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交住,构筑和谐课堂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学 师生 交往 和谐
  
  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现代教学理念下,师生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1树立第一印象
  师生之间相互的、良好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此后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也会成为每个学生进步的动力。
  1.1注意仪表。当你站在学生面前,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你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仪表虽是一个人的外表,却并不是硬套在你身上的,而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教师的仪表理应合乎时宜,具有审美价值,表现出教师这一职业所持有的气质风范,以提高对学生的亲和力。
  1.2面带微笑。有人曾就“你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题做过调查,答案自是多样,但有一条就是“不笑”。其实,面带微笑,恐怕是最令人愉快,最能沟通人与人感情的一种面部表情了。
  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当你找学生谈话,用含笑的目光注視他时,会使他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当学生在课堂上因紧张而回答不出时,你的微笑是一种激励和期待;当学生因犯了错而惴惴不安、手足无措时,你的笑容是一种谅解;当学生做对了一件事,你的笑容是一种最好的奖赏;当学生和你一起闲谈、游戏的时候,你的笑容会使学生倍感亲切……微笑,是照耀幼苗的那一缕阳光,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那一泓甘泉。
  1.3谈好第一次话。我一直把课后谈心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他们的第一次谈话就更为重要。对这些学生谈话,丝毫不流露出早已了解了他的过去,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很不错”的学生。我总是先诚恳地讲述他开学以来的种种优点,然后指出缺点,提出批评和希望。让学生感到“我在老师眼里并不是差生”,感到“开学以来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劲,我是个好孩子,克服了老师指出的缺点会更好。”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满怀信心地开始新的学习。
  2保持一颗童心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童年时代,童年的印象对于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财富,有了它,在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并能理解学生的纯真童心,把握他们的情感世界。我们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带有很大成份的具象性和片面性。教师既要把学生由“具象”引向“抽象”,由“片面”引向“全面”,又要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一波三折的教学处理,“对一半”的说法,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葆有一颗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如果总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那么孩子的一切言行都是幼稚的,那些新颖、奇特的想法和行为都可能被否定,那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
  课间多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时时处处以朋友的身份和儿童交谈、游戏。当教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游戏的孩子们时,当我们参与其中一同游戏时,孩子们玩得最起劲、最开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这种童心,不是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一般平等而真诚的“情感投入”,是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
  3学会批评
  我们许多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总是抱着这样一个观念: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殊不知,良药若是苦得让人难以入口,功效从何而来?忠言若是逆得进不了耳朵,何来作用?上述事例中,美国总统柯立芝的批评方法却反映了他的另外一种观念: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而且更利于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理容易接受肯定、赞美、欣赏的信息,排斥否定、批评、讽刺、挖苦的信号。教育必须遵循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发现,教育者赏识学生,学生就会把人性中美、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反之,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逆反心理驱使他们把身上最丑陋的东西暴露无遗,这与教育者抑恶扬善的教育宗旨是完全相悖的。
  无数实例证明:粗鲁、草率的批评,是毁掉一个人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你想毁掉一个人吗?那你就去批评吧!尖刻的语言,是刺向心灵的毒箭;你想让一个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吗?那你就毫无顾忌地去说吧!
  相反,真诚的、善意的、充满爱意的、欣赏的语言,虽然包含有批评的成分,却仍能让学生感觉到支持、信任、肯定、欣赏,在教师的宽容中他们会产生自责感,最后下决心改正错误。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批评,而要说明的是不讲方法的批评教育,不懂艺术的批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失败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还会扭曲人的心灵。这是非常可悲,也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4学会尊重
  “各位同学,接任我们班后,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语文基础差,因而考试成绩一直比较差,有时平均分甚至低于70分。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着急,一个学年即将过去,你们该怎么办呢?”这是本学期第一堂复习课我的开场白。同学们低头不语,课堂上非常安静。我又说:“基础差没关系,关键在于‘慢鸟先飞’啊!”同学们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几个胆大的学生连忙说:“老师讲错了,应该是‘笨鸟先飞’呀。”我微笑着告诉他们:“你们本来不笨,老师为什么要将你们比喻成‘笨鸟’呢?我话音刚落,课堂上立即沸腾起来,我继续追问:“老师这一改,如何?”立刻,课堂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紧接着我给大家讲述华罗庚上初中时数学经常考不及格,以后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最终成为数学大师的动人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的力量能创造奇迹!
  5学会宽容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信任和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对于学生的缺点,难道我们不能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呵斥吗?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常常犯错误,甚至损害教师的形象。碰到这些情况,如果我们也能心怀爱心,而不是冷眼、斥责、鄙夷和粗暴,用我们的宽容唤起他们埋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让他们的灵魂如沐春风,如逢甘霖,从此变得高尚纯洁;让他们的双眼变得明亮,以便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美丽的宽容嫁接到引导、鼓励的琼枝上,结出的果实就会更加丰硕。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让我们以平等之心来对待莘莘学子,以海量大度来容纳幼稚天真。因为,宽容里有爱,有尊重;有爱,才有教育。有宽容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6捕捉沟通时机
  儿童情感体验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为此,在师生交往中,我们特别注意捕捉沟通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大的起伏,当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早著变化,当学生的身体有病,当学生父母外出,当学生家中有较大事件时,如建房,乔迁、亲人病故等……都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
  我曾收到过我班学生写给我的一封短信,那是用一张练习纸写的,称呼也没有,可当时是把我的眼泪都看出来的。
  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95分以上,考了“98分”。当我拿到试卷时既高兴,又不怎么高兴。
  为什么高兴?是因为这次试卷的确有点难度,有的人考得很模糊,因为有许多类型,所以有的人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而我却是错了一个缉词,我把“辨别”写成了“辩别”,那是因为我也有点模糊了。
  不高兴的是我完全能考100,我爸爸病了,我妈妈又忙,我应该考个100分告诉爸爸妈妈,也许能使爸爸的病好一点,能使妈妈放松点。我真后悔,我错过了这次机会。
  我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人。
  “多懂事的孩子啊!”现在较多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爱,而他们却感觉不到爱,更不会表达自己的爱、付出自己的爱。
  她这封短信,让我感动,也让我觉得后一段话似乎是我跟他说过的。
  事情是这样的:从课间闲聊中,我了解到她家里很清贫,爸爸体弱多病,常年吃药,他妈妈既要照顾丈夫,又要在家耕种,一家人的生活全部落在妈妈一人身上,十分辛苦。在一次他家庭作业做得全对,但写得比较潦草时,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了这样的一段话:“春平,你爸爸有病,妈妈又忙,你要照顾好自己。作业写得再认真点,做的漂亮的作业对你爸爸妈妈都是一种难得的安慰,是吗?”
  教学交往,只有在师生共同的生命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潜力才能迅速激活与发挥,才能使师生的生命完满、充盈地展开,最终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2006(15)
  2《小学教学参考》.2008(06)
  3《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4《班主任工作案例》
其他文献
推行个性化阅读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不想让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不想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也不想让质疑问难在唯书唯上面前怯懦畏惧,不敢再有丝毫浪漫的想象。这就要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理解,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通过个性化的阅
期刊
在课程理念的更新与“课标”的实施中,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课标”中对四则运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但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不能放松,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如果现在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牢记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显然是缺乏现实意义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题材,把握好教学时机,教师应该借助教学情境这个载体,引领学生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曾讲过,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为三七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单凭语文教材那仅有的几篇课文,不足以使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语言、积累词汇,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须走“大语文”教学之路,即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加强阅
期刊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认知过程  过去我们喜欢把结果告诉学生,现在新课标,是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向过程要方法,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6、7的时候,学6,老师交给你一个方法,狗尾巴。不管你是
期刊
“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虽然有很多学校做过一些努力,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师评价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而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期刊
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一些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畏难情绪,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念头,或者干脆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够及时指导他们逐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一定会对他们的学习以及身心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或睡大觉,他们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外又没有人辅导,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时间来进行英语
期刊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标的主导下,为加强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通过分层设计、化难为易,设疑新颖、激发情趣,抓住契机、设置问题,变直为曲、引人入胜,拓展延伸、培养思维等灵活多样的提问策略,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使教学形成多向互动的开放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提问 有效性 方式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摘 要】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活化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