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听力理解的障碍与对策分析和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听者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接收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本文主要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难听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理解的方法。
  [关键词] 工作记忆 心理词汇 图式 衔接与连贯 预测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外语环境,听力理解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学生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已经学了多年的英语,阅读、写作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却在听力上屡屡受挫,他们听到了,却听不懂,因此也给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听力理解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输入,也构成了人际沟通交流的第一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各个领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各行各业对英语语言的听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听”的概念
  
  听见而无法理解,这是大多数学生的一个共同感受。这里我们有必要澄清“听”的概念。语言学习中所谓“听”的能力,不是指听见,而是指听懂。听懂包含两层意思:一、指听懂所陈述的事实;二、听懂说话者想传达的意思,即“听力理解”。比如:“I forgot to bring paper and a pencil to take notes with in class.”这句话除了包含事实本身的意思:“我忘了带纸和笔,没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外,还可能包含其他意思,如:“你有多带纸笔,能借给我吗?”或者“我没法在课堂上记笔记,你能把笔记本借我补抄一下吗?”等等,这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由此可见,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听者对所听到的材料内容进行解释、判断、记忆、分析、综合等这样一个协同工作的过程。它要求听者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接收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二、障碍分析
  
  听力理解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听力理解的障碍,这里,就此问题作些浅析。
  1.工作记忆有限
  学生们常抱怨说,他们听懂了所听材料的大多词汇,可一连成句、成段,就蒙了,不知所云,无法理解整个句子或整个段落。是记忆力不好吗?
  其实,看似简单的听-接收-理解这个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语言学家卡罗尔提出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模型”(见下图)(Carroll, 47):
  
  根据这个模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通过听觉刺激传入的声音信息以一种原始的、未经分析的状态被感觉存储器接收并短时保存(约4秒)等候进一步的处理(短时记忆不同于工作记忆,它仅是信息的被动存储器,而工作记忆则具有存储和处理加工的功能)。这时,工作记忆会根据新输入的信息,从永久记忆中提取大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来帮助检索用于解释新的信息。永久记忆是人们对世界知识的存储器,包含一般知识和个人经验,这些记忆可被唤起用于解释新的经历,经工作记忆加工后的信息,一部分充实了已有的永久信息而被加入到永久信息仓库中,而其余部分则可能被遗忘。工作记忆的存储容量极为有限,只能容纳大约七加减正负两个单位的信息量。可见,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大脑难以记住所有听到的信息,这无疑给听者回忆所听内容带来了障碍。王初明教授也明确指出:“工作记忆是听力理解的关键组成部分”(王,1990: 142)。
  2.心理词汇量小
  确实,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董燕萍教授曾经指出:“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词汇量的大小”。不少学生认为他们听力差是由于词汇量小。听力材料中“新”的单词,导致他们不自觉地停止听来思考这个词的含义,因为听力材料读的速度快,不能倒退,他们错过了接下来的一部分,从而阻碍了整个句子甚至段落的理解。事实并不全然如此。当学生看了听力材料的文本后,他们并不认为有多少新词。问题就在于心理词汇不同于实际词典中的词汇。
  心理语言学家Aitchison把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解释为存储在长时间记忆中的词汇。Carroll认为,心理词汇的特征包括词的意义、拼写、发音、与其他词的关系以及相关信息。心理词汇知识包括语音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知识,词素知识和词的非语言信息。因此,心理词汇大于字典所包含的信息。
  听力理解正需要听者迅速激活相关的心理词汇。影响心理词汇激活的变量有语音,语义,上下文信息,句法结构和词频(刘凤鸣, 2003:1)。研究表明,高频词较低频词容易提取。所以,如果学生熟悉心理词汇,他们提取相关信息用于理解的时间将大大减少,信息处理变简单了,工作记忆则可留出更大的存储空间。
  可见,学生对于一些学过的词汇掌握不全面,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导致了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难以激活提取这些“已知词汇”,于是这些“生词”就成了理解的绊脚石。
  
  三、对策探讨
  
  1、 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延长记忆。
  由于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极有限,因此,听力材料越长,对篇章的理解难度就越大。要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有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延长记忆。
  专家们都认为虽然工作记忆是相当有限的,但人们可以通过组合信息成较大的单位来增加记忆量。例如,如果一个英语学习者被要求重复一系列随机列出的英文字母,“t-h-e-r-e-i-s-a-c-a-t-u-n-d-e-r-t-h-e-t-a-b-l-e”,他或她可能只能记住七个字母,其中前几个和最后几个很容易记忆,中间的却全忘了。但是,如果这些字母可以形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桌子下有一只猫”,那么,学习者则可以记住远远超过七个字母的容量,记忆广度大大提升。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者可以尝试排字成句,连结意义相关联的句成段,就能较有效地记住越来越长的听力材料。
  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教会学生运用一些技巧十分重要。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篇章的组篇机制来推断即将听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激发他们大脑中的图式,即听者的背景知识来判断以帮助重建信息来延长记忆,更好地理解所听的材料。
  1)利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
  众所周知,一组句子组成语篇必定要有一定的机制,而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在语篇中往往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连接词,这些词可以给听者众多的信息以用来推测说话人的意图、态度、期望、假设和感情。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如果能善于捕捉材料中的这些信号词,就能展开积极的预测并帮助听者记忆相关信息。常见的信号词有下面几类:表示信息增补的信号词有:also, too, furthermore, what’s more, similarly…;表示因果关系的信号词有:because, as, for, since, as a result,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表示思路转向的信号词有: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yet, otherwise, as a matter of fact…;表示顺序的信号词常用:first, second, third, then, finally, last but not least…;表示解释的信号词有:for example, that is, namely, to illustrate…;表示总结的信号词常用:in short, in brief, to sum up, in conclusion…。熟悉这些信号词会对听者的预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2)丰富背景知识以利于激活图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不能离开对其文化的了解。相同的字或词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给理解带来严重的误解。我们还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听熟悉的材料,即使其中含有晦涩难懂的词语,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准确判断其义;而对于不熟悉的材料,即使语言简单,我们可能也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感到难以理解。因此,建议欲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语言学习者们不要忽略了目标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积累。一个好方法是广泛阅读,包括目标语言的小说,杂志,报纸,观看英语影视等。听力理解中,如果学生们能灵活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则有助于减少信息处理量和记忆量。
  所谓图式就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中的过程(周相利,2002)。当输入信息的相关图式被激活,语言就得以理解并被接受,否则就会造成理解障碍。可见,图式对语言理解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积累背景知识以外,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也有助于听者激活图式,如:集中精神听懂语篇的第一句。在大多数的英语文章里,主题句往往就在第一句,如果听者能从第一句中捕捉到主题信息,就能很快激活大脑长时记忆中的相关图式以帮助理解下文。边听边记笔记,记下一些关键词也能帮助听者回忆和重建内容图式。熟能生巧,摸索、操练一些必要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听力理解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熟悉“新”词
  1)丰富心理词汇
  听力之所以难,经常在于学生们认为材料中有太多的“生”词。实验表明,这些“生”词往往是学生们在阅读中认识的词汇,但他们对该词的语音、语用、语法、语义等信息缺乏全面的理解而使他们在听力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提取必要的知识。对词汇的片面理解使得这些词成了听力中的新词。因此,学生不仅要认识词汇,更要熟悉词汇,了解该词相关的语言信息并常常活学活用,使新词能有效地进入永久记忆库。
  2)根据上下文推测新词词义
  在听力材料中,听者也难免会碰上几个新词,焦虑只能是增加理解的难度。其实,个别生词一般不会影响听者对整段篇章的理解,而有些生词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信息准确猜测出来。
  总而言之,听力理解绝不是件简单的事,其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既涉及到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又和一个人所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如果能了解出现障碍的原因,并积极采取一些对策,相信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Aitchison, J. 1994. 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 (2nd ed.) [M]. Oxford: Blackwell.
  [2] Carroll, Davi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Fromkin Victoria & Rodman Robert.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5th ed. Ed. Ted Buchholz. [M]NY: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3.
  [4]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 Hertfordshire: Phoenix ELT, 1991.
  [5] Rost, Michael.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12月.
  [6] 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 刘凤鸣,试论英语词汇学习的心理认知过程[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8] 荣 丽,心理词汇与词汇教学 http://www.jlrtvu.jl.cn/xb/file.asp?fileid=20050115009.
  [9]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10] 周相利,《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10).
  注:
  本项目获集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Jimei University,Chin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规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时单元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对指导国内GNSS 定时单元的研制、生产、检测和应用,推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编制北斗
会议
在火车—桥梁相互作用的早先的研究中,已经通过铰接桁架模型得到杆件轴力的冲击率,通过刚接桁架模型得到杆件轴力和弯矩的冲击率。本文的宗旨有三个方面;(a)研究能否通过横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混沌随机共振的到达角定位方法.在该方法中,考虑将接收信号抽象为经信道衰落的确定信号和随机噪声信号的叠加.将此接收信号归一化之后作为混沌随机共振
语文是初中课程中很重要的学科之一.利用探究式课题教学进行语文实践教育,很重要也很必要,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明显能够感觉到,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起来很枯燥乏味.在学习过程中没
本文总结了GPS系统空间信号性能指标(精度、完好性、连续性、可用性)定义、理论推导和测试评估方法,同时给出了北斗系统(BDS)现行版服务性能规范中对精度、连续性和可用性指
“环保时代”的投资问题及法律研究沈伟(华东政法学院)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生态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不仅各国政要频频聚会,商讨全球环
这一面“作家摇篮”诗页,是本刊首届刊授学员作品首次亮相。帅昕是师范学校学生,20岁,诗写得空灵飘逸,有些现代派的味道。李新春在一家制革厂供职,也是二十多岁,他的诗很优
本文在分析借鉴GPS系统运行、信号监测和性能评估等相关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北斗导航系统监测评估体系的构架,以及运行监测与服务监测深入耦合的思路与方法.明确了北斗系统
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是跨世纪、标志性工程,做好这一重要科技产业工程规划设计是龙头,在三次全国规划方案评审会上,充分表明了各地都非常重视认真抓好示范小区
本文简要介绍了浸泡式英语教学模式得概念,并结合实际阐述了浸泡式英语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及实现方法。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mmersion English