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呢?构建高效的课堂是关键所在。而利用章节内容中的关键词,串联起一节课的知识点,则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一个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时常有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让他们照搬原题还行,但稍微把原题变化一下,他们就不会做了。”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简单系统水平,而没有达到将知识置于系统中认识的水平。利用章节内容中的关键词,串联起一节课的知识点,则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利用关键词,可以串联起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把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
在授课时,教师要选择与課堂相符合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学生要记忆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一关键词把要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让学生听说到此关键词,马上会想到各种对应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巴西》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教师:在世界的很多地区可以种植咖啡,如东南亚、非洲,那么你们知道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纷纷猜测。
教师:这个地区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南美洲的巴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二战以前,巴西咖啡产量占全世界的50%甚至更多。为什么巴西会成为“咖啡王国”?它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呢?出示咖啡生长所需要的自然条件,请对照巴西地形图、降水图、气温分布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巴西哪些地区适宜种植咖啡。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目标(2)和目标(3)。对于目标(1),教学同样围绕着“咖啡王国”这一话题展开。
教师:巴西这块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咖啡,于是许多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巴西开辟种植园,接着引进大量非洲黑人种植咖啡,随后一些亚洲人也分一杯羹。原住居民黄皮肤的印第安人、外来的白皮肤欧洲人、黄皮肤亚洲人、黑皮肤非洲人汇聚在巴西这块热土上,各种生活习性不同的人在一起,会发生种族歧视还是会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巴西,各种肤色的人真正做到了平等,那么他们对异族人带来的地域文化会拒绝吗?
学生:不会。
教师:不光不会,他们会接受,会发扬光大,有些会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巴西的文化特色——多元的文化。
二、利用关键词,可以拉近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落实高效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这个话题为关键词,切入到课堂内容,通过观察、评价、反思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如讲授《日本》一课时,用学生受欢迎的人物蜡笔小新为引子,用“小新一家的生活”作为关键词,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新课导入,播放日本著名的景色,最后一张是小新胡吃海喝的动感图片。
教师:这是谁呀?
学生:蜡笔小新。
教师:对,谁能告诉我,最初的小新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呢?
学生兴致勃勃各种猜测。
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鼓励日本人生育的形象出现。问:为什么日本要鼓励民众生育?是因为人口少,地方大?
学生点头。
出示日本人口数据和“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问:能说日本地多人少吗?
学生:不能,地少人多。
教师:更贴切地说,应该是地狭人多,日本人口这么多,为什么还要鼓励民众生育?他们就不怕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吗?还是说日本人傻,搞不清人口多了会出现就业困难,粮食不足等问题?
学生七嘴八舌各种答案。
教师: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工业高度发达,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国外,可以说明日本人要担心没有班上吗?
学生:不会,相反企业会担心找不到工人。
教师:日本的工业高度发达,体现出来的人均GDP非常高。出示全球人均GDP前十的国家,解释GDP。人均GDP高有什么作用呢?
小新一家四口,只有爸爸在公司上班,仅仅是一个部门经理,但他们一家的生活过得并不拮据,这说明什么问题?他爸爸收入高,这就是人均GDP高的好处。
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场景、人物、事物出手,提取关键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会自愿自觉地接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利用关键词,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地理知识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物理知识、医学知识和生活实际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方面知识运用起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化了地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青藏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地区。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造成气温低,空气稀薄,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特征。这些特殊的特征给青藏地区带来了不一样的农业类型、饮食结构和穿衣风格等。教师在教学过程把关键词拎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由浅表化知识向系统化知识迁移。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的:
教师:一说到青藏高原,你们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学生:海拔高,冷等。
教师: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青藏地区的海拔4000米以上,比我们江南地区气温要低多少呢?
学生:二十多摄氏度。
教师:十多摄氏度的温差,说明青藏高原的海拔真的很高。这么高的海拔它还会引起哪些和其他地区不一样的自然现象?结合物理学科等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可以前后桌讨论。
学生: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教师:这些特殊的自然现象,造成青藏地区特有的农业、饮食习惯、穿衣风格等六个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特征。比如我们到青藏地区去旅游,要带哪些物品呢?
学生:氧气包、墨镜、防晒衣、防晒霜、羽绒服等。
运用关键词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地理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充分揉合在一起,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构建起地理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白仕刚.记忆的二八法则.高效学习之道,284.
[2]课程标准教案编委会.巴西.课程标准教案,232.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时常有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让他们照搬原题还行,但稍微把原题变化一下,他们就不会做了。”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简单系统水平,而没有达到将知识置于系统中认识的水平。利用章节内容中的关键词,串联起一节课的知识点,则是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利用关键词,可以串联起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把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掌握。
在授课时,教师要选择与課堂相符合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学生要记忆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一关键词把要掌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让学生听说到此关键词,马上会想到各种对应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巴西》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教师:在世界的很多地区可以种植咖啡,如东南亚、非洲,那么你们知道被称为“咖啡王国”的是哪个国家吗?
学生纷纷猜测。
教师:这个地区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南美洲的巴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二战以前,巴西咖啡产量占全世界的50%甚至更多。为什么巴西会成为“咖啡王国”?它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呢?出示咖啡生长所需要的自然条件,请对照巴西地形图、降水图、气温分布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巴西哪些地区适宜种植咖啡。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很好地解决了目标(2)和目标(3)。对于目标(1),教学同样围绕着“咖啡王国”这一话题展开。
教师:巴西这块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咖啡,于是许多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巴西开辟种植园,接着引进大量非洲黑人种植咖啡,随后一些亚洲人也分一杯羹。原住居民黄皮肤的印第安人、外来的白皮肤欧洲人、黄皮肤亚洲人、黑皮肤非洲人汇聚在巴西这块热土上,各种生活习性不同的人在一起,会发生种族歧视还是会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巴西,各种肤色的人真正做到了平等,那么他们对异族人带来的地域文化会拒绝吗?
学生:不会。
教师:不光不会,他们会接受,会发扬光大,有些会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巴西的文化特色——多元的文化。
二、利用关键词,可以拉近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落实高效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这个话题为关键词,切入到课堂内容,通过观察、评价、反思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如讲授《日本》一课时,用学生受欢迎的人物蜡笔小新为引子,用“小新一家的生活”作为关键词,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新课导入,播放日本著名的景色,最后一张是小新胡吃海喝的动感图片。
教师:这是谁呀?
学生:蜡笔小新。
教师:对,谁能告诉我,最初的小新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呢?
学生兴致勃勃各种猜测。
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鼓励日本人生育的形象出现。问:为什么日本要鼓励民众生育?是因为人口少,地方大?
学生点头。
出示日本人口数据和“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问:能说日本地多人少吗?
学生:不能,地少人多。
教师:更贴切地说,应该是地狭人多,日本人口这么多,为什么还要鼓励民众生育?他们就不怕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吗?还是说日本人傻,搞不清人口多了会出现就业困难,粮食不足等问题?
学生七嘴八舌各种答案。
教师: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工业高度发达,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国外,可以说明日本人要担心没有班上吗?
学生:不会,相反企业会担心找不到工人。
教师:日本的工业高度发达,体现出来的人均GDP非常高。出示全球人均GDP前十的国家,解释GDP。人均GDP高有什么作用呢?
小新一家四口,只有爸爸在公司上班,仅仅是一个部门经理,但他们一家的生活过得并不拮据,这说明什么问题?他爸爸收入高,这就是人均GDP高的好处。
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场景、人物、事物出手,提取关键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能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会自愿自觉地接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利用关键词,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地理知识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物理知识、医学知识和生活实际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方面知识运用起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化了地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青藏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个地区。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造成气温低,空气稀薄,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自然特征。这些特殊的特征给青藏地区带来了不一样的农业类型、饮食结构和穿衣风格等。教师在教学过程把关键词拎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由浅表化知识向系统化知识迁移。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的:
教师:一说到青藏高原,你们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学生:海拔高,冷等。
教师: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青藏地区的海拔4000米以上,比我们江南地区气温要低多少呢?
学生:二十多摄氏度。
教师:十多摄氏度的温差,说明青藏高原的海拔真的很高。这么高的海拔它还会引起哪些和其他地区不一样的自然现象?结合物理学科等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可以前后桌讨论。
学生:空气稀薄、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教师:这些特殊的自然现象,造成青藏地区特有的农业、饮食习惯、穿衣风格等六个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特征。比如我们到青藏地区去旅游,要带哪些物品呢?
学生:氧气包、墨镜、防晒衣、防晒霜、羽绒服等。
运用关键词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地理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充分揉合在一起,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构建起地理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白仕刚.记忆的二八法则.高效学习之道,284.
[2]课程标准教案编委会.巴西.课程标准教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