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岭村腾飞之路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CandleCalm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名遐迩的深圳市南岭村,改革开放前,与国内当时最落后、最穷困的山区农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30年过去,南岭村累计引进外资20多亿港元,拥有集体资产20亿元,人均年纯收入15万元,原来的小山村一变而为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城市社区,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前来参观访问的人们不禁会问:南岭村是怎样走上腾飞之路呢?
  
  往事不堪回首
  
  一首关于南岭村的《求水山歌》①,吟诉了往昔不堪回首的岁月:
  磬音和着香烟缭绕,
  烛火暗过酷毒炎阳。
  裸露爆裂肌肤的农民,
  双膝嵌进砂子悲声放,
  大旱,叫人哭不出一滴眼泪,
  松杉,长青之树零落变枯黄;
  布吉镇求水山的神石啊!
  快可怜农民降水显灵光。
  农民仍在田野的热锅煎熬,
  飞鸟被流火烤熟碎落荒冈。
  改革开放前的南岭村,是深圳建市之前原宝安县最贫困的小山村之一,绰号“鸭屎围”。全村集体固定资产不足7000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除了大量的柿子成熟时能卖点钱,其余就是靠种点水稻,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南岭村后来的致富“领头羊”张伟基,在70年代担任布吉公社沙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南岭第一生产队队长。他曾经“为民请愿”,在柿子成熟季节,带着两个村干部跑到布吉公社反映,“一斤柿子在自由市场能卖一块钱,统一收购才卖九分钱,如果老是这样的话,我情愿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因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一块钱,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九分钱!”公社书记只能劝说张伟基服从国家的经济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春,宝安县改建深圳市。随后,中央和广东省开始筹建深圳经济特区。
  国门甫一打开,面对来自香港的冲击,建国以来一直绵延不绝的偷渡外流潮,在这时达到了最高潮。1979年5月6日,南岭村民听信边境“开关”谣言,约200多人决定集体逃港,占当时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张伟基的妻子也扔下三名年幼的孩子,准备偷渡。外出归来的张伟基心急如焚地赶到边境线上,把妻子和50多个村民拦了回来,但仍有100多人偷渡到了香港。有的逃到香港后还愤激地说:“死了,也不让骨灰飘回南岭。”这件事对张伟基刺激很大。1980年春节,几个偷渡出去做了“香港人”的南岭青年来到张伟基家,既不是拜年,也不是叙旧,而是每人掏出十元港币,让张伟基叫人打扫一下村里厕所。那种凌人盛气,再次刺痛了张伟基。
  张伟基后来把当时的南岭比成旱得马上要着火的稻田,三中全会是及时雨,经济特区政策则是催生婆。有了及时雨,怎样保苗,促其丰收是他一直盘算的题目。
  
  经济发展“五大步”
  
  南岭村紧紧跟随深圳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发展步伐,用30年时间,实现了“五大步”跨越式发展。
  1979年,由于南岭村大批劳动力逃港,大量土地荒芜,张伟基大胆地在南岭第一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按人口、劳力情况把田地分到各个家庭。山村很快出现家家户户养猪、养鸡、种果、养鱼遍地开花的新局面,粮食产量也从原来亩产四五百斤增至六七百斤,村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1979年秋至1983年春,张伟基在宝安县社队企业局以工代干期间,积极学习特区创办外引内联企业的经验。不久,他亲手为南岭第一生产队引进深圳市最早的一批内联企业之一南和电子厂和华南电子厂。1982年,第一生产队又引进港资办起第一家来料加工厂。这成为南岭村日后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1983年7月,布吉公社改为乡镇,经张伟基提议,南岭四个生产队合并,成立村委会。张伟基所在的第一生产队已经办起3家工厂,集体资产68万元,而其他3个生产队没有工业,集体资产也很少。张伟基决心带领乡亲走共同富裕道路,把第一生产队的资产作为全村的资产,心甘情愿当“傻子”,并最终说服有意见的群众。经无记名投票,张伟基当选为村长兼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这时候,南岭村已经开始实行分田到户。张伟基审时度势后认为,分散不利于搞工业,提出“走集体主义道路,十年内使村民吃饱饭,有新房住,有钱花,健康长寿”目标。他还专门到香港新界农村进行考察,回村后马上召开群众大会,承诺在十年内赶超香港新界农民的年收入和住房水平(实际情况是,南岭村仅用五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南岭村这时候还不在深圳农村发展的先进之列,但村委抓住毗邻特区“二线关”、交通便利、成本低廉的有利条件,美化环境,大刀阔斧搞招商引资,很快后来居上。到1984年末,134户人家的南岭村,共办起13个来料加工厂。有外引,更多的是内联,这一来,使南岭村的590人,一下上升到4000人,光是由内地招来的正式职工,就多达800人。农业收入,加上来料加工的收入,人均收入达3500元,比中外驰名的罗湖渔民新村的人均收入还高。1986年2月,深圳市宝安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学习南岭村的决定》。南岭村借此东风,大手笔引进港资,建起村里第一个大型工业区。南岭村广纳百川聚英才,彻底摆脱小农经济模式,构建起现代工业生产体系。这是南岭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大步。
  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南岭村邻近许多村庄停建工厂。张伟基在村支部委员会议上说,“改革开放的车轮绝不可能逆转,抓经济发展,错不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外商闻风而至,南岭村委信心倍增,制定“用五年时间赶超亚洲四小龙”发展规划,投资近一亿兴建第二个工业区。到1993年底,全村固定资产达6亿元,人均收入2.9万元。为进一步鼓励村民“以村为家”,从1994年开始,南岭村把村里部分集体资产转化为村民个人股权,使村民人人有股权、年年有红利。这是南岭村发展的第二大步。
  199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和龙岗区委、区政府分别作出《关于向南岭村学习的决定》。南岭村迈出改善经济结构、加速全面发展的新步伐,投资八千多万元兴建第三个工业区,引进国内外十家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前来落户,还不失时机兴办了商业、旅游业。这是南岭村发展的第三大步。
  2000年至2001年间,南岭村投资8000万元,兴建第四个工业区,引进资金超过1.5亿港元。商业和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亿元,人均纯收入9.5万元,全村集体固定资产8亿元,人均占有集体固定资产100万元。这是南岭村发展的第四大步。
  2004年,南岭村改制为南岭村社区。经过几年持续快速发展,南岭村经受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考验,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当年继续保持适度增长。近年来,南岭村在转型升级上频频出招。村里帮助一批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为三资企业;将一些空置厂房配套升级为“珠宝园”、“丝绸园”、画家创作基地等;按五星级标准兴建求水山酒店,酒店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10年,南岭村社区总人口已达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000人,原居民800人,外来务工人员4万多人;集体经济总收入2.7亿元,完成税收1.8亿元,净资产约20亿元。这是南岭村发展的第五大步。
  
  精神文明新风貌
  
  南岭村在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自1983年建立村委会以来,南岭村注重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了党务、居务、财务等规章制度,把精神文明与村民的经济利益挂钩。比如,1986年,张伟基主持制定了比较完整的《乡规民约》,规定凡触犯国家法律者,五年内不得享受村民福利;1994年制定了南岭村“基本法”——《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章程》,对全体村民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并和利益分配紧紧挂钩;之后,南岭村民又投票通过新章程,谁违反计划生育和火葬规定,不但取消年终分红,而且还接受其他处罚。在执行规章制度上,张伟基说,“村民向党支部看齐,党支部向我看齐。”由此,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由软变硬,由虚变实。
  为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南岭村从起步之初就掀起办学热潮。1983年,南岭村开办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农村第一间文化夜校,每周三个晚上开课,讲授文化基础、电脑、外语、企业管理等知识,三十五岁以下没有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全部参加学习。目前,南岭村社区已有21%的居民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7名留学生。村里还把一大批青年先后送到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学院脱产学习。村委拨出专项教育资金,兴办起设施和教学质量可以同市里同类学校媲美的小学、幼儿园。当面临眼前功利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南岭村委作出了自己的抉择。1992年,一位港商看中南岭村“天良坑”一块五千平方米的“风水宝地”,预备开价五千万购买。许多村民兴奋不已。南岭村委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把这块地无偿送给村所在的布吉镇建高级中学。
  为了走出“穷时坑蒙拐骗,富时吃喝嫖赌”的怪圈,南岭村提出,“穷时有穷志气,富时没富毛病。”1991年,村委将一些村民搬迁时闲置不用的旧家具和旧农具收集起来,办起“致富思源村史展览馆”,并把村民富裕以后的生活用品也摆出来,进行对比,激发村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1996年10月,南岭村有一件新鲜事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00多户人家,在张伟基带领下,三天之内将各自家中摆放了许多年的神龛搬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装满书籍的书柜。多年来,南岭村还投资数千万元,陆续建起图书馆、客家民俗园、长征雕塑园、中华历史长廊、大剧院、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馆等设施,不仅成为南岭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科书”,而且成为深圳市很多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南岭村快速发展起来后,当年逃到香港的南岭村民,也逐渐返回南岭村结婚、建房和定居。南岭村还吸引了全国数万青年劳动力前来打工经商。村委积极维护外来工的权益。村里所有文体设施,一律对外来工开放。对于在南岭村结婚成家、愿意留下来的优秀外来工,村里还专门留出一块坡地,作为他们的宅基地。
  靠党的政策富裕起来的南岭村人没有关起门来过小日子。30年来,南岭村先后支援国家建设、扶贫、赈灾、拥军的捐资总额达5000多万元。
  南岭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1998年11月5日,在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南岭村代表作了题为《富了以后 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言,总结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即倡导富而好劳,艰苦奋斗创大业;富而崇德,破旧除陋树新风;富而好学,重教求知育新人;富而思进,超越自我再向前。
  30年来,南岭村因为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原村党支部书记张伟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主任,并当选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十六大代表。南岭村社区现任党委书记张育彪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第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南粤杰出劳模,并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南岭村获得国家级、广东省级集体荣誉(部分)
  时 间 荣  誉
  1984-2010年 连续十三次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或“文明示范村”
  1991年2月 村党支部被广东省委授予“南粤农村十面红旗”光荣称号
  1995年3月 “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1995年9月 “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和“广东省模范村民委员会”
  1997年3月 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示范点”
  1997年7月 村党总支被广东省委授予“模范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1999年8月 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2001年7月 村党总支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2002年6月 村党总支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基地
  2002年10月 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8月 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固本强基工程省级示范点”
  2004年12月 被省文明委评为“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
  2005年 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文明社区”、
  “广东省平安和谐社区”;社区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7年 社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2008年1月 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2009年1月 全国文明社区
  2009年10月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在南岭村腾飞之路上,胡锦涛、江泽民等260多名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对南岭村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很重视深圳农村工作。1983年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视察深圳,会见了宝安县劳动致富表彰大会“万元户”代表。同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深圳时认为,要研究一下农村政策,“农民富了,怎样引导他们搞开发性的承包,开发性的投资。如果我们的政策不对头,就会发生:一是浪费,拿钱去赌博、搞迷信,二是剥削,放高利贷。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还专门考察了渔民村的农民生活情况。
  1987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在卸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六年之后,重返广东考察改革开放情况,并第二次到南岭村视察②。习仲勋在给中央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南岭村的成就,“我特意到深圳市宝安县的南岭村看了一下,因为1978年5月为了‘反外逃’我去过这个村。这个地方原来是个水沟,荒凉得很,现在已变成漂亮的小城镇。那时全村600来人就跑掉500多。现在这些外流的人都回来了,还回来了一些华侨。村里办起了内联企业和来料加工厂,产品销往香港。职工的学习气氛很浓,住宿条件和伙食都不错。外省来南岭村搞劳务的有2500人,来自全国80多个市、县。全村搞的是承包责任制,责任到人,坚持集体积累扩大再生产,不是分光吃光。这个村现有固定人口600多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即1978年人均收入只有100元,而1986年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增加到50倍,其中分配给个人1500元,留3500元兴办教育、医疗等事业。老年人每月发给50元退休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都是100%,中学生到镇里上学早晚有汽车接送。村里群众住的都是新房,而且很宽敞。有些房子建得很讲究,环境优美。看到这些,我十分高兴。”
  2000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南岭村考察时发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号召。
  在村委会大楼三楼会议室,江泽民与村党支部成员、村干部代表、村民党员代表、外来工党员代表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等就基层党的建设进行了座谈。江泽民对南岭村重视村民劳动教育、文化教育、计划生育以及外来工管理等工作表示赞赏,还参观了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陈列室”。江泽民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前进?现在我们这里都致富了,我就想,致富了要思源,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江泽民还说:“过去我们说的三大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现在看,就像你们村这样,跟国外那些较为发达的城市连着小镇的情形相比,已毫不逊色。今天,深圳市跟欧洲的城市、世界的一些城市相比,恐怕也不逊色。来到这里我有一种体会,城乡差别的消失,从前是我们理想愿望当中的东西,现在已完全变成现实。”③
  2003年4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南岭村考察时提出了“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的新要求。
  早在1994年11月12日,胡锦涛曾到南岭村考察。胡锦涛曾评价说:南岭村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十年过去,南岭村发展得怎么样,胡锦涛十分牵挂。胡锦涛第二次南岭之行,在参观“致富思源展览馆”时,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育彪说,“这件事办得很有意义。你们取得的成绩,一是靠党的政策好,二是靠你们自己干得好。”“你们发展得很快,要牢记发展的历程,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倡导这种艰苦朴素、不断进取的精神。”胡锦涛接着考察了村务公开情况,他高兴地说,南岭村集体经济又有很大进步,1994年村里给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现在每人每月补贴1500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注:同时期的香港居民,六十五岁以上,每月可领取数百元补贴)。胡锦涛很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他叮嘱村委负责人说,“你们村务工青年多,流动党员也多,一定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他在村民家座谈时,对地方领导干部说,“南岭村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缩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江泽民同志到这里考察时提出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你们要努力做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把南岭村建设得更好,使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④
  2009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广东代表团会议时,接见了全国人大代表、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并微笑着接过精心装帧的名为《巨大的鼓舞》画册。
  南岭村的巨大变化,还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友人前来学习和参观。1984年以来,南岭村先后接待俄罗斯、秘鲁、丹麦、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意大利、美国、越南、老挝、巴拿马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
  新的历史时期,南岭村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为工作指针,正在实施“六大工程”,即产业升级工程、居民素质工程、文化社区工程、美化环境工程、科学管理工程、固本强基工程。他们积极正视自己在规划建设、工程质量、青少年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改进或解决。
  南岭村发展动力不已,明天更美好,正如诗人李瑛在《登求水山》中唱出的豪迈之音⑤:
  在这个不断向前滚动的地球上
  登上求水山的山顶
  是来看拥抱着大工业城的小村
  是来看时间和历史创造的奇迹
  是来看一个民族伟大的精神
  
  (执笔:王硕)
  
  注释:
  ①张永枚:“求水山歌”,《诗刊》,2001年第7期。
  ②《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49、450页。
  ③“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总书记考察深圳南岭村纪实”,《深圳特区报》,2000年2月27日。
  ④“‘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胡锦涛总书记再访深圳南岭村”,《人民日报》2003年4月16日。
  ⑤李瑛:“登求水山”,《诗刊》,2001年第7期。
其他文献
让我们通过有关历史故事,看毛泽东的亲属有哪些“特权”:  一是有为革命牺牲的“特权”。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敌人关进协操坪监狱,小岸英也和妈妈一同关在监狱内。杨开慧就义后,毛岸英被释放,后由党组织将他们兄弟三人送到上海。1931年4月,地下党机关遭破坏,岸英兄弟流浪街头。1936年,上海地下党只找到岸英和岸青,并将他们送到苏联学习,此间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
期刊
一般人提起孙中山的伴侣,往往只提早年的元配夫人卢慕贞和晚年的宋庆龄,而不知道这中间还有一位重要的女性——陈粹芬。    陪伴孙中山20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直至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的1912年,整整20年的时间,是一位名叫陈粹芬的女子,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追随襄助他从事反清斗争。而这20年,正是孙中山四处奔波,为革命奔走呼号艰苦备尝的时期,也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她是孙中山倡导反清
期刊
老潘,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原在一个边远贫困的小乡镇税务所上班,负责该乡的工业、加工、屠宰、零售、修理修配等行业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税务所很小,从职工到所长就老潘一个人。因为工作环境艰苦,税务干部都不愿来。以前来过几个年轻人,却都因受不了那份苦,托人走关系先后离开了。  老潘也想走,曾多次写过调动报告,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在困难面前决不能当缩头乌龟时,又把写好了的报告捏成一团,塞进口袋里……
期刊
简明之中深藏珍重读本手法展示恢宏  (广东)林雄辉  读完《中共广东历史简明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之后,给我留下了四点深刻印象。  1、《读本》是对广东党组织和人民90年奋斗历史的全景描绘。《读本》共12章42.5万字,它全面记述和反映了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全书气势恢宏,从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全面展示了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90年来的伟大实践
期刊
编者按:郑群同志为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粤赣湘边纵队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顺德县县长,韶关地委副书记,惠阳地委书记等职。2008年8月,《郑群戎马岁月忆述集》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收到郑群的赠书后,回信称赞说,“您生在广东,长在广东,奋斗在广东,为广东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指出“广
期刊
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去了趟丹东。回来的时候从沈阳转车,那是霍林郭勒开往大连的火车。遇到一位四十岁的阿姨和一位六十岁的大叔,于是我就加入到了他们聊天的队伍之中。说是加入,其实不然,大部分的时间是他俩在说话,我抿着嘴,欲言又止,始终是倾听者的姿态。二十岁,四十岁,六十岁,我们成长的不是同一个时代。那是凌晨一两点,我已经有了困意,只是,他们聊天的劲头未曾消减,我也只能强打着精神。都说些什么呢?无非是回忆
期刊
梅子姐姐:  你好!我是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我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吸烟喝酒打架什么都会,这就是大家公认的“不良少女”。在学校也没什么朋友,校外朋友倒一大堆。大家都没去了解我。他们都讨厌我害怕我,我也讨厌他们害怕他们。虽然我快毕业了,但大家好像跟我形同陌路。我也有在努力啊,只是没有谁能知道,我一直把自己包裹着,我也不想去接触他们,看到他们一个个好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我可能也只能在校外玩着。你说我该怎么办
期刊
笔尖在白纸上留下一道道痕迹,带着我的生活的激情,行云流水般浮现出一行行秀美的字,里面有山川大河、唐诗宋词;有秦皇汉武、孔孟之道;有梦想华章……  楼上传来一连串跳跃的音符,每几个音符又连成一组组动人的和弦、美妙的琶音,最终合成一曲华美的乐章。  我醒得特别早,便闭上双眼静静聆听这行云流水般的琴声。听着听着,我似乎听到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  我曾经也有一个钢琴梦,也有一种对音乐的渴望。早在三岁
期刊
彭伊娜是彭湃烈士(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的孙女,广东省政协委员。上大学之前,她曾做过车工、图书管理员。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她于1979年考进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南方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1988年至2000年,在新华社澳门分社工作,担任过新闻处、文化处处长,参与组建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以及澳门回归一系列重大庆典策划筹备等工作。2000年调任深圳报业集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2009年9月
期刊
雨一直下,我撑着伞漫步在校园中,漫无目的,试图寻找熟悉的身影,遗憾的是,并没有捕捉到什么,擦肩而过的,收入眼底的,尽是些陌生的面孔。我开始猜想,如果在这个待了一年多的校园里,都难以找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人,那要是上高中了该如何是好?再长大些,告别亲人,到时候恐怕只能靠自己了吧。想想都觉得悲哀,谁叫我不擅长跟别人交流呢!  雨越下越大,雨水顺着伞沿略微显得笨重地落在地上。夹杂着雨声,我隐约听到有人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