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江洪水的记录比较粗略,对于了解长江水体的历史变化带来很多不确定性.长江两岸考古遗址地层中的事件地层为研究长江水体的历史变化提供了新的视野.汉东城遗
【机 构】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四川 成都,610065;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41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江洪水的记录比较粗略,对于了解长江水体的历史变化带来很多不确定性.长江两岸考古遗址地层中的事件地层为研究长江水体的历史变化提供了新的视野.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地处长江上游西岸一级阶地上,是川南黔北渝西水上交通要道.本文对遗址地层样品进行了粒度、地球化学元素、酸碱度等的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T0104剖面土壤以粉砂质壤土为主,但是与同剖面其他层位的样品相比,第7层样品粉砂含量明显偏高;地层中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以SiO2、Al2 O3、Fe2 O3为主;与UCC相比,本地区土壤SiO2、Al2O3、K2O等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但是Na2O明显偏低,P2O5明显偏高.地层中的CIA值,在汉代及以前,在65~75之间,Rb/Sr值在65~80之间,处于中等化学风化作用阶段,气候相对温湿;在汉宋之间,CIA值和Rb/Sr值均有一个明显降低及逐渐回升的过程,之后CIA值和Rb/Sr值一直在60左右徘徊,说明气候在降温之后虽有所回升,但整体比前期冷干.地层中铷锶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显示,在汉宋之间的某个时段内,该区域发生强降水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遗址发掘出土遗存和测年的基础上,对遗址土壤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分析,结合气候变化背景资料综合分析认为:1)汉东城遗址所在区域在唐中后期确实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洪水事件;2)本次洪水事件可能与强降水有关;3)通过与现代洪水记录的对比分析认为,遗址地层中记录的洪水事件可能比1998年和2018年洪水规模还要大.
其他文献
娅怀洞遗址是广西近年又一项重要考古发现,是一处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化遗存分为4期,第一至第三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第四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文以该遗址出土动物遗存为
食物的加工和利用反映了古人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而欧亚大陆东西部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新疆长期以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是东西方饮食文化的汇聚之地.比孜里墓地
两汉时期西域戍边遗址驻军的农作物利用策略及生业模式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原王朝的屯垦政策以及西域汉代驻军的环境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的西域屯垦戍边研究主要关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为研究史前人类适应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动物资源利用提供了条件.然而,已开展的动物考古研究主要聚焦在青海省东北部的河谷农业区,对于草原
通过动物骨的稳定同位素(C、N)分析,揭示家养动物的饲养模式及对先民肉食资源的贡献,是动物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关中地区,是庙底沟文化(约5500年前)的主要核心分布区域之
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对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南部2015~2017年度主发掘区TN14W35探方内油子岭至石家河文化时期(5800~4200 a B.P.)的地层土样进行了系统取样分析,并重点对水稻扇型
西藏拉萨昌果沟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的阶地上,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探讨昌果沟遗址附近的古环境,对遗址附近开展地貌调查,在遗址北面约1 km处选取1个全新世风成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然环境复杂,生业经济形式多样,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是了解欧亚大陆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在该区域出土了丰富的
水稻是起源于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重要农作物,新石器中期以后传播到北方地区.由于北方较于南方相对干旱,因此对水分条件需求较高的水稻在北方地区的种植往往表现为更强烈的地
马家窑文化是甘青地区仰韶文化晚期阶段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存类型,其以精美的彩陶闻名于世,对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交流传播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X-荧光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