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卧握式鼠标设计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机交流不畅是制约电脑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高度信息化的瓶颈,在信息时代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通过便捷而高效的人机交互来享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种种自由。以前由于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我们总是被动地进行人机交流。毫不夸张地说,小小鼠标的发明以及它带来的图形界面是今天电脑之所以被广泛应用的基础。现有Windows中的指针操控设备鼠标一般都是功能单一,健康设计欠妥,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创造更加符合计算机使用者的“人机界面”和交流渠道。
  在现有的技术中,被广泛使用的鼠标绝大部分是带有固定连接线的3D光学鼠标。如今的鼠标市场空前繁荣,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高性能输入设备的重要性。计算机使用者对现有电脑输入设备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一是鼠标属于电脑耗材,较容易损坏,质量参差不齐,使用中受限制,并且不太方便,使用时间长会导致“文明病”的产生,比如我们常见的称为“鼠标手”的“腕管综合症”;二是键盘输入中文时存在困难,普通话不好和五笔输入不熟练的人员应用并不顺心;三是手写板和触摸板的功能有限,使用性能较差,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简单需求。基于光纤图像传感技术和光学感应技术的卧握式鼠标的设计任务是为广大计算机使用者提供性能优越、操作简单、健康实用、外形美观和性价比高的大众型鼠标器。
  
  卧握式鼠标的构造与设计内容
  
  光纤图像传感技术和光学感应技术的卧握式的鼠标设计主要由光导图像系统、控制芯片、微动控键、导航键、模式键、PCB电路板、外壳和导线构成。
  卧握式鼠标设计具有卧握两式使用构造,其后端表面保留一般鼠标器的弧形曲面设计,便于在卧式使用时适应掌心的接触,底部具有符合食指根部托卡卧握式鼠标设计的凹槽,当卧握式鼠标处于握式使用时,凹槽正好与食指根部相吻合,托卡住卧握式鼠标后端,从而有利于握式操作,同时搭配手写识别软件。现在这类软件已经很多,有很多免费版本的,而且性能也很优越。这样可以自由地进行手写汉字的输入,尤其有利于图形图像软件的操作,更能受到不会五笔输入法和普通话不好的计算机使用者的欢迎。
  如图1所示为卧握式鼠标设计的外观俯视图:1笔形端,2导线接口,3上方向导航键,4下方向导航键,5探头切换键,6键位功能转换键,7光导鼠标器外壳,8主功能键(具有一般鼠标器正常操作时的左键功能),9左方向导航键,10右方向导航键,11辅助功能键(具有一般鼠标器正常操作时的右键功能),12滑槽反光镜调控键,13快捷功能键。
  卧握式鼠标设计前端具有支持手握构造的笔形设计和上下设置的按键,且探头与操作面成30度至60度角,便于探头与操作面的有效接触,按键设置采用上下布局,这一点是充分考虑在卧握两式不同使用情况下,手指的灵活度和对有效控键的操作能力及范围而设计的,按键具有一般鼠标器的左右键的功能。同时在光导鼠标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对导航键,从而达到在卧握两种使用情况下,都可以对计算机WINDOWS视窗或界面进行上下左右四方向调控,在一些专业软件,尤其是在AutoCAD、Photoshop、3DS MAX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上的优势更加显著。在卧握式鼠标的后上端设置有模式键,该键为组合式设计,具有光导探头和光学探头切换、键位功能转换、滑槽反光镜调控等功能。卧握两种方式的使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肩、臂、肘、腕、掌、指因长时间操作计算机的不适和疲劳,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单调的操作方式,较大程度地弥补了一般鼠标器的先天性缺陷,使人机交流更加舒畅、和谐、健康。
  图2为卧握式鼠标设计的外观仰视图,如图所示:9左方向导航键,10右方向导航键,14光纤探头接触面,15光源光纤,16图像传输光纤,17光学探头接触面,18光学透镜,19透镜组件,20握位卡槽。
  
  卧握式鼠标的工作与使用原理
  
  卧握式鼠标设计内置光导图像系统,该系统由光纤图像传感器、激光二极管、光学引擎和透镜组件构成。光导图像系统具有光纤和光学双探头构造,探头位于卧握式鼠标设计的底端和前端,分别具有“Y-X轴向定位”和“X—Y轴向定位”功能,两个探头均通过同一个光学引擎实现图像信息的处理。
  
  图3为卧握式鼠标设计中光导图像系统的结构图:14光纤探头接触面,15光源光纤,16图像传输光纤,18光学透镜,3l滑槽反光镜,33光学探头接触面,34透镜组件,35激光LED,36棱光镜,37光学引擎。
  卧握式鼠标设计工作在卧式模式时,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发出的光照亮卧握式鼠标光学探头底部的透镜组件表面,本设计中的透镜组件由连接在一起的一对对称棱光镜、一个圆形透镜和滑槽反光镜共同组成,滑槽反光镜位于透镜组件底面,在光纤探头工作时其处于闭合状态,光学探头工作时其处于张开状态。当卧握式鼠标的光学探头在接触面上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光学探头传送到微成像器,并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续图像,然后再由定位DSP芯片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最后将处理后的信息经控制芯片编码后,由导线传输至计算机。鉴于相邻的两幅图像总会存在不同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这些特征点的位置变化,便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卧握式鼠标的移动方向与距离,有关位置变化分析信息将被转换为坐标偏移量,从而实现光标的定位。
  卧握式鼠标设计工作在握式模式时,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发出的光经光源光纤照射到光纤探头底部的透镜组件表面,本设计中的透镜组件由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棱光镜和一个圆形透镜共同组成,当卧握式鼠标的光纤探头在接触面上移动时,其移动轨迹图像便会被光纤探头由图像传输光纤,并经滑槽反光镜折射后传送到微成像器,并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续图像,本设计中的图像传输光纤是一个像素单元,在光纤探头端,所有的光纤都按照同一规律整齐地排列,投影在光纤束一端的图像被分解成许多像素后,图像将作为一组强度与颜色不同的光点传送,并在光学引擎端重建原有图像,经过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再由定位DSP芯片对所产生的图像数字矩阵进行分析,最后将处理后的信息经控制芯片编码后,由导线传输送至计算机。
  图4为卧握式鼠标设计光导图像系统的原理图,如图所示:15光源光纤,16图像传输光纤,35激光LED,38操作面,39CCD图像感应器,40光学定位DSP,45编码,46信息输出。
  
  卧掘式鼠标的使用说明
  
  卧握式鼠标既能在USB端口上使用,也能用转换头在PS/2接口上使用,兼容性很好。它的使用方法和普通的鼠标使用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卧式”操作时,大拇指控制卧握式鼠标左侧方向导航键,食指控制主副功能键,中指控制右侧方向导航键;“握卧”操作时,大拇指控制主副功能键,食指控制右侧方向导航键,鉴于左右方向导航键的使用频率不高,“握卧”操作时可以忽略其操控。卧握式鼠标结合了光纤图像传感技术和光学感应技术的双探头单引擎的卧握两式使用设计,降低使用者长时间计算机操作的不适和疲劳并且改善了单调的操作方式和计算机输入方法。
    卧掘式鼠标的优势及前景
  
  卧握式鼠标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和健康性展现出电脑输入设备领域的又一项重大创新。它的出现必将极大程度地降低长期使用电脑对人体的损伤,愉悦使用者的心情,人们可以极大地发挥出电脑在信息处理、传输及共享上的效能。卧握式鼠标的设计理念使得新概念电脑的出现成为可能,也会给整个IT行业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机会。
其他文献
在当代教育中,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的思维、丰富的美感 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素质教
据有关统计预测,地球上蕴藏的可开发利用的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将分别在200年和30~40年以内耗竭,天然气按目前储采比也只能用60~70年。能源紧张已经是全球面临的关键性难题,能否解
应用Carr指数法对高炉喷吹煤粉的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压缩率、自然坡角、板勺角、均匀度、崩溃角、差角、分散度的测定进行分析。对照Carr流动指数表及喷流指数表,对该煤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据英国《泰晤士报》目前报道,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们日前宣布,他们已在实验室中利用干细胞制造出人造血。倘若这一研究成果能继续推广,人类将从此结束献血,血液可以被源
2009年5月28日,在第三届上海航展上,一个名为“萤火一号”的探测器成为焦点中的焦点,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火星探测器模型,它体重仅110公斤,本体长75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在展位上显得有些小巧玲珑。  “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命名为‘萤火一号’。”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陈昌亚博士解释“萤火一号”的来历时这样说道,“别看它重量轻,但五脏俱全,它将
目的:提高小脑半球各肿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与方法:对7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脑半球肿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0例中星形细胞瘤29例,血管母细胞瘤16例,转移瘤15例,脑膜瘤5例,髓母细
腹腔干造影是介入诊疗中最常见的造影,笔者通过290例腹腔干造影的实际操作,认为要使肝、胃、脾等脏器病变得以清晰显示,除了有赖于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诊断经验、娴熟的插管技
通常要使带宽最小是因为矩阵分解程序只考虑矩阵位于带形范围内的那些部分,所以对矩阵分解来说,缩减矩阵带宽将令人满意地减少机时.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现已允许解算包含着数以
静脉麻醉药可以抑制前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与静脉麻醉药干扰凋亡调节因子的释放和表达相关——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戚思华教授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