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核心的关系之一。本文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几个要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现状 分析 对策建议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新型师生关系调查及行动策略研究》中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1]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与现代的教育课堂不和谐的现象日益突出。我根据教学实践,认为从观念态度、情感态度、教学艺术、法制保障四方面提高加强,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
首先,我国流行的师生观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其中传统师生观占主导地位。它是以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权威性,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和创造性的局限。
其次,据我国学者吕昌顺研究,学生喜欢教师与喜欢其所授课程的相关性很高,一致率可达95%;而学生不满意教师与不喜欢其所授课程的相关性也很高,一致率可达80%。日本学者曾调查了702名学生,其中,因喜欢教师从而喜欢其所教的科目的学生占42%,喜欢教师但不喜欢其所教科目的学生占9%;虽不喜欢教师但喜欢其所教科目的学生仅占4%,因不喜欢教师从而也不喜欢其所教科目的学生占12%[4]。
再次,我经历的一个小插曲让我感触颇深:我刚毕业不久,教高二生物。有次上午第一节课讲了大约二十分钟,便听到有学生吃东西的声音,我寻声一看发现第一排靠墙的一位男生正猫着腰,低着头吃方便面,可能发觉了我在看他,也可能是吃完了,他停住了,继续若无其事听课。下一周同一时间,又响起同样的声音,我顿时怒火中烧。但在那一刹那,我又想起自己上学时由于来不及吃早餐,也常在课上偷偷吃东西。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对于老师不尊敬甚至冒犯的行为。课上我没有任何行动,而等讲完课后,亲切地问他是不是没来得及吃早餐,还告诉他经常不吃早餐对身体很不好,尤其是学生。整整一个学期,他在我的课堂上再没吃过东西,但还是能听到其他老师对他在课堂上吃东西的抱怨声。
最后,近些年,学生冒犯老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2007年5月,北京发生了“海艺门事件”,课堂上,有学生到讲台上摘下70多岁高龄的老师的帽子,还有学生将矿泉水瓶扔向老师。师生关系处理不好,有时会上升为法律问题。据记者从北京市多家中学的了解,发现目前家长依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到学校对某些教师行为进行投诉的情形并不鲜见,“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都很强,这和十几年前大大不同”。[8]当前我国的师生之间冲突呈增加趋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刻不容缓。
二、分析讨论
(一)传统师生关系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
2004年5月至6月,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教科院联合调查组在全市开展了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师生交流与沟通现状是不满意的,情感交流困难倾向普遍存在。[3]可见,网络多媒体的兴起,除了给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外,也给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强烈的冲击,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着悄然而巨大的改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提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传统师生观的具体写照,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传统师生观主张,教师作为主体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只能服从,不得质疑,更无权反对。教师的权威和尊严是有了,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却被无形抹杀了,学生只是盛放知识的容器。
许多教师也希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师生平等,发展学生个性等,但还是会受分数作为最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尤其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定位教师的业绩以及报酬。“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简单化为一种分数关系。在分数之外,师生间没有任何人生、理想等方面的交流,没有感情沟通”。[3]这正是传统师生关系的写照。师生之间变得疏远、隔阂甚至冷漠,很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情感是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
现代师生观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协助者。热爱、信任、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7]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指出,在人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赏识、尊重。教师对学生信任、尊重会让学生产生自信、正直、宽容的优良品质。教师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使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由于年龄的差异,生活背景的差异,知识积累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与不同学生交往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人施教。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尽职尽责的教师惋惜地说;“对你们我真是恨铁不成钢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可谓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这些教师虽然具有对学生的爱心、行动,但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艺术,找到与学生最佳的沟通方式。
(三)健全教育的法律法规。
在几千年“师道尊严”熏陶下,教师们信奉“严师出高徒”,于是“严惩”不听话的学生、顽皮的学生,甚至不惜施以暴力,这不仅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最终也触犯了法律。广大教师应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根据我国教育现状,教师应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应意识到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有着与教师完全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尊严;应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尽快适应自己只是学生学习助手的角色转变。
(二)“师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6]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且从内心真正地尊重、信任学生,并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该对学生付诸诚挚、公平的纯洁情感;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以尊重、互助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艺术技能,因材施教;应让师生交往成为一种知识、智慧和意志共享的过程;应认真学习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针对师生关系提出的“知其心”、“安其学”、“继其志”、“乐其友”,[2]并借鉴其教育艺术精髓。
(四)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提高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国家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学校应定期进行法制、法规学习和宣传活动。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强后盾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新师生关系[J].广东教育,2004,(1).
[2]蒋建微.《学记》中师生关系论的启迪[J].今日充电,2007,(11).
[3]舒泰峰.“师道尊严”之辩[J].了望东方周刊,2008,(4).
[4]魏园华.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教学研究,2007,(35).
[5]薛燕.高尚的师德乃和谐教育之源[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11).
[6]梁炳香.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35).
[7]吴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诀窍[J].特别关注(专家视角),2007,(12).
[8]佟佳熹.师道——一个教师的1200米[J].了望东方周刊,2008,(4).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现状 分析 对策建议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新型师生关系调查及行动策略研究》中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1]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与现代的教育课堂不和谐的现象日益突出。我根据教学实践,认为从观念态度、情感态度、教学艺术、法制保障四方面提高加强,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
首先,我国流行的师生观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其中传统师生观占主导地位。它是以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权威性,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和创造性的局限。
其次,据我国学者吕昌顺研究,学生喜欢教师与喜欢其所授课程的相关性很高,一致率可达95%;而学生不满意教师与不喜欢其所授课程的相关性也很高,一致率可达80%。日本学者曾调查了702名学生,其中,因喜欢教师从而喜欢其所教的科目的学生占42%,喜欢教师但不喜欢其所教科目的学生占9%;虽不喜欢教师但喜欢其所教科目的学生仅占4%,因不喜欢教师从而也不喜欢其所教科目的学生占12%[4]。
再次,我经历的一个小插曲让我感触颇深:我刚毕业不久,教高二生物。有次上午第一节课讲了大约二十分钟,便听到有学生吃东西的声音,我寻声一看发现第一排靠墙的一位男生正猫着腰,低着头吃方便面,可能发觉了我在看他,也可能是吃完了,他停住了,继续若无其事听课。下一周同一时间,又响起同样的声音,我顿时怒火中烧。但在那一刹那,我又想起自己上学时由于来不及吃早餐,也常在课上偷偷吃东西。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对于老师不尊敬甚至冒犯的行为。课上我没有任何行动,而等讲完课后,亲切地问他是不是没来得及吃早餐,还告诉他经常不吃早餐对身体很不好,尤其是学生。整整一个学期,他在我的课堂上再没吃过东西,但还是能听到其他老师对他在课堂上吃东西的抱怨声。
最后,近些年,学生冒犯老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2007年5月,北京发生了“海艺门事件”,课堂上,有学生到讲台上摘下70多岁高龄的老师的帽子,还有学生将矿泉水瓶扔向老师。师生关系处理不好,有时会上升为法律问题。据记者从北京市多家中学的了解,发现目前家长依据《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到学校对某些教师行为进行投诉的情形并不鲜见,“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都很强,这和十几年前大大不同”。[8]当前我国的师生之间冲突呈增加趋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刻不容缓。
二、分析讨论
(一)传统师生关系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
2004年5月至6月,武汉市教育局、武汉市教科院联合调查组在全市开展了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师生交流与沟通现状是不满意的,情感交流困难倾向普遍存在。[3]可见,网络多媒体的兴起,除了给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外,也给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强烈的冲击,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着悄然而巨大的改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提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传统师生观的具体写照,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传统师生观主张,教师作为主体有绝对的权威和地位,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只能服从,不得质疑,更无权反对。教师的权威和尊严是有了,可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却被无形抹杀了,学生只是盛放知识的容器。
许多教师也希望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师生平等,发展学生个性等,但还是会受分数作为最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尤其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定位教师的业绩以及报酬。“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简单化为一种分数关系。在分数之外,师生间没有任何人生、理想等方面的交流,没有感情沟通”。[3]这正是传统师生关系的写照。师生之间变得疏远、隔阂甚至冷漠,很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情感是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
现代师生观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协助者。热爱、信任、尊重学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7]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指出,在人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赏识、尊重。教师对学生信任、尊重会让学生产生自信、正直、宽容的优良品质。教师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而久远,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使教育教学事半功倍。
由于年龄的差异,生活背景的差异,知识积累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与不同学生交往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人施教。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尽职尽责的教师惋惜地说;“对你们我真是恨铁不成钢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可谓苦口婆心,语重心长。这些教师虽然具有对学生的爱心、行动,但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艺术,找到与学生最佳的沟通方式。
(三)健全教育的法律法规。
在几千年“师道尊严”熏陶下,教师们信奉“严师出高徒”,于是“严惩”不听话的学生、顽皮的学生,甚至不惜施以暴力,这不仅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最终也触犯了法律。广大教师应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根据我国教育现状,教师应转变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应意识到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有着与教师完全平等的地位和人格尊严;应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尽快适应自己只是学生学习助手的角色转变。
(二)“师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6]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且从内心真正地尊重、信任学生,并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应该对学生付诸诚挚、公平的纯洁情感;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以尊重、互助为基础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艺术技能,因材施教;应让师生交往成为一种知识、智慧和意志共享的过程;应认真学习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针对师生关系提出的“知其心”、“安其学”、“继其志”、“乐其友”,[2]并借鉴其教育艺术精髓。
(四)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要提高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国家要加大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学校应定期进行法制、法规学习和宣传活动。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强后盾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新师生关系[J].广东教育,2004,(1).
[2]蒋建微.《学记》中师生关系论的启迪[J].今日充电,2007,(11).
[3]舒泰峰.“师道尊严”之辩[J].了望东方周刊,2008,(4).
[4]魏园华.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教学研究,2007,(35).
[5]薛燕.高尚的师德乃和谐教育之源[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11).
[6]梁炳香.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35).
[7]吴增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诀窍[J].特别关注(专家视角),2007,(12).
[8]佟佳熹.师道——一个教师的1200米[J].了望东方周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