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词汇中经常会因这两种语言词汇的相似之处而造成偏误。本文通过对汉日语言词汇的对比入手,分析了日语母语者汉语词汇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
【关键词】日语母语者;汉语词汇学习;母语负迁移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因日语和汉语同使用相类似的汉字,在词汇学习中存在母语负迁移现象。
1 汉日语言词汇方面对比
汉语和日语虽然都是使用汉字的语言,但汉语是一种独立语,而日语属于黏着语。日语词汇中会根据词汇形式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日语中的动词“食べる”(汉语中是“吃”的意思)分别用“食べた”、“食べない”、“食べられる”、“食べれば”、“食べよう”、“食べろ”来表示“吃了”、“没吃”、“可以吃”或者“被吃”(日语中一段动词的可能态与被动态同形)。另外日语可以根据词尾的形式不同来进行语法上词汇的分类。例如可以根据动词后的假名不同将日语动词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和“カ变动词”,可根据形容词后假名的不同将形容词分为“い形形容词”和“な形形容词”。而汉语中词的形式并不会发生改变。如在“吃”的前面加上“被”“不”“能”以及在“吃”的后面加上“过了”来分别表示“被吃”、“不吃”、“能吃”和“吃过了”的意思。另外,日语词汇还可根据使用假名种类的不同分为“和词”与“外来语”。例如“天皇”(和词)和“アメリカ”(外来语)。而汉语词汇并没有这种形式上的区别。
汉日两种语言在其各自的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公元645年,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时的日本曾以中国为师,大量遣唐使、遣隋使将汉字带入日本,通过对借汉字的偏旁,或者是汉字的草书简化,而发明了假名,日语从此便成为了一种有音有形有义的语言。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丰富了日语词汇,近代中国在翻译政治、经济、教育、新技術等方面的抽象名词和学术用语时,大量使用日语中的汉字词,因而现代汉语中形成了许多日源外来词。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现代汉语在引入日语词汇时有些词义发生了改变,也有些字形也发生了变化。因而汉日两种语言中既存在许多同形同义词,也存在许多同形异义词。
2 日语母语者汉字词汇方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因为日语词汇和汉语词汇都使用汉字,所以常常会给日语学习者带来“汉语词汇很好学”、“汉语词汇和日语词汇一模一样”这样的误解,但正是汉日两语言中汉字词汇的一些微小差别,容易给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现象。造成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字形方面的差异
日语和汉语同样使用汉字,两种语言使用的汉字在书写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汉语的《汉字简化方案》于1956年1月28日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1月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而在日语词汇中,则出现了繁体字、简体字都有的现象。而日语中一部分简体汉字在书写时与汉语中的简体字略有不同。正是这部分不同容易给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书写时造成母语的负迁移,其负迁移主要有增减笔画,以及笔画的长短等。例如,日语中“散歩”中的“歩”与汉语中“步”字相比多了一撇。日语中“道徳”中“徳”与汉语“道德”的“德”字相比少了一横。诸如此类的笔画增减现象还有很多。另外,例如日语中“解放”中的“解”与汉语中“解放”的“解”相比,第七笔的竖要比汉语的“解”短;日语中“映画”中的“画”与汉语中的“画”相比,第五笔的竖要比汉语的“画”长。由于汉日语言中大量书写相同的字的存在,这些细微的差异往往会被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而忽略,从而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2.2 汉日语言中的同形异义词
汉日两种语言虽然有很多如“政治”、“学校”、“教育”等书写意思都完全相同的词汇,但也存在有写法相同,但词义却相差很大的词汇。例如,日语母语者在表达“这个人很有趣”时,经常会说成“这个人很面白”。因为日语中表达“有趣”的单词“面白い”的写法与汉语中“面”和“白”一模一样。同样,当学习者想要表达“认真的学生”这一汉语意思时,也往往容易说成“真面目的学生”。因为日语中表达认真的单词“真面目”的写法与汉语中这些汉字的写法相类似。日汉两语中这种同形异义的词汇还有很多,例如日语中“手紙”表示信纸,而汉语的“手纸”表示上厕所时用的纸,日语中“老婆”表示上了年纪的女性,而汉语的“老婆”则表示妻子。这是由于这些同形异义词的大量出现,才使得日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词汇时看似简单,但实则不然。因而这些词汇的大量出现也是学习者母语最容易造成负迁移的地方之一。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比汉日两种语言,分析了日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词汇时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期为对日汉语教育界同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顺洪.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1):72-79.
[2]丁杨.现代汉语中日源外来词的意义变异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4):141-144.
作者简介
王垚(1993-),男,现为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学生。
庄天赐(1973-),男,现为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
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44
【关键词】日语母语者;汉语词汇学习;母语负迁移
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因日语和汉语同使用相类似的汉字,在词汇学习中存在母语负迁移现象。
1 汉日语言词汇方面对比
汉语和日语虽然都是使用汉字的语言,但汉语是一种独立语,而日语属于黏着语。日语词汇中会根据词汇形式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日语中的动词“食べる”(汉语中是“吃”的意思)分别用“食べた”、“食べない”、“食べられる”、“食べれば”、“食べよう”、“食べろ”来表示“吃了”、“没吃”、“可以吃”或者“被吃”(日语中一段动词的可能态与被动态同形)。另外日语可以根据词尾的形式不同来进行语法上词汇的分类。例如可以根据动词后的假名不同将日语动词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和“カ变动词”,可根据形容词后假名的不同将形容词分为“い形形容词”和“な形形容词”。而汉语中词的形式并不会发生改变。如在“吃”的前面加上“被”“不”“能”以及在“吃”的后面加上“过了”来分别表示“被吃”、“不吃”、“能吃”和“吃过了”的意思。另外,日语词汇还可根据使用假名种类的不同分为“和词”与“外来语”。例如“天皇”(和词)和“アメリカ”(外来语)。而汉语词汇并没有这种形式上的区别。
汉日两种语言在其各自的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公元645年,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时的日本曾以中国为师,大量遣唐使、遣隋使将汉字带入日本,通过对借汉字的偏旁,或者是汉字的草书简化,而发明了假名,日语从此便成为了一种有音有形有义的语言。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丰富了日语词汇,近代中国在翻译政治、经济、教育、新技術等方面的抽象名词和学术用语时,大量使用日语中的汉字词,因而现代汉语中形成了许多日源外来词。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对外开放,现代汉语在引入日语词汇时有些词义发生了改变,也有些字形也发生了变化。因而汉日两种语言中既存在许多同形同义词,也存在许多同形异义词。
2 日语母语者汉字词汇方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因为日语词汇和汉语词汇都使用汉字,所以常常会给日语学习者带来“汉语词汇很好学”、“汉语词汇和日语词汇一模一样”这样的误解,但正是汉日两语言中汉字词汇的一些微小差别,容易给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现象。造成这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字形方面的差异
日语和汉语同样使用汉字,两种语言使用的汉字在书写时相似,但不完全相同。汉语的《汉字简化方案》于1956年1月28日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1月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而在日语词汇中,则出现了繁体字、简体字都有的现象。而日语中一部分简体汉字在书写时与汉语中的简体字略有不同。正是这部分不同容易给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书写时造成母语的负迁移,其负迁移主要有增减笔画,以及笔画的长短等。例如,日语中“散歩”中的“歩”与汉语中“步”字相比多了一撇。日语中“道徳”中“徳”与汉语“道德”的“德”字相比少了一横。诸如此类的笔画增减现象还有很多。另外,例如日语中“解放”中的“解”与汉语中“解放”的“解”相比,第七笔的竖要比汉语的“解”短;日语中“映画”中的“画”与汉语中的“画”相比,第五笔的竖要比汉语的“画”长。由于汉日语言中大量书写相同的字的存在,这些细微的差异往往会被母语为日语的汉语学习者而忽略,从而造成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2.2 汉日语言中的同形异义词
汉日两种语言虽然有很多如“政治”、“学校”、“教育”等书写意思都完全相同的词汇,但也存在有写法相同,但词义却相差很大的词汇。例如,日语母语者在表达“这个人很有趣”时,经常会说成“这个人很面白”。因为日语中表达“有趣”的单词“面白い”的写法与汉语中“面”和“白”一模一样。同样,当学习者想要表达“认真的学生”这一汉语意思时,也往往容易说成“真面目的学生”。因为日语中表达认真的单词“真面目”的写法与汉语中这些汉字的写法相类似。日汉两语中这种同形异义的词汇还有很多,例如日语中“手紙”表示信纸,而汉语的“手纸”表示上厕所时用的纸,日语中“老婆”表示上了年纪的女性,而汉语的“老婆”则表示妻子。这是由于这些同形异义词的大量出现,才使得日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词汇时看似简单,但实则不然。因而这些词汇的大量出现也是学习者母语最容易造成负迁移的地方之一。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比汉日两种语言,分析了日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词汇时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期为对日汉语教育界同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顺洪.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1):72-79.
[2]丁杨.现代汉语中日源外来词的意义变异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4):141-144.
作者简介
王垚(1993-),男,现为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学生。
庄天赐(1973-),男,现为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
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