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bao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7年6月的一天,慈禧用完早膳,照例拿起案头的《京华时报》,慈禧识字不多,但自从有了这份报纸,她每天要“看报看题”浏览宫外情况,看到有趣的事情,就让李莲英读给她听。此时,她盯着报上的一幅照片脸色渐青,突然把报纸狠狠摔在地上,双脚一跺,高底旗鞋甩出老远,叫道:“反了反了!这还了得!反了!”
  慈禧一咋呼,把躬身听令的李莲英吓得差点儿坐在地上,他爬着捡起旗鞋给“老佛爷”穿上,拿过报纸一看也惊呆了, 上面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照片,他身边站的两个人竟是慈禧的死敌:维新党人梁启超和麦孟华。
  慈禧怒气未消,抓起个玉碗摔在地下,吼道:“传我旨意,革除岑春煊的官职,押解进京审问!”
  岑春煊是清末重臣,为官做人都公正清廉,刚直忠勇,当年他率兵奋力抵御八国联军,为掩护慈禧撤离京城立下汗马功劳。后官升四川总督,他一下查办了300多名贪官污吏,出任两广总督时,罢免了1000多名不称职的官员,为此常常遭到政敌的诽谤诬陷,这一点慈禧心知肚明。
  但这次不同,照片堂而皇之地登上报纸,且转载这张照片的上海、天津等地的报纸不时呈到慈禧手中。她纵有些疑惑,又很快被盛怒淹没了。或是出于和岑春煊的挚友关系,李莲英还是硬着头皮向慈禧求情:“老佛爷,岑总督在两广查办大量贪官,人称 ‘官屠’,定是树敌太多,才招致仇家报复。”
  慈禧说道:“我也不愿这是真的,但相片怎么解释?你派人查查,如果拿不出证据,就按叛党论处!”
  而此时,岑春煊已被押解到京,关进死牢。李莲英买通警卫,悄悄来探望。
  “李兄,救我!”岑春煊一见好友,呜咽道。
  “知道是谁害的你吗?”李莲英说着把印有照片的报纸掏了出来。
  “我得罪的官员太多,实难确定是谁陷害。但我对朝廷、对太后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求仁兄向太后表明。”岑春煊看着报纸摇头叹息。
  “求情我责无旁贷,拉上亲王、朝臣们一同劝说,更有希望让太后开恩,但朝廷的事情……不是很好办。”李莲英故作为难地说。
  “这个我明白,劳兄长捎书家中,把祖上留下的房产和田地卖掉,打点宫中。”岑春煊忙说道。
  “老弟有难我理应相帮,打点的银子由我来出。”李莲英假惺惺地说,还是把岑春煊写的家信揣在了怀里。不久,岑春煊家里人把变卖财产的2万两银票交给了李莲英。
  几天后的早上,慈禧照例拿起报纸浏览,她翻翻眼皮,问:“小李子,交你查办岑春煊的事怎么样了?”
  李莲英忙说:“回老佛爷,奴才正要启奏,已找到证据。”
  慈禧又翻翻眼皮:“什么证据?”
  “奴才已把人带来,在宫外候旨。”
  慈禧一听瞪起了眼睛:“有人证明?带进来。”
  不一会儿,太监带上一人,他是王府井照相馆的马掌柜。马掌柜跪拜磕头,道:“草民叩拜老佛爷,祝老佛爷吉祥万福。”他说着捧出一张相片。
  李莲英忙接过呈给慈禧。慈禧接过一看愣住了:相片是她和观音菩萨坐在云端的莲花上,见自己跟观音并驾,她心里美滋滋的,微笑着问:“这是怎么弄的?”
  马掌柜忙答道:“是将观音像拍下来,然后剪下与太后的相片贴到一起翻拍的。”
  慈禧此时明白了李莲英的用意,问:“这么说岑春煊跟逆党的相片也是翻拍的?”
  李莲英忙拜道:“老佛爷英明,一语中的。”
  接着,马掌柜拿着报纸给慈禧解释:相片上岑春煊的背景明亮,两位逆党背后发暗,光线不一,说明是剪接翻拍的。
  李莲英也指着照片分析说:岑春煊身着官服,他胆子再大,也不敢穿官服去跟逆党会晤。
  听他俩这么一说,慈禧恍然大悟,传岑春煊来见。岑春煊进来见李莲英冲他使个眼色,心里便明白没问题了。果然,慈禧和善地说:“岑总督,哀家查明,你确受奸人诬陷,念你忠效朝廷、蒙受冤屈,赏白银一万两,官复原职。小李子办案有功,也赏白银五千两。”
  几天后,岑春煊来到李莲英府中拜访,寒暄几句后,岑春煊掏出一万两的银票,李莲英说什么也不肯收。岑春煊“扑通”跪下:“要不是李兄出面,我早成了刀下冤魂,这钱是太后赏赐的,我不转谢李兄,一辈子都会不安。” 李莲英难拒情面只好收下。
  岑春煊走后,李莲英关好门窗,打开抽屉锁,端出一只檀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银票。
  原来,被岑春煊革职的一些官员聚到京城,挖空心思要报复。联名告状?岑春煊为官清正,深得慈禧赏识,不能轻易扳倒,弄不好还会因诬告引火烧身。买凶暗杀?总督府警卫森严,连条狗都进不去,看来也不是上策。
  这时,为这些下岗官吏带戏班子的陈少白突发奇想:找李莲英,只有让他出面,设法激怒慈禧,才能摘下岑春煊的脑袋!
  众人一听笑道:“你一个管戏班子的,哪知岑春煊不但是太后的宠臣,和李莲英还是挚友。”
  陈少白神秘地伸出五个指头,说:“只要各位大人肯出这个数,这事包在小人身上。”
  眾人一看明白了,叫道:“只要办成,我们凑5万两银子没问题。”
  陈少白也知李莲英与岑春煊交情甚密,但他更知道,那个阉人贪婪成性,只要钱到位,什么阴损的事情都肯干。
  当李莲英收下陈少白几万两银票后,也煞费一番苦心,他深知把岑春煊拉下马并非易事,于是便利用慈禧最痛恨维新党人的时机,命心腹太监找家照相馆,将岑春煊、梁启超、麦孟华的照片翻拍到一起,然后送到《京华时报》登出,待各地报纸转载他又暗命呈给慈禧,终将岑春煊革职查办。
  接下来,他命马掌柜将慈禧相片和观音像相片翻拍到一起,救下岑春煊。
其他文献
1928年6月初的一个清晨,一列从北平开往沈阳的火车在行驶到沈阳西郊一个叫皇姑屯的小站时,一枚预先埋好的炸弹将列车中部的一节豪华车厢炸毁,这节豪华车厢中的乘客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北奉系軍阀首领张作霖。  这就是著名的皇姑屯事件。  消息传到北平,有一个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下子从原本端坐的椅子上站了起来,不停地抹着额头上渗出的冷汗,他就是当时的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易培基。  就在前一天的晚上,张作霖
期刊
一  北宋时,山西大同附近有个村子位置偏僻,雨水稀缺,粮食连年歉收,遇到清官时还好些,有救济粮,遇到昏官,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村里有个叫郭骏的人在外面学得一手打井的好手艺,回村后便领着自己的五个儿子在自家地里打起水井。这打井在当时那个年代可是个大工程,不是几个人就能干成的,可郭骏担心一旦请村里人来帮忙,就势必要把井水拿出来给村里人共用,那这郭骏辛苦打出来的井不就成了村里的井?再说这地方常年
期刊
明朝崇祯年间,官府腐败,民不聊生,起义军此起彼伏。  日照人李秋官被官府迫害,召集一帮穷苦兄弟进了城南的逵山,做了土匪,打出了“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帜,一时间,十里八乡受欺负的穷人都来投靠他,短短半年时间,山寨兄弟竟然达到五百余人。  逵山山脉绵延上百里,山高峰险,易守难攻,自古就有不少土匪在此盘踞过。历朝历代的土匪,都要在正堂供一祖师,多数供的是达摩老祖,也有供刘关张的,逵山历代土匪供的祖师
期刊
1376年,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當场找人把茹太素狠揍了一顿。  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太素提了5条工作建议,这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朱皇帝采纳了其中4条。  事后朱元璋苦笑说:“当大臣不容易,当皇帝就容易吗?我需要的是接地气、解难题
期刊
清朝有个姓陈的江苏巡抚,某天路过一家药店时,看到牌匾上题了三个大字:半半斋。他想来想去都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吩咐衙役把这家药店的主人带回来。  陈公回到官署,一直忙到很晚。第二天,他才想起那个药店牌匾的事,就派人去把药店老板叫来。药店老板一出现,眼前的情形让他大吃一惊:药店主人身上被加了沉重的鐐铐,脸有伤痕,走路摇摇晃晃。  陈公急忙命衙役解掉镣铐,问他匾名有什么含义。他回答道:“不过是取半积
期刊
麻城的江平安是地下党,这天接到上级任务,送一批爱国义士募捐的钱财到解放区,任务非常紧急,那边有许多战士缺衣少粮,在寒风里苦挨,再不救济,别说跟敌人战斗,活命都会成问题。  面前最大的困难是过敌人的一个检查卡,上级说已经有两拨过卡的没过去,人和钱财都被扣留了,损失了一万块大洋,还有两名同志为此牺牲了。无论如何三天内必须想办法顺利过了这道敌卡,把两千块大洋送到解放区。这钱是爱国义士们募捐的最后一笔了,
期刊
一  宏祥建筑公司经理袁成和他漂亮的女秘书王菲菲到厨具大厦结算工程款,竟就此一去不返。在公司等待发工资回家过年的民工们这才意识到,合着袁成给他们玩了个“金蝉脱壳”,他们被袁成给涮了,袁成领着漂亮的“小秘”跑了!  按捺不住怒火的民工們当时就要爆发,亏得一个老民工站出来劝阻:兄弟们,反正厨具大厦就在城西不远,我看不如咱们一起去问问。若是厨具大厦赖账,咱们就给袁经理长长威风助助阵,凭什么厨具大厦交付使
期刊
永安城官阜桥,旧时是一处码头,从这里坐船出向阳湖,入长江直达汉口。码头旁边有一座木廊桥,连接东西两条街,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素有官阜桥小汉口之称。  小汉口有三杰:一杰东街“足下”修鞋铺的修鞋匠黄三;二杰官阜武馆的陈教头;三杰西街刘一笼包子店的老板刘一笼。  刘一笼做的汤包,馅儿挑的是猪前夹精瘦肉,剁细了,加上香葱、胡椒等作料搅拌而成;面粉是小石磨磨出来的,用老面发酵,麦香浓郁;汤包个大,皮薄,肉
期刊
清朝咸丰年间,天津芦台西,一个叫北涧沽的村庄,出了一位名人,因兄弟里排行老五,故人称金梁五爷。金梁五爷自幼习武,身手不凡,除硬功夫过人外,气功也有绝活。他行侠仗义,救难济贫,痛恨世上那些狗眼看人低,见人下菜碟的势利小人。他的为人在村里口碑不错。只可惜此人嘴有豁口外貌不佳,几次武举乡试都未被录用。  有一年腊月的一天,五爷想,今天天气不错,上街赶集,采购点儿年货,顺便剃剃头,刮刮脸,准备过年。村子离
期刊
许大茂今年40出头,别看年纪不大,但做贼已有20年了,资历很深,懂很多“道”上的潜规则。在北秀街道,许大茂是绝对的地头蛇,大小同行都要敬他三分。  这年春天,许大茂的弟弟许二茂过来投奔他,二人飞檐走壁,爬窗入室。许大茂从未失手,不仅因为他技术精湛,更因为他一直坚决遵守一项铁律──绝不在一个地方逗留。他忽南忽北,神出鬼没,没有固定套路,一次次躲过了警方的摸排追踪。  经过多次踩点,许大茂这次决定对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