育 社会观 就业 社会化  
期刊
摘 要 网络已经进入web2.0时代,自媒体的崛起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极大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知识更新速度慢、考核机制简单化等弊端。为赶上时代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公民教育上下功夫,同时用好微博、QQ等新媒体,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史坚持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
期刊
摘 要 庄子继承的是道家正统,道家提倡出世的精神,同老子的影响多体现在做官为宦者群体不同的是,庄子多影响一些避世的隐士,从这点来看庄子的影响更加接近于道家的本质。作为道家的祖师,“老子是想在政治、社会剧烈转变之中,能找到一个不变的‘常’,以作为人生的立足点,因而得到个人及社会的安全长久。”庄子同样如此“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期刊
识字与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历来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201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写字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课程标准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养成主动识字、写字的习惯”。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所谓有效,是指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是课堂有效与否的唯一指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 一) 合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